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學淵

龔學淵

龔學淵,字慎,號石亭,四川省綿陽市人,著名國畫家、詩詞作家。

個人簡介


龔學淵的作品在國內外大型報刊刊登,出版個人專輯5本。曾於綿陽、深圳、海南、香港等地成功舉辦個人畫展。由四川廣東有關出版社出版名家個人專集(掛歷)、《中國書畫百傑》個人專輯,在《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書畫報》等專題評介上發表作品,參加全國省級以上和出國展覽作品300多件,各級報刊評介文章40餘篇。中國當代美術家詞典、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翰墨名家博覽、中國高級專家詞典、中國詩詞家大詞典等均有傳。
龔學淵曾任綿陽市書畫院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佛教文化藝術研究員、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美協四川分會會員、四川墨華藝術研究會會員、三星堆書畫院畫師、廣東東莞鳳崗書協顧問、中國當代農民書畫協會顧問、綿陽市美協顧問、綿陽市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
蜀中龔美人”,說的是以畫仕女圖而飲譽海內外的四川綿陽籍畫家龔學淵。他既立足於中國古典民族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西方古典繪畫藝術的精髓;既重自己畫筆的磨礪,又重藝術家畫外工夫的修鍊,堅持以形傳神,兼收諸家之長,無論是畫山水花鳥,還是畫古今人物,都能描繪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曾得到著名畫家婁師白的高度評價。其筆下的仕女靈動清朗、鍾馗豪氣如虹、觀世音仙氣飄然……贏得了“蜀中龔美人”的雅譽。

藝術歷程


藝術啟蒙

66年前,龔學淵出生於四川省廣漢農村。和當時的其他農村小孩一樣,他的童年也是與“和泥巴”相伴度過的。龔學淵家附近有一個百年古廟,廟裡供奉著十多個菩薩塑像。他便經常在家附近的水田旁、竹林里挖泥巴,然後拿到小廟裡對著塑像的樣子捏泥人。除此之外,他還把那些自認為滿意的作品用柴火燒製成所謂的“陶瓷塑像”。

堅持務實

1958年,剛滿18歲的龔學淵揣著20個雞蛋做乾糧,獨自從廣漢趕赴成都應考四川美術學院,一幅即興作品讓當時在場的專家們對這個“泥腿子”出身的農村娃刮目相看。龔學淵被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破格錄取。
畢業后,龔學淵分配到了梓潼縣文化館工作。繁忙的工作之餘他仍堅持務實繪畫功底。每次下鄉搞農村工作,他總會背上一個畫板,一旦有閑暇時間就開始練畫。他還自己做畫筆,並將其捆在三四斤重的鐵筆上苦練線條工夫。為了學習、保護古代藝術作品,他曾在明代士官王璽墓中一呆就是三個多月,臨摹了180幅壁畫作品。

個人成就


仕女畫蜚聲海外
龔學淵師從張大千的女婿肖建初,臨摹學習了不少張大千的敦煌壁畫手稿、仕女人物畫以及古代名家作品。在近五十年的繪畫生涯中,他創作了上千幅作品。《李太白》、《貴妃出浴圖》、《鍾馗圖》、《仕女》、《觀音》等著名作品堪稱代表。他以傳統的堅實功底融中西之長,形成了詩、書、畫全面發展的藝術風格。 “落筆皆珍寶,揮毫盡範本”。龔學淵深厚的國畫造詣贏得了業內專家、前輩的高度評價。我國知名學者、書法家徐無聞稱讚其“胸中有清風朗月,腕底出吳帶曹衣”;已故著名畫家孫竹籬看完他的畫后評價道:“龔畫天然成,卷卷有靈氣”。龔學淵的作品深得民眾喜愛,他先後在綿陽、深圳、海南、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先後出版多部詩書畫專集,並有數十幅作品被國內外知名博物館收藏。美國、法國及東南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界重要人士大多都收藏有他的作品。1989年,作為壽禮送給鄧小平的《乾坤大壽圖》頗受鄧小平稱讚並珍藏;2000年,作品《麻姑祝壽》作為國禮贈送給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一幅“大肚能容古今事,笑口常開話統一”的《笑佛圖》令蔣緯國拍手叫絕。龔學淵其人也已經被載入《中國當代美術家詞典》、《中國當代藝術家詞典》、《中國文藝家詞典》等典籍。

社會評價


素、謙、和讓他倍受尊敬
提起龔老,很多熟悉他的人都會說:“龔老這個人很和藹,簡直就是個‘彌勒佛’”。
“處己何妨真面目,對人總要大肚皮”。這是龔老在自創的《彌勒圖》中題詞,也是他數十年來為人處事的標準。他說,一個畫家要具備文人的格調和匠人的工夫,要力拒“三氣”,即小氣、僵氣和俗氣。龔老有眾多的追崇者慕名拜訪,登門求丹青墨寶的人絡繹不絕。他從不驕奢,至今仍住在一棟普通的居民樓里,依舊清餐素食,深居簡出。他對人和藹熱情。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豪門顯貴,他都一律以禮相待,信守承諾。他說:“在一個畫家眼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知音疏陋之別。只要愛我的畫,我都視他為知音。”數十年來,龔老就是這樣樸素、謙虛、和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為此,他備受人們的尊敬。
目 前,年近七旬的龔老仍筆耕不綴。“我還會繼續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高昂的創作激情,把更好的畫以及更多的我展示給眾多喜歡我作品的知音。”龔老滿懷激情地說。

作品賞析


龔學淵作品
龔學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