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窯灣港

大窯灣港

1988年12月5日,一陣陣震天盪海的爆破聲,拉開了中國四大國際深水中轉港之一的大窯灣港建設工程的序幕。大窯灣港是中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採用國際招標建設的港口工程,總投資近10億人民幣。在27公里的海岸線上,第一期工程國家批准10個泊位,前期4個泊位於1993年1月18日通過國家驗收。

大窯灣港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東南部。

簡介


海闊、水深、岸長及避風、不凍不淤的大窯灣,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及經濟環境上優勢。它與大連港隔海相望,毗鄰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連保稅區,距沈大高速公路15公里,距大連市中心40多公里。

詳細信息


這4個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260萬噸,2個2.5萬噸級的多用途泊位配備各種裝卸設備60餘台,其中3台負荷量16噸的門式起重機,採用了美、德先進液壓技術,屬世界先進水平。與之配套的碼頭堆積、庫場面積12萬m2,可一次性堆存8萬餘噸貨物。2個集裝箱泊位,可停靠第三代集裝箱船舶,設計年通過能力20萬標準箱,配備了各種先進的裝卸機械110多台。與之配套的集裝箱前沿堆積場15萬m2,碼頭箱位4000多個,碼頭及防波堤長達3000餘米。
1993年7月2日,大窯灣港正式對外開放。國務副總理鄒家華為開港剪綵,並為第一期工程后6個泊位奠基。

前景


大窯灣港工程是一項跨世紀、分期分步實施的大型工程。按照遠景規劃,大窯灣港作為大連市新市區的港口,將建成80至90個泊位,形成8000萬噸的吞吐能力,即大於現在全市所有港口吞吐能力的總和。屆時,大窯灣港將成為適應船舶大型化、大中小泊位結合的現代化、多功能、高效率的國際深水中轉大港。

重大事故


2010年07月16日晚18時許,大連市大連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條輸油管道發生爆炸起火。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給周邊海域造成嚴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