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村鎮
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轄鎮
練村鎮,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地處新蔡縣東南部,東與安徽省臨泉縣艾亭鎮為鄰,南與淮濱縣三空橋鄉相鄰,西與宋崗鄉接壤,北與頓崗鄉毗鄰,距新蔡縣城區21千米,區域總面積83.75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182個自然村,總人口61666人,耕地70408畝。
2005年度練村鎮被駐馬店市委授予平安建設暨社會治安先進單位。
1949年10月,練村鎮境域屬新蔡縣五區;1987年12月,撤銷練村鄉,設立練村鎮。截至2018年末,練村鎮戶籍人口為74402人。 截至2020年6月,練村鎮下轄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練村。
截至2018年末,練村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1949年10月,屬新蔡縣五區。
1956年3月,設練村中心鄉。
1958年8月,設衛星公社。
1962年6月,改稱練村公社。
1983年12月,由練村公社改為練村鄉。
1987年12月,撤銷練村鄉,設立練村鎮。
練村鎮
位置境域
練村鎮地處新蔡縣東南部,東與安徽省臨泉縣艾亭鎮為鄰,南與淮濱縣三空橋鄉相鄰,西與宋崗鄉接壤,北與頓崗鄉毗鄰,距新蔡縣城區21千米, 區域總面積83.75平方千米。
水稻
農電入戶率100%,擁有2800多門程式控制電話,實現了國內、國際數字直撥。集貿市場繁榮,建有3個專業市場和多座商貿樓,是新蔡縣東南最大的農貿集市。
2011年,練村鎮有耕地72457畝,人均1.1畝。
轄23個行政村,182個自然村。
行政村 | 練村 | 桂灣村 | 鄭庄村 | 魏庄村 | 汪魏庄村 | 胡庄村 | 李營村 | 楊營村 | 毛營村 | 姚營村 | 金庄村 | 塘埂村 | 賈樓村 | 鄭寨村 | 馮庄村 | 王圍孜村 | 王土樓村 | 徐營村 | 文營村 | 甘灣村 | 稱灣村 | 馬埠村 | 大庄村 |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下轄23個行政村,下設362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 | 練村 | 桂灣 | 魏庄 | 鄭庄 | 汪魏庄(王營) | 李營 | 胡庄 | 楊營 | 毛營 | 姚營 | 塘埂 | 馮庄 | 金庄 | 鄭寨 | 賈樓 | 王圍孜 | 土樓 | 徐營 | 聞營 | 甘灣 | 稱灣 | 大庄 | 馬埠 |
截至2020年6月,練村鎮下轄2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練村。
行政村 | 練村 | 桂灣村 | 鄭庄村 | 魏庄村 | 汪魏庄村 | 胡庄村 | 李長營村 | 楊營村 | 毛營村 | 姚營村 | 金庄村 | 塘埂村 | 賈樓村 | 鄭寨村 | 馮庄村 | 王圍孜村 | 土樓村 | 徐營村 | 聞營村 | 甘灣村 | 稱灣村 | 馬埠村 | 大庄村 |
總人口61666人。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總人口有640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832人,城鎮化率9.1%;另有流動人口1852人。總人口中,男性33020人,佔51.5%;女性31045人,佔48.5%;18歲以下16623人,佔25.9%;18—35歲20126人,佔31.4%;35—60歲19238人,佔30.1%;60歲以上8079人,佔12.6%;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練村鎮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4.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2人。
截至2017年末,練村鎮常住人口為60784人。
截至2018年末,練村鎮戶籍人口為74402人。
王永根:鎮黨委書記,主持全鎮全面工作。
范國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協助黨委書記工作,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陸桂芳:鎮人大主席,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
陸秋根:鎮黨委副書記,協助黨委書記負責政法工作。分管平安辦、信訪辦、綜治中心、城運中心、生態整治辦、社會管理服務社、人口辦、禁毒辦;聯繫派出所、司法所。
湯馬歡:鎮黨委副書記,協助黨委書記負責黨群工作。分管總工會、團委、婦聯、武裝、科協、紅十字會、殘聯、僑聯、社會黨委。
劉成濤: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辦主任,分管紀委、監察辦、督察辦。
錢閃星: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規建生態辦、財政所、經發中心、重大辦、徵收補償辦(減量辦)、掛圖作戰辦公室、路房管理辦、城建公司、資產公司、污水廠;聯繫規劃資源所、供電站、第三水廠、供銷社、電信分局、郵政支局、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
朱建琦: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協助負責政法工作。分管武裝部、城管中隊(拆違辦)、平安辦、綜治中心、城運中心、生態整治辦、最嚴管控辦、社會管理服務社、人口辦、禁毒辦、辦公室(應急辦);聯繫司法所、派出所。
於文禮:鎮黨委委員(宣傳),分管黨群辦、統戰工作、文明辦、融媒體練塘分中心(信息中心)、小蒸社區黨委。
許濤:鎮黨委委員(組織),分管黨建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老幹部支部、社工事務所、蒸淀社區黨委。
胡曉東:副鎮長,分管經發辦(一產)、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經發中心(土地流轉)、鄉村振興辦公室、新農辦、河長辦、防汛指揮部、農副業公司;聯繫水務所。
肖菁:副鎮長,分管經發辦(二、三產業)、社會事業辦、愛衛辦、科協、協稅辦、交管站、新練塘經濟發展公司、富民公司、太陽島公司、富甲公司、保潔公司;聯繫市場監督管理所、稅務所、消防中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學校。
倪爭艷:副鎮長,分管辦公室、社區建設辦、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社區居委會、九峰養護院規範運營聯席會議辦公室、城市建設管理中心、旅遊公司;聯繫物業公司。
徐春華:鎮人大副主席、總工會主席,協助人大主席負責人大工作。分管總工會。
2003年底,練村鎮有民營企業258家,個體民營經濟戶3680戶。
2005年,練村鎮生產總值完成260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73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09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183萬元。
2011年,練村鎮財政總收入1479.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6萬元,比2010年增長21.6%。
截至2018年末,練村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2005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60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731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09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183萬元。
新蔡縣練村鎮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這一發展主題,立足當地的資源優勢,以發展棉花、水稻種植為主線,大力調整作物種植結構,走出了一條貧困鄉鎮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路。2002年,全鎮農業生產總產值達1.7億元,比上年增長6.4,農民人均純收入1969元,比上年增長6.2。2002年,練村鎮分別被新蔡縣委、縣政府和駐馬店市委、市政府評為縣市兩級“種植結構調整先進鄉鎮”。練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人均佔地少,農民一直沿襲傳統的耕作模式。
為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種植結構調整的積極性,鎮黨委、鎮政府首先從調動農村幹部和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入手,多次組織他們到扶溝、汝南等地參觀學習,使他們能夠放開膽子、邁開步子;其次是結合幹部駐村工作,由幹部走村串戶宣傳政策,黨員、幹部在做好黨員示範工程的同時,發動群眾選准特色找市場、因地制宜求發展,利用群眾會、座談會、示範戶現身說教等形式,幫助群眾算好經濟賬,進行效益對比分析,大力宣傳結構調整的好處。同時,鎮黨委、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關於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規劃、建議及優惠政策,在種植結構調整中尊重農民的自主權,積極為群眾送政策、送資金、送知識,並通過黨員、幹部、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來影響群眾、帶動群眾。把鎮黨委、鎮政府的科學決策、幹部的工作熱情和農民迫切要求致富的願望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
該鎮農產品資源豐富,是新蔡產糧大鎮、棉花大鎮,農業以小麥、棉花、玉米為主,每年向國家貢獻糧食250萬公斤,皮棉100餘萬公斤;畜牧業是練村鎮的骨幹產業,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因勢利導,大力推廣鄭庄村"畜、沼、糧"生態農業模式,以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為目標,典型引路,輻射帶動全鎮畜牧業生產。養豬已成為全鎮群眾發家致富的主要途徑。2005年底全鎮年千頭以上的養豬場19個,養殖專業村6個,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56%。
練村鎮
2002年,練村鎮農業生產總產值達1.7億元,比2010年增長6.4%。2002年,練村鎮建成了以王圍孜、大庄、馬埠3個行政村為中心的窪地稻改基地,種植優質水稻1萬畝,平均畝產700公斤,畝均效益在1000元以上。
2005年,練村鎮有年產千頭以上的養豬場19個,養殖專業村6個,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達到56%。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農業總產值1.8億元,比2010年增長4%,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7.5%。練村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練村鎮生產糧食39077噸,人均605千克,其中小麥27560噸,玉米5943噸,稻穀4718噸,大豆321噸,紅薯535噸。練村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蔬菜等。2011年,練村鎮棉花產量978噸,花生產量929噸,芝麻226噸,油菜籽276噸,蔬菜1.6萬噸,瓜果1.2萬噸。練村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等家禽為主。2011年,練村鎮生豬出欄3.8萬頭,年末存欄5.5萬頭;牛出欄1.2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羊出欄1.2萬隻,年末存欄1.6萬隻;家禽飼養量90萬羽,年末存欄53.5萬羽;可用水產養殖的水面4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3平方千米,產量150噸。2011年,練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10元。
練村鎮工業以建築材料、食品和糧食加工為主導產業。2011年,練村鎮工業總產值為1.7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4%;有規模以上企業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5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9%。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農貿市場1個,商品零售網點126個,練村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334萬元,比2010年增長14%。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農業銀行、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所3家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3.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6600萬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15%和12%。
資源
鵝業發展基地
民營經濟,尤其是挖掘機行業已成為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止2005年底,全鎮共擁有挖掘機260多台;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年均在4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5000餘人次。
挖掘機
“一人帶一村,一村帶全鎮。”現在,練村鎮共擁有挖掘機1200餘台,形成了稱灣、王圍孜、鄭寨、姚營等9個挖掘機專業村,固定資產達15億元。這些挖掘機主要分佈在甘肅、四川、湖南、新疆、內蒙古、上海、安徽、青海、浙江、江蘇等地,主要在金礦、國家重點水利、交通等工地作業,每台挖掘機平均每年可掙40萬元,帶動全鎮4200人就業,“挖掘機+土石方工程”已成為練村鎮農民發家致富的“法寶”。
棉花
2005年度練村鎮被駐馬店市委授予平安建設暨社會治安先進單位,安全生產、民營經濟、畜牧業發展、黨風廉政建設、維護穩定、綜合治理等工作均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練村鎮因春秋時,周村旁有一大楝樹,后衍為練村。
練村鎮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金丘冢1處。
練村鎮境內有216省道穿過,長11千米,雙向兩車道,通往淮濱、宋崗鄉;縣鄉公路3條,總長20千米。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光明幼兒園、童心幼兒園、練村幼兒園等3所,在園幼兒726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13所,其中民辦2所,專任教師256人,在校生723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846人,專任教師7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練村鎮教育經費達1459萬元,比2010年增長35%。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文化服務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3個,文化大院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1戶;有各類圖書室25個,建築面積900平方米,藏書3.5萬冊。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體育場地14處,有8個行政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2%。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160戶,入戶率20%,廣播電視實現了村村通,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到99%。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醫療衛生機構23所,其中鎮衛生院1家,村衛生室22個,有床位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2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練村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3萬人次,住院手術320台次,出院3120人次。2011年,練村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6%。
社會保障
2011年,練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53戶,人數280人,月人均160元,支出53.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90戶,人數2002人,支出142.3萬元;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301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77人次,共支出47.4萬元,比2010年增長8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8.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有敬老院1所,床位8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人,支出2.5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5人,支出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2011年,練村鎮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4萬人次,參保率51%。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郵政所1個,村村設有投遞點,通郵率100%;有移動、聯通、電信3個服務網點;有固定電話用戶1600戶,電話普及率10%;行動電話用戶122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77.3%;寬頻接入用戶1360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自來水廠1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0%,污水處理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有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3台,有高壓輸電線路3條;供用電率100%。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練村鎮綠化面積達40公頃,城鎮綠化覆蓋率25%。
夯實基礎
練村鎮底子薄、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要想改變落後面貌,必須想方設法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結構調整夯實基礎。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向上申報項目,採取“爭取國家扶持一點、鎮里籌措一點、群眾集資一點”的辦法,先後籌措資金400多萬元用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在農田水利建設上,興利、除澇兩手抓,科學規劃,突出重點,狠抓井、站、路、渠、橋的建設,先後建成了4個提灌站,在鄭庄村新建一條多功能灌渠,在大庄、王圍孜等村新修硬橋渠8公里,全鎮新建橋20座,新打機井110眼,購置灌溉機械560套,在全鎮範圍內初步實現了澇能排、旱能澆的農業生產新格局,農業生產條件的大力改善,使優勢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性發展。
培育特色
通過對全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后,鎮黨委、鎮政府集思廣益,科學決策,提出了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示範村建設為重點、以強化服務為保證,構建全鎮農業“三條線、兩個圈、一個面”及“東部水稻、西部棉花、中部雜果”的總體框架,按照這一思路,堅持把多的調優、優的調大,調出練村特色。練村鎮有發展棉花種植的優勢,在土質、水源、品種、氣候等方面都非常適合種植棉花,只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把棉花種植作為全鎮的支柱產業來抓,才能真正寫好結構調整這篇文章。鎮黨委、鎮政府按照主攻單產、改善品質的市場需求,把那些品質一般、效益較低的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減下來,擴大適銷對路的棉花、水稻、林果、蔬菜等作物的種植面積。
大力推廣了糧瓜菜、糧棉瓜等間作套種模式,重點在鎮內3條主幹公路(即鄭庄至練村、練村至麻里、練村至姚營)沿線發展了以優質小麥與棉花套種為主體的間作套種模式,完成間作套種面積3.5萬畝,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種植水稻,對練村來說是一件新鮮事,練村鎮鎮黨委、鎮政府結合河東8個村“地勢低洼、灣地多、水多”這一特點,果斷把發展優質水稻種植作為一項支柱產業來抓,先後幾次到省、市請專家傳授水稻種植技術,同時鎮里還在大庄等村建立幾個示範點,鼓勵幹部引導示範,以點帶面,認真為農民做好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工作,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
2002年,該鎮建成了以王圍孜、大庄、馬埠3個村為中心的窪地稻改基地,種植優質水稻1萬畝,平均畝產700公斤,畝均效益在1000元以上,其中大庄村以種植優質水稻“水晶三號”為主,初步形成了千畝水稻種植基地,湧現出2個水稻專業種植自然村,成為練村鎮的“魚米之鄉”。棉花、水稻兩大支柱產業的形成,迅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各村也從各自的實際情況出發,著眼於一村一品,積極探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子。中部的胡庄村,緊緊抓住林果這個項目,先後投資100多萬元進行林果開發,種植梨、油桃、甘蔗300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林果專業村。像大庄、胡庄這樣的農業種植示範村,全鎮已有6個,棉花、水稻、林果等各類種植基地的相繼形成,呈現出的練村特色,構築了全鎮種植結構的主體框架,僅此一項農民年人均平均增收600多元。
再謀發展
百尺竿頭須進步,乘風破浪正當時。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練村鎮鎮黨委、鎮政府一班人審時度勢,提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科學為動力、以效益為目標,突出示範帶動作用,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新決定。以改善生產條件為前提,以間作套種為主體,形成區域規模;以示範帶動為戰略,實現新突破;以專業村建設為重點,形成新格局。構建全鎮農業產業化特色,一是構築灌溉網路,進一步擴大有效灌溉面積,計劃2003年新打機井20眼,土井100眼,擴大旱澇保收田面積。修路5條,建橋10座,為農業發展打好基礎。二是大力推廣間作套種模式,在發展優質農產品種植的基礎上,抓好棉花、水稻兩大支柱產業,重點抓好1.5萬畝優質棉花、1.2萬畝優質水稻、1萬畝優質小麥的種植,爭取畝均效益1000元以上。在“三線二圈一個面”內建成高效農業示範田1萬畝,推廣間作套種面積4.5萬畝,突出抓好4個重點示範園區的建設,重點在鎮內3條主幹公路沿線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萬畝。
三是科技推動,提高品質。根據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讀書興農”活動為載體,組織科技人員現場指導,現場傳播科學技術,解決疑難問題,建立、健全鎮、村、組三級服務網路,採取印發明白紙、技術小冊子,請專家授課,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向農民傳授農業結構調整新技術,全面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四是加強領導,狠抓工作落實。練村鎮將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將其納入目標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強化各種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國家的優惠政策和鎮黨委、鎮政府的科學決策能及時送到農戶手中,以調動廣大農民進行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推動全鎮經濟再上新台階。
練村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著名的名勝古迹有金兀冢、搬倒井、黑龍潭等。金庄村委田莊天然生成的毛澤東像聲名遠播,吸引全國各地眾多人士前來慕名參觀。
通過全鎮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練村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05年度練村鎮被駐馬店市委授予平安建設暨社會治安先進單位,安全生產、民營經濟、畜牧業發展、黨風廉政建設、維護穩定、綜合治理等工作均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