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癰

喉癰

喉癰,中醫病名。是指因臟腑蘊熱,復感外邪,熱毒客於咽喉,腐血敗肉,釀成癰膿。以咽喉局部紅腫,疼痛劇烈,吞咽困難,高熱等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據其發生部位不同而有喉關癰、里喉癰、頜下癰、上齶癰等名。本病以喉關癰、會厭癰為常見,多發於青壯年。里喉癰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西醫的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會厭炎及會厭膿腫、咽后膿腫、咽旁膿腫等疾病可參考本病進行辯證施治。

簡介


● 英文名稱:Throat Absces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耳鼻喉口齒科

古籍摘選


● 喉癰生於咽外正中,腫痛妨礙飲食,紅腫發熱,必欲潰膿,軟而脹痛者針之,內服補托之葯,玉紅膏搽貼,長肌完口。(《外科正宗·卷之四》)

名詞解釋


● 發生於咽喉及其鄰近部位,以咽喉劇痛,吞咽困難,局部紅腫高突為主要表現的癰腫的統稱。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喉癰是指以咽喉紅腫疼痛、吞咽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咽喉及其鄰近部位的癰腫。

臨床表現

● 本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咽喉部位疼痛劇烈,吞咽困難,語言含糊,甚則張口困難,可伴有發熱、全身不適等表現。
● 本病可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分為喉關癰、會厭癰、里喉癰、頜下癰等。

病因病機

● 本病多因臟腑蘊熱,復感風熱邪毒,或因創傷等因素染毒,導致內外熱毒搏結於咽喉,灼腐血肉而為膿,毒邪凝聚而成癰腫。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與現代醫學中的扁桃體周圍膿腫、急性會厭炎及會厭膿腫、咽后膿腫、咽旁膿腫等疾病較為相似。
● 上述疾病均可出現咽喉疼痛劇烈,甚則張口、吞咽困難等癥狀,可參考喉癰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喉癰與喉風

● 二者均可出現咽喉劇烈疼痛、吞咽困難等表現,其臨床癥狀極為相似,常易混淆。
● 但喉風以呼吸困難為最突出的臨床表現,而喉癰則一般無明顯的呼吸困難。二者可依此加以鑒別。

治則治法

● 本病應根據釀膿期、成膿期、潰膿期的不同分別選取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沙參麥冬湯等方加減治療。
● 外治法對於本病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的中藥進行吹喉、含噙或含漱。
● 此外,喉癰膿成之後,應做到及時排膿。

預防調護

● 本病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膿腫自行潰破溢入氣管導致窒息。膿成者應及時排膿,保持引流通暢,並適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 忌食辛辣醇酒厚味。吞咽困難者,宜進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 應做到起居有常,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
● 及時治療原有咽喉部疾病,保持口腔環境的清潔。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劉蓬。中醫耳鼻喉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