郭維淮

著名骨傷科專家

郭維淮,男,1929年9月生於河南洛陽,著名骨傷科專家,河南洛陽正骨醫院名譽院長,教授

1995年,他榮獲衛生部、人事部頒發的當時中醫界唯一的“白求恩獎章”。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1956年9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原郭氏正骨診所的基礎上,創建了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時稱洛陽專區正骨醫院。
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郭維淮就擔任了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院長,同時兼洛陽正骨研究所所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洛陽平樂郭氏正骨第六代傳人,幼承庭訓,手握秘笈,16歲獨立應診。他從醫60載,使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平樂正骨”發揚光大,成為國家級文化遺產項目。1978年以來,他在學術上保留平樂正骨之精華,同時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融合併打造新的“洛陽正骨”技術,使“平樂正骨”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上了新台階。
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所正骨大學——河南省平樂正骨學院,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正骨研究所。這一步跨得更遠,等於把秘不外宣的正骨術和盤托出送到了課堂上。這還不夠,編成《郭氏正骨學》,作為教材曉喻學子,使中醫骨傷學走上了正規化教育。於是,全國正骨界都看到在洛陽東郊的田疇上,伸出了“平樂正骨”這朵生氣勃勃的奇葩——“平樂學派”成為骨傷學的主流學派,從平樂正骨學院畢業的學生,帶著本領走向各地。
他在洛陽從醫的60年中,后30年正好伴隨改革開放,這個偉大進程使平樂正骨上了好幾個台階。這30年中,原處白馬寺附近規模較小的正骨醫院,遷到了市區變成了三級甲等醫院;平樂正骨由民間知識升格為學科體系,由地方財富成為國家財富,併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他本人也榮獲衛生部授予的“國醫楷模”稱號,成為名副其實的正骨國手。
1978年以來,他所主持的“中西醫結合手法複位治療外傷性陳舊性關節脫位”等多項科研課題,榮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他承擔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平樂正骨傳統藥物“養血止痛丸(筋骨痛消丸)”的改進,經過臨床試驗,很快研發出了新葯,上市后深受患者歡迎;他編寫《平樂正骨》專著和教材,參加《中醫年鑒》編著工作,無保留地把絕技示人,讓更多患者受惠於“洛陽正骨”。
這期間,他參加多種學術會議,每每開講,總是以“洛陽正骨”曉喻外界,而把祖傳源頭和自己的功績悄悄掩起。他光明磊落,正骨、正人、正己,在醫德方面提出“為人民服務也要無菌操作”的服務理念,他要求徒弟、子女不能收患者任何禮物,患者“早到早治,晚到晚治,吃飯停箸,睡覺罷眠”。人們搜尋記憶,他從醫幾十年,沒有拒絕過病號,沒有收受過禮品,真正彰顯了“大醫風範”。
對於骨傷疾病,他提出整體辨證、內外兼治、筋骨並重、動靜互補,主張治病求因、葯法結合、互相促進;對於骨折用藥,他提出“破、活、補”三期用藥原則;他擅長頸肩腰腿痛等骨傷雜病的推拿治療和辨證用藥,多次應邀赴京為黨和原國家領導人李先念、王任重治病,由此名聲大震,聲聞中外,國際友人也慕名前來。

論文著作

《郭氏正骨學》《平樂正骨》《中醫年鑒》。

獲得榮譽


郭維淮
郭維淮
他是我國中醫藥界第一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是“國醫楷模”稱號的獲得者和實踐者,是與改革開放一起趕路的堅定跋涉者。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堪稱正骨國手,大醫風範。
1990年,他被省科委評為“優秀院所負責人”。
1991年,他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1993年,他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優秀專家。
1994年,他被人事部、衛生部及中醫藥管理局命名為首批國家名老中醫專家。
1995年,他榮獲衛生部、人事部頒發的當時中醫界唯一的“白求恩獎章”。
2005年,他獲“國醫楷模”稱號。
2006年,他獲“首屆中醫傳承特別貢獻獎”。
2007年,他獲全國“中醫名師”稱號。
2008年,他被文化部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正骨療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榮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的“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