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教科書

哲學教科書

《哲學教科書》徠是2001年2月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顯祿,朱廣學。

內容提要


全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立足點,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點和主客觀相統一的方法、辯證法的觀點和方法、社會歷史觀點和方法、實踐認識觀點和方法、價值觀點和方法,正確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凸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中具體運用的科學價值,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與同類教材相比,在內容上更具有科學性,在結構上更具有新穎感。
本書觀點準確、內容精練、材料豐富,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充分反映了哲學課的改革精神和新要求,它有助於學生們很好地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錄


緒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一節 哲學是文明的活的靈魂
一、哲學是智慧之學
二、哲學與哲學家
三、哲學與時代精神
四、哲學反思與批判功能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一、哲學是理論化與系統化的世界觀
二、哲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三、哲學基本問題與哲學的黨性原則
四、哲學的階段性和民族性
五、哲學同具體科學的關係
六、哲學的歷史發展
七、現時代文明的精華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方法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和方法論的統一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最高層次的方法論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核心問題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基礎是實踐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技革命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社會發展
第五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法律科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法律科學關係的突出表現
二、政治法律工作者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觀點和主客觀相統一的方
第一節 物質與運動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二、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三、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四、物質運動形式的多樣性
第二節 時間和空間
一、時間和窨是運動物質的存在方式
二、時間和窨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三、時間和空間的有限性與無限性
四、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第三節 意識的本質和作用
一、意識的起源
二、意識的本質
三、意識的作用
第四節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一、舊哲學對物質與意識關係問題的回答
二、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與意識關係的原理
第五節 主客觀相統一的學習方法
一、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方法
二、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結合的方法
第二章 聯繫和發展的觀點與方法
第一節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
第二節 世界是永恆發展的過程
第三節 聯繫和發展的規律性
第四節 唯物辯證法是關於聯繫和發展的科學
第五節 聯繫方法和發展方法
第三章 矛盾觀點與矛盾方法
第一節 矛盾及其基本屬性
第二節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第三節 矛盾精髓理論
第四節 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第五節 矛盾分析方法
第四章 量變質變觀點和方法
第一節 質、量、度
第二節 量變和持變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 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第四節 質量互變規律的方法論功能
第五章 肯定否定觀點和方法
第一節 辯證的否定觀
第二節 否定之否定: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第三節 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第四節 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五節 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方法論功能
第六章 唯物辯證法諸矛盾形式與方法論功能
第一節 原因結果觀點和方法
第二節 必然性偶然性觀點和方法
第三節 可能性現實性觀點和方法
第四節 本質現象觀點和方法
第五節 內容形式觀點和方法
第七章 唯物辯證法的自然觀與方法論
第一節 自然界發展的物質特性與矛盾規律
第二節 自然科學發展的性質和作用
第三節 自然科學發展的矛盾規律
第四節 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趨勢
第五節 唯物辯證法自然觀的方法論意義
第八章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與方法
第一節 社會歷史觀及其發展
第二節 社會存在及其作用
第三節 社會意識及其作用
第四節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第五節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 社會基本矛盾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的理論地位
第二節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
第三節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
第四節 社會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
第五節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特點
第六節 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
第十章 階級鬥爭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
第一節 階級和階級鬥爭
第二節 國家學說
第三節 社會革命
第四節 階級分析和階級鬥爭方法
第十一章 群眾史觀及其方法論功能
第一節 人發群眾的歷史作用
第二節 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三節 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路線
第四節 群眾史觀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十二章 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和認識方法
第一節 認識論及其歷史發展
第二節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第三節 實踐的特徵和形式
第四節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第五節 在實踐基礎上認識的辯證發展
第六節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認識方法
第十三章 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和認識真理的方法
第一節 真理及客觀真理
第二節 謬誤及其與真理的辯證關係
第三節 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
第四節 認識真理的方法
徠第十四章 價值觀和價值分析方法
第一節 什麼是價值
第二節 什麼是價值認識
第三節 個人價值及其實現
主要哲學家通覽
第一部分 中國哲學家
第二部分 西方哲學家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