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科村

振科村

振科村位於順昌縣高陽鄉中部,距鄉政府2.5公里,南與大坌村相鄰,東與南亨村接壤,北與高陽村、朱台村毗鄰,西接上村、小筒村,海拔176米。全村總面積30380畝,包括振科、朱歷、下澤、上澤四個自然村。

基本概況


振科村有325戶,1400人口,黨員46名,35名村民代表,有林地20018畝,其中商品林13500畝,生態林4086畝,高陽溪貫穿全境,轄區內資源豐富,是順昌縣為數不多的萬木杉木用材林之一,高陽杉主產區,2006年人均收入2700元。

歷史沿革


振科村自隋唐代以來歸屬建甌縣管轄(原建寧府甌寧縣)。解放後為建甌縣房村區,1957年划入建甌縣房道區,1960年從房道公社分出,成立高陽公社,1963年划入建西縣高陽公社,1966年6月從高陽大隊分出,成立振科大隊,1978年划入順昌縣。

人口變遷


歷史上振科村為高陽溪第一村,有“仁溪義鄉”之美譽,據說鼎盛時人口約3000多人,后因瘟疫等原故,人口劇減,加之人口外遷,傳有“上午招死人,下午別人招”之說,古時長期為高陽溪一帶文化集鎮中心,現全村325戶, 1400多人口。
姓氏李324、另有劉156、王151、張147、謝94、吳85、楊49、游49、羅46、周35、江29、趙25、賴24、翁20、陳20、餘14、朱11、魏10、祖10、鄭9、何7、丁7、高6、詹6、汪6、顧5、林2、傅1、官1、倪1。

自然資源


振科村森林面積廣,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紅豆杉、香樟水杉等名貴樹種,國家級生態林4000多畝,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蟒、獼猴、鴛鴦、草鴞(猴面鷹),白鷳(銀雞、白雉)、勺雞(角雞)。同時還有名貴中藥材靈芝、七葉一枝花等。全村早年以砍伐木材及放排到福州、上海。現以木材、果樹、食用菌及外出打工為主要副業。

教育風俗


從唐代起振科就興辦教育,當時“鳳山書院”(現興福寺)幾百年來都十分興旺,學生眾多。理學大師朱熹及其弟子揚時都在書院講學過,高陽人李默(明代吏部尚書、兵部侍郎、太傅,死後被追封為太子少保),少年時代在該書院就讀。自古以來都開辦私塾,盛讀《三字經》《四書》,1962年成立村完小及設高中、初中部至1982年。
與其它村同,主要風俗,自古以來,每年正月十三開始舞龍燈至正月十六結束。每逢這時每戶邀請親戚、朋友來村賞龍觀燈,各戶大放鞭炮。據說是為了祝願。全村老少一年四季平平安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人文景觀


主要有“鳳山興福寺”“雲臨寺”“興龍閣”。
1、“鳳山興福寺”始建於唐代,古時也稱“鳳山書院”,前有后寺、前寺之分,后寺為唐代時所建,文革時毀去,現存前寺兩座為清康熙年間所建,因大理學家朱熹及弟子楊時曾到此講學,以及明朝吏部尚書李默少年就讀於此而聞名,現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
2、“雲臨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為一座,現為前後二座。
3、“興龍閣”座落于振科村尾,該閣建於龜山的龜頭之上,四周為岩石,遠遠望去好比神龜入海,景色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