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師範學院

四川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綿陽師範學院(MianyangTeachers’College),地處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是四川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四川省免費師範生定向培養計劃高校,入選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

學徠校前身是創辦於1940年的四川綿陽學校,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教育學院綿陽分院合併並更為現名。2006年成為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7年以良好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獲准成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項目”試點單位,招收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截至2019年底,校園佔地面積1560餘畝,建築面積44.53萬平方米,建有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等各類現代化服務設施。圖書館藏書154餘萬冊,電子文獻360餘萬冊。固定資產總值11餘億元。有17個二級學院,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留學生19000餘人;覆蓋9大學科門類71個全日制本專科專業。

歷史沿革


綿陽師範學院北校區大門
綿陽師範學院北校區大門
1940年,綿陽聯立女子初級中學及省立綿中代辦的簡易師範合併為四川省綿陽學校(原綿陽師範學校前身)。
1965年,經教育部批准,在今綿陽市石塘鎮成立四川省綿陽初中師資訓練班(原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前身)。
1986年,綿陽市人民政府批複組建綿陽師資培訓中心(原四川教育學院綿陽分院前身)。
1994年,綿陽師範專科學校正式更名為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綿陽師範學校整體併入四川教育學院綿陽分院。
2002年3月,國家教育部批准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教育學院綿陽分院合併組建綿陽師範學院。
2006年5月,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資格。
2007年10月,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優良成績。
2011年10月,獲批專業碩士學位授予資格。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綿陽師範學院磨家校區大門
綿陽師範學院磨家校區大門
截至2016年底,學校有省社科高水平研究團隊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1個,市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個,校級研究中心14個、校級研究所3個。
省級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四川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融合發展研究團隊
省級重點實驗室生態安全與保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民間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綿陽師範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
市級科研機構四川綿陽文化產業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綿陽異常心理與行為矯治研究中心、四川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建設研究中心、四川綿陽舞蹈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四川綿陽期刊發展研究中心、紀念場館教育與抗震救災文化研究中心
徠校級科研機構
機構名稱負責人依託單位
LED研發中心郭興吉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何雲曉城鄉建設與規劃學院
分子診斷與藥物研究中心阮期平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光致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孫玉希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國土資源研究中心陳朝鎮資源環境工程學院
計算物理研究中心劉國躍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龍門山地震帶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董鳴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綿陽網路安全與計算技術研究與服務中心王明生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汽車零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謝剛交通運輸與管理學院
地方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研究中心王德炎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非洲研究中心呂京外國語學院
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廖勝歷史文化與旅遊管理學院
民間詩學研究中心王輝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
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許小君商學院
應用心理學研究所陳寒教育科學學院
中德文化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肖萍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唐虎兵

科研成就

根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2010-20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各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科研項目76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426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93部,獲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等獎項115項。
2020年2月12日,學院主要完成單位參與的《基於網際網路+智能雙向儲能充電系統的研發及示範應用》獲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底,綿陽師範學院圖書館圖書館藏書154餘萬冊,電子文獻360餘萬冊,各類電子資料庫99個,擁有數字資源72463GB。
學術刊物
《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創刊於1982年,原名《綿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更名為《綿陽師範學院學報》,是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綿陽師範學院主辦的省級綜合性學術刊物。2007年更改為月刊。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統計刊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原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

學術交流

截至2016年底,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德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烏克蘭、坦尚尼亞和台灣、香港等國家及地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師資培養、合作科研、學術交流、學生交流等活動。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6年底,學校設有17個二級學院,開辦71個全日制本專科專業。涵蓋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9大學科門類。
綿陽師範學院院系及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
語文教育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字媒體藝術、物聯網工程
數學教育
外國語學院英語、德語
英語教育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化學、應用化學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製藥
法學與社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
歷史文化與旅遊管理學院歷史學、旅遊管理
旅遊管理、酒店管理
資源環境工程學院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
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音樂學、音樂表演
音樂教育
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體育教育、社會體育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美術學、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美術教育、藝術設計
新聞與傳媒學院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
學前教育
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農村區域發展
會計
交通運輸與管理學院物流管理、汽車服務工程、機電技術教育
城鄉建設與規劃學院風景園林、園林、城鄉規劃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在職教職工1181人
專任教師919人
正、副高職稱教師463人
碩、博士學位教師596人
碩士導師44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6人
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
綿陽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
綿陽市文化藝術專業領軍人才1人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底,學校建設有10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項目,7個省級“卓越計劃”項目,2個四川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四川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四川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心,18門省級精品課程。
北校區湖景
北校區湖景
省級特色專業:生態學、中國語言文學、音樂學、化學、藥學、心理學、應用經濟學等。
省級優勢特色專業:應用心理學。
省級教學團隊:生態學教學團隊(帶頭人:蘇智先)、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負責人:楊栩生)、歷史學教學團隊(帶頭人:周明聖)。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教育實訓中心、生物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
生態學大學心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熱學高級英語素描
保護生物學氣象學與氣候學財務管理
普通邏輯學世界近代史現代漢語
無機化學數學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
聲樂史學概論高等代數
生物製藥工藝學西方經濟學藥用植物學

學科體系

截至2016年底,學校有專業學位碩士點1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
專業學位碩士點環境工程
校級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教育與心理學、生態學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綿陽師範學院校徽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博學篤行弘毅”
磨家校區圖書館全景
磨家校區圖書館全景
厚德,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為主,重公輕
私,謂之厚德。《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河南程氏粹語·論道篇》中說:“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博學,《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為要廣泛地學習,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篤行,源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弘毅,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為:讀書人不可以不心胸寬廣、意志堅強。“弘”,寬廣;“毅”,堅毅、剛毅。“弘毅”,寓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磨礪自己的毅力,意志堅強,勇於拼搏,心理素質過硬,能夠經得起各種困難和挫折的考驗。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姓名
黨委書記王海濱
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樹勇
黨委副書記梁國平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省紀委監委駐綿陽師範學院紀檢監察組組長監察組組長王琪
黨委常委、副院長費文曉、陳寒、王力、黃永忠
副院長何雲曉

知名校友


教育界
陳華富唐年勝汪明義孫華
黎加厚鄧平劉雲生賈波
馮志全何江明任明劉東
王學義楊江源歐陽明
政界
李靜吳光鐳劉曉華左代富
王元勇崔兆全劉東顏超
王昭洪陳鼎張偉宋開慧
黃黎明李孝武馬放之趙海清
商界
盧俊卿楊學軍王祥兵李億中
李德超雷文勇張鈞何韜
侯昌武馬禮文張恆仲衛東
趙方尼曾韜

獲獎榮譽


2020年12月28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表彰為“第二屆四川省文明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