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莊子試妻的結果 展開

莊子試妻

宗教寶卷中的內容

莊子試妻出自元明時期的宗教寶卷,莊子休跟隨神仙師父修仙未成既回家,在途中遇見觀音菩薩變化的年輕寡婦扇墳。詢之始知為其夫生前曾囑其在墳頭土干后改嫁。莊子休助其扇干。回家后對其妻田氏說知,田氏斥此女急於改嫁醜行。莊子想試田氏,即詐作死去,卻化作年輕之楚國王孫來弔喪。楚王孫風流調悅,田氏竟欲嫁之。臨合否時,“楚王孫”突然患病,需人腦醫治。田氏劈棺取腦,莊子復活,田氏羞而自隘,莊子被觀音菩薩點化得道。后被明代小說家、宗教家改編紅極一時,至日統時期為達到虛無中國聖賢的目的多請名角演出而紅遍大江南北,對老百姓影響極深。民間佛教並發展出《觀音靈簽‧莊子試妻》。

莊子試妻的出現這當然是糟蹋聖賢,惡搞莊子。這個以假死來考驗妻子的故事,是典型的男性單邊主義,要求女人從一而終,但卻很投和舊式男人的趣味,近代被改編為京劇《大劈棺》,又被搬上銀幕,叫《莊子試妻》,是最早的港片。現在又有美國版的話劇,德國版的歌劇,都叫《莊子試妻》,據說表現的是東方式的夫妻幽默。莊子對生死的思考,他貌似滑稽卻寓意深刻的行為藝術,也化為了笑談。

背景


莊子是我國先秦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對中國各領域都有深刻的影響。三教自然都想藉助莊子龐大的影響力傳播思想。道教由於構建初期並沒有重視莊子所以待到玄學昌盛后每意靠攏莊子既遭到佛教非難,指責道教是用百家之書充門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道教寶卷採用了本體垂跡的方式把學教顛倒,既莊子本是神仙被貶凡間吃喝嫖賭樣樣都干之後被道教神仙點化悟道寫成南華經重返天庭,而不是先老莊再有道教。由於道教創作水平的關係這個說法並沒有太受關注,但卻開了個壞頭為後來的佛教寶卷續寫埋下了伏筆;莊子同後世傳入中國的佛教般若學、禪學關係密切至明朝時更盛以往,密切到文人學士“聚諸年少沙彌講《莊子》,大言曰:《南華》義勝《首楞嚴》。”,可“一時緇流及居士輩無斥其非者”。此現象既展示出了明朝庄學的極大興盛,同時也呈現出了明朝庄學的興盛使僧界遭受到了《莊子》思想的威脅。而且,從“一時細流及居士輩無斥其非”上看,這亦印襯出了明朝緇流與居士們對《莊子》思想的高度喜愛,並認同“《”南華》義勝《首楞嚴》之論點。這種記載屢見於明朝名僧的書中。讓宗教階級感到深深的危機感,對此上層佛教採取了抬佛抑庄、借庄揚佛的方式宣傳莊子是佛祖教外別傳、佛教接引、佛教大菩薩,諸多說法也屢見名僧著作,並欲以義理融合的方式匯通莊佛,並賭咒發誓首楞嚴不是偽經。而下層佛教(民間佛教)則採取了更世俗化的解釋既道教弟子周庄修仙未成回家途中被觀音菩薩化身的年輕寡婦度化試妻后了徹無常終成大道,從而顯示佛高於道;明代庄學鼎盛儒教亦想收歸莊子於麾下,對此採取了託孤說,這種說法的大意是先秦道家昌盛儒家衰弱,顏回傳人莊子為保住儒家傳承打入道家內部,並與孟子、屈原思想相同並稱。自此莊子形象經歷了嫖客被點化者,試妻被度化者,忍辱負重的間諜儒者,可謂經歷豐富多彩。其中試妻說對民間戲曲影響最大,託孤說對學術思想史影響最大,兩說至今遺留。雖雲寫戲不必拘泥於歷史記載,但不能與史實相去太遠,甚至相反。例如包拯,歷史上實有其人,《秦香蓮》雖屬虛構,卻因符合他的時代面貌和剛正不阿的性格特徵,莊子試妻戲曲不論怎麼改,試妻攻擊莊子人身與思想的內核是不會改變的。而莊子的花邊也成為無良編劇博取名聲的最好途徑,換成韓桑子試妻沒了莊子這個大名頭則無人問津。

莊子試妻介紹


目前所見最早的戲曲改編本是元代史九敬先的雜劇《老莊周一枕蝴蝶夢》。講的是年輕英俊的書生莊周如何在太白金星的點化下,通過和四位仙女的風流艷遇,經歷了酒色財氣的人生后參悟世事輪轉的道理,終於超脫塵俗,重入仙班的故事。所謂“蝴蝶夢”其實就是唐傳奇里的“黃粱夢”。從這個劇本中可見,在元人的故事裡,莊周的蝴蝶夢和他的妻子還沒有什麼關係。
相關史料證明,最遲在晚明,莊周夢蝶已經被小說家與佛教轉型為莊周試妻。(上海市圖書館館藏的19世紀晚期的佛教寶卷,顯示夢蝶故事在晚明已經轉型為莊周試妻的故事。而其源頭出自明初中期的宗教寶卷)
電影《莊子試妻》是由古代小說家馮夢龍《警世通言》里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改寫而成的。
自此劇出世起就遭清政府屢屢查禁,但因其三俗性,仍然有許多新劇出現,換湯不換藥矛頭仍直莊子哲學。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再次以詆毀聖賢之名把《大劈棺》列為被禁的劇目。

鼓盆而歌


據《莊子·至樂》記載,莊子死了妻子,老朋友惠子前去弔唁,卻見他在“鼓盆而歌”,敲打著瓦盆唱歌。惠子不解,責備道:“嫂夫人嫁給你,為你生兒育女,為你洗衣做飯,辛苦一輩子,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居然還鼓盆而歌!太過分了吧?”莊子卻發表了一篇關於生死問題的哲學演講,大意說:妻子剛死的時候,我怎能不傷心?但仔細一想,這個世界上,原本就沒有這生命,別說生命,連形和氣也沒有,只有一個“無”。“無”生有,有了形和氣,然後有了生命。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更替一樣。生與死有什麼區別嗎?所謂生,就像人在旅途;所謂死,就像回到家裡。我妻子現在回家睡覺了,而我卻在這裡哇哇地哭喪,不是很搞笑嗎?
原來,莊子“鼓盆而歌”是“行為藝術”,他在淡化甚至消解生死之間的界線,將生死視為春夏秋冬式的季節循環,讓人能坦然面對生老病死的煩惱與恐懼,視死如歸,回家休息。莊子這種自然的生死觀,是大智慧,是匪夷所思,是超越時代。在幾千年前的古代誰能想到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死後會放音樂,送白花。
鼓盆而歌表示對生死的樂觀態度,也表示喪妻的悲哀。後來他在兩晉玄學昌盛時期的後學們繼承了他的行為藝術。
妻子死了,莊子失去了相依為命的伴侶。他讓內心的悲痛化為對生死的達觀和對世俗禮制的蔑視,鼓盆而歌。後來,惠施死了。莊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學術對手,悲從中來,在寫《天下》篇的時候,傷心往事,長想惠施,不知不覺為他寫了五百餘言,作為最好的紀念。梓慶死了,也只是大哭三聲。再後來,莊子覺得自己真的要與造物者相遊了,他的心情很平靜。弟子們想厚葬老師,莊子倒覺得難過了:弟子們在這關鍵時刻並沒有勘破生死關。於是他說:“我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為珍珠,天地用萬物來為我送行,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弟子們不覺垂淚,說:“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老師您的遺體。”莊子笑道:“天上有烏鴉和老鷹來吃,地上也有螻蟻來吃啊,要是奪了前者的食物給後者享用,不是太偏頗了嗎?”。

傳播形式


唐朝時佛教變文(內容並一定是印度佛經故事,其中的故事要紮根本土便於理解佛教理論有傳播佛教的功效)就開始大規模出現但因變文多篡改華夏歷史既被禁止直到近代敦煌經文出土才重新現世,至宋真宗時,明禁僧侶講唱變文,變文乃變成談經、說經、說參請等形式,亦即講唱變文的變相發展,寶卷亦因之應運產生。最早的記錄見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灌園耐得翁所著《都城紀勝》:
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
稍後於《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介紹的民間技藝人有:
說經:長嘯和尚、彭道安、陸妙慧、陸妙凈。
南宋末年吳自牧《夢粱錄》:
談經者,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者,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有寶庵、管庵、喜然和尚等。又有說諢經者,戴忻庵。
由宋入元的周密在宋亡以後所作《武林舊事》卷六《諸色技藝人》中記錄說經、諢經的技藝人最多:
說經、諢經:長嘯和尚、彭道(名法和)、陸妙慧(女流)、余信庵、周太辯(和尚)、陸妙靜(女流)、達理(和尚)、嘯庵、隱秀、混俗、許安然、有緣(和尚)、借庵、保庵、戴悅庵、息庵、戴忻庵。
這些奉佛弟子被老百姓叫“佛頭”,在做會開始前念誦佛教的經、咒,通神的疏表上押著“三寶證盟”或“佛光普照”的大印,民眾家庭中的民俗信仰活動,如拜壽求子、滿月周年、結婚鬧喪、節目喜慶、結拜兄弟、遭災生病、新房落成、家宅不安等等,民家均町請宣卷人來“做會”宣卷(或稱“講經”)。請做會的人家稱做“齋主”,做會宣卷即在齋主家設“經堂”(或 稱“佛堂”,且民居正房的客廳,平時亦設有“菩 薩台”,供奉家堂和神像)中進行。經堂中設“供(許多寶卷文本開頭有“先排香案,后舉香贊”,即指此儀式);結束時要進行“上茶”、“散花解 並唱相應的儀式歌。中間根據齋主的要求做各種祈福禳災儀式並演唱相應寶卷,如“拜壽”。由於其強大的宗教性與虔誠性田野調查中有些北方的老人在寶卷演唱時跪著聽戲曲。明嘉靖初年徐憲忠《吳興掌故集》載:“近來村莊流俗,以佛經插入勸世文俗語,什伍相聚,相為倡和,名曰‘宣卷’。蓋白蓮之遺習也。湖人大習之,村摳更相為主,多為庵僧所誘化,雖丈夫亦不知墮其術中,大為善俗之累,賢有司禁絕之可也。”莊子試妻被推行除了典型的三俗花邊外還有就是僧人為了化緣所破,如《姑妄言》第十一回“宦曹逞淫計降悍妻,侯氏消妒心贈美裨”中南京宣卷的老和尚:“學會了許多宣卷在肚裡。他要出來說唱化緣,料道哄不動男人,只好騙女人們幾個錢用用”。
從明代中後期開始,寺廟成為重要的遊樂場所之一,甚至有在寺廟中攜妓唱曲者。道光十八年,鎮國公綿順等帶妓女進廟唱曲受到懲處。②同治八年的上諭中對婦女迸廟燒香嚴加禁止,將護國寺、降福寺等列入禁止名單,表示要對相關廟宇僧尼人等從嚴懲辦,以挽回頹風,並對寺廟的神聖性公開表示懷疑。③ 至於地方法令和鄉村自治條規以及私家訓誡等,更對遊方僧尼持警戒態度。如明代的村規特別提到了禁絕游僧道士賣婆雜戲等進入村內,將僧尼與賣婆等相提並論,視為擾亂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④各類通俗筆記描寫的僧人參與喪葬儀式,演唱佛戲,在現實社會的地方法令中也被禁止。如乾隆二十四年三月,江蘇風俗條約對在喪葬儀式上演齣戲劇的僧道進行責處,根據此條約所述,當時有許多僧人將佛經編為戲劇,絲竹彈唱,“儼同優伶”,有不少尼姑為少婦幼女戴發修行,艷服男裝,勾引男婦,與娼妓無異,“又慣人富家演唱彈經,一切引誘淫蕩之事,皆尼庵之所有”⑤。有的地方文告中將寺廟與戲館、遊船、賭場、青樓等並提。⑥有的地方為查禁廟戲而出現過激行為,如河南一知府將觀看廟戲的婦女堵在廟中,令衙役告訴婦女:“汝輩來此,定是喜僧人耳,命一僧負一婦女而出。”此舉雖然引起批評,但是也說明了寺廟和僧尼在大眾心目中的位置。
但這些僧人尼姑和佛妓一樣都是有大功德的。宋葉廷《海錄碎事》卷一三:“釋氏書,昔有賢女馬郎婦於金沙灘施一切人淫,凡與交者,永絕其淫。死葬后,一梵僧來雲:‘求我侶。’掘開乃鎖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雲而去。”後來釋書益復增華潤色,觀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二六《魚籃觀音像贊》引《觀音感應傳》可知。蓋以好合誘少年誦佛經,故泉州粲和尚贊之曰:‘風姿窈窕鬢欹斜,賺殺郎君念《法華》。’”《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第八:“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宗鏡錄》卷二一述“圓人又有染愛法門”云:“先以欲鉤牽,后令入佛智,斯乃非欲之欲,以欲止欲,如以楔出楔,將聲止聲”;其是之謂歟。偏其反爾,亦有現男子相以“鉤牽”淫女“令入佛智”者,如《觀佛三昧海經·觀馬王藏相品》第七所載化。人度妙意事,《法苑珠林》卷四即采之。所以莊子試妻中的挑逗情節也是合理的,情話催人村摳聽之入耳欲到深處自然“多為庵僧所誘化”你儂我儂,庵僧隨便把佛法傳播,兩得其利。
現存自明初至清代關於寫莊子的寶卷約可分為佛教與非佛教的道教兩類,道教類水平不高,主題情節為莊子被貶凡間后被神仙點化徹悟成仙重返天庭。另一佛教類是觀音化身寡婦點化莊子度其得道的版本,並引發出一系列的以“莊子試妻”為內容的戲曲,如《蝴蝶夢》、《蟠桃宴》(佚)等等,從而產生近代戲曲的《大劈棺》(又叫《蝴蝶夢》),影響惡劣,京劇、微劇、漢劇、桂劇、川劇、湘劇、評劇、弋腔、秦腔、河北梆子等劇種都有這個劇目。

作品評價


故事中莊子被創作者安排了一個叫田氏的妻子,莊子本人也被創作說成心靈扭曲劣跡斑斑,這個妻子田氏不僅在莊子靈前出軌反過來還要對莊子人身與思想進行評擊,故事中有荒誕的內容,當然不可相信,但莊子的妻子到底是不是個壞女人,倒是有案可查。《莊子·至樂》中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元氣。雜平芒茹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恆然寢於巨室,而我吸吸然隨而哭之,自以為術通乎命,故止也。”
《至樂》屆《莊子》外篇,為莊周的弟子後學所寫,離莊子比較近,應該有相當的可信度。這裡提到的惠子,名惠施.也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是莊子的朋友。從這裡的記載來看,莊子之妻毫無異常死亡的痕迹。如果有了先前所說的那些事情,她自殺身亡,那麼,即使莊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也沒什麼好指責的。就算惠子不知其情吧,莊子的回答也完全合情合理。他首先說:“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莊子用的是反問句,也就是說,妻子剛離世的時候,他還是感到很悲痛的。但後來他對人的生命歷程作了一番思索,他覺得人的生命就像春秋冬夏四季一樣,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既然生命可以從無到有,那麼它也就會從有到無。把個體生命看作是宇宙漫長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那就不必為之哀傷哭泣了。從這兒不難看出,庄於是非常通達的人,很善於對宇宙人生作一種宏觀的思考。像他這樣的人,會行小心眼兒,試探妻子對自己忠還是不忠,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那麼,關於莊子的妻子是個壞女人的故事來自什麼地方呢?關鍵在於“鼓盆而歌”這四個字。盆是一種敞口的瓦器,古人也用它做樂器。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叫“澠池會”。說藺相如陪同趙王在澠池與秦王會見。在喝酒喝得很酣暢的時候,秦王對趙王說:“我聽說您喜歡音樂,您用瑟演奏一曲吧。”趙王正在鼓瑟,秦國的史官就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一起喝酒,命令趙王鼓瑟。”藺相如見秦國的人輕辱趙王,立即走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善於演奏秦國的音樂,我把這些盛酒的瓦器給您,您也為趙王表演一下吧。”藺相如這裡提到的瓦器,就叫“盆缶”,秦人也把它作為樂器的。莊子“鼓盆而歌”,就是一邊唱歌,一邊拍打著瓦盆,為自己伴奏。這和死了人以後的哀傷氣氛的確不大合拍,所以惠子才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儘管莊子很好地解釋了自己的動機,但對於他的反常行為,老百姓還是選擇了世俗化的解釋。就是說,莊子鼓盆而歌,說明他不悲傷;他不悲傷,說明他與妻子不恩愛;不恩愛,說明他妻子做了對不起他的事。莊子對生命的嚴肅思考,就這樣被編排成了一個庸俗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讓莊子的妻子蒙羞,其實也玷辱了莊子的形象。

戲曲中的形象


以莊子為戲曲小說主角的作品,包括:元史樟《莊周蝴蝶夢》、元李壽卿《鼓盆歌莊子探骷螻》、明王應遴《逍遙遊》、明謝弘儀《蝴蝶夢》、明馮夢龍〈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大劈棺》、《蝴蝶夢.綴白裘》、嚴鑄《四大痴.色痴》、陳西汀《新蝴蝶夢》、魏子云〈新編蝴蝶夢〉、奚淞〈蝴蝶夢〉及楊書案《莊子》等,本文選取不同的作品類型以說明莊子的形象。
元代雜劇《老莊周一枕蝴蝶夢》中的莊子形象
《莊周夢》全名《老莊周一枕蝴蝶夢》、《破鶯燕蜂蝶莊周夢》或《花間四友莊周夢》,為元朝初期雜劇作家史樟(史九敬先)的作品,寫太白金星帶領風、花、雪、月四仙女度化莊周成仙的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有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脈望館鈔校於小谷藏本、《孤本元明雜劇》本。
劇情是:大羅神仙因事被貶為凡人莊周,太白金星傳玉帝敕命,率風花雪月四仙女下凡點化他。莊周喜吃花酒,貪戀酒色財氣,太白金星以貧富易變、流年不久勸他修行,他不肯聽,醉中夢見蝴蝶。太白金星又化作李府尹,四仙女化為鶯燕蜂蝶四女,捧琴棋書畫,勸莊周戒酒色財氣,但他仍不醒悟。李府尹假託上任,將家人財產託付莊周照管。四仙女被召回天庭后,莊周煩悶不已,又有春夏秋冬四仙女化為桃柳竹石,伴他彩葯煉丹,后因泄露天機被捉拿。太白金星復又化為李府尹還家,向莊周索要財產家人。莊周終於醒悟人世無常,得成正果,重歸仙班。
莊子在戲劇中,形象並不突出,只是簡單依《莊子》中莊子批判禮儀,於是轉化為因為不守天上的禮儀而被貶入凡間的情節,又因太白金星的度化而悟得正道。莊子的形象缺乏思想家的自覺,僅做為道教的南華真君入凡間的故事。
《蝴蝶夢》及其相關故事中的莊子形象
《蝴蝶夢》為元明間無名氏作。故事根據《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蝴蝶」一事演化而成:莊子與妻子田氏隱於南華山,有一天,莊子出遊,在山下看見一座新墳前,有縞衣少婦以扇搧墳,怪而問之,少婦回答說:墓中為亡夫,生前與她相愛,臨死前遺言教她若要改嫁他人,須等辦完喪事後,墳土幹了,才可以改嫁。她覺得新築的墳土不易干去,因此舉扇搧之。莊周聽后,感慨世間夫妻恩愛皆為虛假,於是施展法術,助其將墳土搧干。莊子回家后將此事告知田氏,田氏生氣地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並且恥笑少婦的行為。過了幾日,莊子突然病逝,不久有一俊秀少年自稱是楚國王孫,本來想師事莊子,莊子既卒,願意假館守喪,並且讀《南華真經》。田氏見之動心,二人的關係發展迅速,田氏央請王孫的僕人為媒,出資辦婚事。合婚之夜,楚王孫突然心疾複發,奄奄一息,僕人告訴田氏必須吃生人的腦髓才能痊癒,死去未滿四十九天的人腦也還有功效。田氏為救新夫,就持斧頭要劈開莊子的棺材,取其腦髓。不料棺木才破,莊周突然坐起,並從棺中走出。田氏知道其實莊周並未死,一切都是莊子所幻化,假裝死亡是為了試探妻子是否堅貞,田氏極感尷尬,慚愧自盡。莊子則鼓盆而歌,歌罷,焚其所居,出遊四方。
明人謝寤雲《蝴蝶夢》,共有二卷。上卷分為:標目、蝶夢、觀魚、會真、貸粟、試劍、趙聘、誘度、如趙、說劍、夢疑、聘惠、辭家、相魏、試凡、遇師、秋懷、旁參、悟道、扇墳、彈鳥、送聘、采內、丹給。下卷分為:託疾、誓殉、幻身、澆奠、賺貪、掃墓、迷幻、寄慨、詢幻、思幻、破幻、懺悔、讒妒、雙修、遭邏、謁惠、降真、剖疑、歸圓、赴召等。這二卷與前面提到《蝴蝶夢》相較,基本故事情節雖變化不大,但加入比較多《莊子》中的故事。
在以莊子為主角的小說、傳奇、戲曲中,明朝馮夢龍〈莊子休鼓盆而成大道〉最為有名,內容與《蝴蝶夢》相去不多,主要仍寫莊子試妻的故事,這類的故事在以莊子為主角的小說戲曲中影響深遠,即為後來《大劈棺》的故事的來源。
清人所編《綴白裘》集中有《蝴蝶夢》,全劇共有九出:第一出嘆骷,第二出搧墳,第三出、毀扇,第四齣病幻,第五齣弔孝,第六齣說親,第七出回話,第八出劈棺,第九出嘆骷。故事變化不多,茲不贅述。
「試妻」故事,主旨在於諷刺「世俗婦女之侈言節烈」。情節突顯田氏苛責搧墳婦人,口裡說節烈,行為卻不相應,自己不能堅守婦道,莊子才死不久就急於再嫁,於是故事中的主角變成了田氏。而且莊子故布陷阱,使田氏受到引誘,結果困窘自盡,謔至於虐,大失厚道。莊子思想家的形象於是轉化成為世俗而負面的形象。
王應遴《逍遙遊》中的莊子形象
明朝王應遴《逍遙遊》以破除名利為主要宗旨,該書雖然篇名取自《莊子》〈逍遙遊〉,內容並無直接的關係,作者之意或以為唯 有擺脫名利才能逍遙,「勘破名利如泡幻,《南華》著就百千言。」雖然名利 是外在的一種待,擺脫名利才能無待,但這與莊子認為要「乘天地之正,而御 六氣之辯,以游於無窮」,唯無待才能逍遙的原意仍大異其趣。
故事大致的內容是說:道士莊子慈悲為懷,眼見世人爭名奪利,希望立下一二榜樣,使人知不可執著於名利。淮安府鹽城縣尹梁棟品非凡俗,夙有仙緣,卻被名氣牢籠、世網糾纏,因此莊子以之為對象,欲度其頂門,超他苦海。莊子攜道童前往鹽城縣,道僮看到一個骷髏口中含了一文錢,便撿起來,要將錢挖出來。莊子見道童貪財,利心沉錮,如入膏肓,要用伎倆喚轉他,便叫道童將骷髏的骸骨照人形排起來,因有三根肋骨被人挖去,就以三枝枯楊柳湊成,用仙丹使骷髏活過來。骷髏開口,錢果掉落,道童拾錢卻被誤以為是行搶,骷髏就將包裹與雨傘搶了去,適巧梁縣尹經過,便將他們帶道縣衙。骷髏與道童各執一辭,莊子將經過的實情告知縣尹,並以水噴在骷髏身上,果然露出枯楊三根,真相才告大白。梁縣尹則看破名,道童也看破利,梁縣尹見莊子是真仙,便棄官出家,追隨莊子。
值得留意的是莊子做為佛教思想的倡導者的形象。小說的莊子雖以道士的形象出現,卻是穿道袍的菩薩。例如莊子在提及漁鼓簡板的功用時,說它:「能敲醒極愚痴的昏昧,能敲息極伶俐的無明,能敲動極得意的我見,能敲破極失意的窮愁。上而三十三重天,下而十八層地獄,中而四大部洲,無數的眾生,但一通此敲動,無不人人如燈明黑暗,個個似夢醒黃梁。」幾乎所有措詞都是佛家語,莊子自稱是出家人,「出家」一辭出於佛教,雖然道教中的全真教也用出家,但主要仍為佛教用語。又如書中的莊子原希望能普度眾生,但因眾生難度,所以才選梁縣尹為榜樣。與其說梁縣尹所追隨的是真仙的莊子,倒不如說他是追隨菩薩的莊子。道童聽到莊子的話后說:「古怪!古怪!師父是個道士,怎麼適才的說話,又像似佛教中人了。」
道童問莊子骷髏的前世究竟是男是女、作何生業,即如法力高超的莊子,亦不得而知,莊子說:「若論他的究竟,適才奪包裹雨傘的事,是我要點化你二人做出來的伎倆。若論這骷髏,生前是為善的,此時定升天去了;是為惡的,此時定在地獄中受苦,我那裡知道他。」由此可見,書中的莊子雖為道士,但所崇信者實為佛教,死生輪迴實非道士所能知,所以當道童又問莊子:「師父,這為善為惡的各有果報,如影附形,如水印月,是不消說的了。但此等輪迴,如轆轤循轉,無有窮盡,即如師父是道教真仙,亦有遇劫的時節。長生終有不生,豈能超脫輪迴?畢竟究竟何如?」即以佛教的義理來詰難道教的義理,道教講長生,但佛教則認為長生不如無生,作者以佛教高於道教,故道士莊子沒有能力回答,只好說:「你這一問,卻像鐵身上蚊子,令他無著嘴處。古雲教學相長,即此一問,我當拜你為師了。」顯然作者認為佛教的思想高於道教,道教應向佛教學習,所以莊子聽到道童的問題,非但不予反駁,甚且要拜道童為師。
綜上所論,可見《逍遙遊》的作者王應遴應是信仰佛教凈土宗,見世道衰微,儒門淡薄,收拾不住人心,世人為求長生而歸於道教,故作者以莊子為主角,批判道教,推崇佛教,指出凈土的法門使眾生來信仰佛教。認為道教講長生,但無論生命多長,仍不免落入輪迴,所以無生勝於長生,佛教超於道教,因此,若要免去輪迴,就要了生死。了生死的修持法門,不在儒家,不在道家,而在佛教;若要更為簡便的捷徑,則可以依凈土宗的修持方法:「專持名號,一念皈依」,能如此,則必可在生死海中找到津筏,航向彼岸,免在落入生死輪迴。
魏子云《蝴蝶夢》中的莊子形象
魏子云《蝴蝶夢》主要傳承《綴白裘》集中《蝴蝶夢》的九場情節,作者認為:「特別是這本《蝴蝶夢》,基於它是哲學莊周的故事,儘管「試妻」乃民間傳說,並非史實,然譜之戲劇,自應有所寓蘊莊子的人生觀。」故劇情的安排較前文所述諸作貼近莊子思想(尤其是「逍遙」與「物化」),故事與人物對歷代的戲曲雖有所承,情節內容卻不大相同。
莊子由於好學,疏淡了家庭間的夫婦之愛,惹得田氏時生怨懟。斯時莊周尚未達到悟道忘我的境界,九天玄女化身寡婦搧墳,點化莊子洞徹夫妻情愛的真諦。莊子於是裝死試妻,而後發生田氏移情、利斧劈棺、挖取丈夫腦髓以救新歡等事件,最後莊周現身,田氏了悟人生的男女情孽,終究敵不過自然的人性力量,繼而夢醒,發現人生如虛幻的夢境,於是追隨莊子一同修道去了。
戲劇中的莊子,是一位修道向學至勤、崇尚自然而厭惡偽善者追名逐利的人。由於他一心向學,專志於道,淡薄了夫妻之愛,由於莊子是鍾情於妻子的好丈夫,後來受到仙人指點,了悟到「物化」的玄妙境界,便決心經由「試妻」的舉動以利斧斬斷妻子的情孽,最後雙雙步入仙界。
莊子寓言在後世小說中的呈現
魏子云在說明《蝴蝶夢》的創作歷程時曾指出:
至於「試妻」,乃民間傳說,非《南華經》所載。一般人認為是〈至樂〉篇的妻死鼓盆而歌,這一段文字,也無試妻之意。馮夢龍《警世通言》(三言)卷二的〈莊子休鼓盆而成大道〉,卻敷衍了莊子試妻的情節。試妻,自也是大民間傳說來。像前述張寤雲的《蝴蝶夢》,自也是拾取民間的莊子試妻傳說。
莊子夢蝶,並無神話色彩;妻死鼓盆而歌,也無神話色彩。「試妻」的傳說,雖與〈至樂〉篇無關,但是譜成的小說與戲劇,則有神話色彩繪出的虛幻情節。我的《蝴蝶夢》傳承了這些小說與戲劇,自也是以夢幻的手法來處理這齣戲的。
「莊子夢蝶」與「妻死鼓盆而歌」雖然並無神話色彩,但是《莊子》書中引用神話之處卻是不少,小說戲曲創作者難免將神話色彩加入「莊子夢蝶」與「妻死鼓盆而歌」故事中。惟以夢幻的手法來呈現戲劇,則相應於莊子的的這是因在〈寓言〉寓言的使用,將寓言轉化成為中國戲曲小說中的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史樟《老莊周一枕蝴蝶夢》並無「試妻」的情節,而明朝馮夢龍〈莊子休鼓盆而成大道〉則本於明朝無名氏《啖蔗》中的〈叩盆記〉一篇,《啖蔗》中的〈叩盆記〉則本於宗教寶卷。夫死再嫁,對明清兩朝中國士大夫階層而言,或許是禮教大事;但是在民間,則為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好非議的,因此,以寡婦為主角,以「試妻」的情節加以嘲諷者在民間小說中並不常見。
莊周相關的戲曲小說,情節雖轉化自《莊子》,在思想與情節上都發生了變化:一是「有關幻夢」的部分,劇中都肯定骷髏,而否定了蝴蝶夢。二是劇中對情慾是抱以否定的態度,因責任的承擔者在於女性,故而情慾的否定落在女性身上。三是因劇中對情慾給予否定的態度,劇中先呈現田氏內心世界,再予以顛覆,有濃厚的教化意味。
思想家在戲曲小說的形象
莊子一書常有打破世俗慣性思考之寓言,而小說家以莊子為小說人物時,不能不考慮到一般觀眾或讀者的想法,因此莊子常成為幫助世人在名韁利鎖中領悟世事無常的思想導師;有時莊子被視為清談逍遙的思想家,反而因世俗之人的諷刺而得道;而在夫妻題材上,常因小說作者不解莊子死亡觀,將〈至樂篇〉莊子妻死卻鼓盆而歌的寓言演變試妻的故事,由試妻而得道,大違莊子思想。
一、莊子「生死觀」的改造
莊子認為「死生存亡、窮達富貴、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德充符〉),人在天地之間,「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知北游〉),「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因此,「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實就是莊子所想要達到的境界,〈天下篇〉說莊子「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生死、無終始者為友」,意即,莊子把死生當作自然現象,人因氣之聚而有生命,氣散則由生命回到死亡,這是天地之間自然的運行。死生既為自然之常,也就不必如一般人之以生為樂、以死為哀,不執著於死生,故曰「外生死」。〈養生主篇〉記載「老聃死,秦失吊之」一事,秦失所謂「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死生既是人力所不能改變,因而人只能順天。安時而處順,超越死生哀樂的觀念,才能解除倒懸的痛苦(懸解)。
莊子把死生視為四季循環運行的現象,與佛教把死生視為輪迴相當近似。佛教認為人生於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惡鬼道、地獄道),四大和合的軀體隨著輪轉而變滅之後,生命的主體可以假借其他軀體投胎轉世,生命因而得到連續,生命再現於世界。輪迴是生命的流轉,《心地觀經》說:「有情輪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死生無始終即莊子「外生死無終始」,都是把死生當作一種循環。
以莊子與佛教都把死生視為循環而言,兩者的確有近似之處。然而,莊子視死生為循環,如四時之行,是天地自然的運行,是自然而然、自然如此的;佛教視死生為循環,因果報應、生死輪迴都與「業」有關,「業」既由過去種種生命活動造成,同時也會影響未來的生命活動,佛教的死生循環依據所記錄的業之因果關係而定。兩者是大不相同的,惟一般人不做區別,小說家則將莊子生死循環觀改造為民間信仰的佛教生死觀,更有甚者,以莊子的前世為蝴蝶,做輪迴之說。
二、莊子「鼓盆而歌」思想的改造
〈至樂篇〉記載莊子妻死,莊子卻箕踞鼓盆而歌之事: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徙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樂〉)
所謂「慨然」就是哀傷,哀傷則為情的表現,可見莊子對他的妻子是有深厚的情感的。不但對妻子如此,對於朋友亦然,〈徐無鬼〉篇提到惠施死,莊子送葬,經過惠施的墳墓,對隨從的人說:「自夫子之死,吾無與言之矣。」顯示莊子對惠施的死也是不能無慨然的。然而死生的變化如春秋冬夏四季之運行,是一種自然現象,人力所不能幹預;而且人由無生來,死只不過回到原來的無生罷了,當然應超越死生之執著。
莊子雖然「慨然」到了痛哭的地步,但是莊子並不耽溺於深情,並進一步而從深情中跳出來,超越個人的深情,將情合於天,把個人的情感置入天地宇宙之間。死生既然如大自然的運行,像春夏秋冬年復一年的往來不止,人的死只不過是從無生無形無氣,經過人生的旅程而又回到無生無形無氣,所以沒有什麼好悲哀痛哭的。莊子的「情」是天地宇宙之情而非人之情,因此無人之情就是莊子的「無情」,這與我們一般所使用「無情」的意思不同。
莊子在〈養生主〉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之帝之懸解。」〈大宗師〉也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懸解也。」哀樂不能入的境界就是「懸解」,也就是莊子所謂的「無情」。人世間一切紛紜複雜的得失變化都是自然而然的,既不必感到悲傷,也不用覺得快樂,但是人受到「情」的束縛,好像倒懸一般;如能解除喜怒哀樂之「情」的束縛,就是倒懸之解了。
在莊子看來,人一有喜怒之情就必會有好惡的分別,有好惡之分就會帶來善惡、是非之分,是非一分就有成有毀,人將追逐萬物而不返,不但會使人內傷其身,也會使道受到虧損。「道」是無任何人為造作的本然狀態(本真情實),一有喜怒哀樂等情感,無異於以人的情感、意識、知識去勉強增損改變人的本性,於是會使人背離純樸天真的本性,也使「道」受到鑿傷。所以莊子主張消融一切的情累,認為只有順隨自然之性,不使哀樂傷到性命之情,能安性命之情才是體道之人。
小說創作者及一般民眾對於莊子的思想似乎未能有深刻的了解,認為莊子在妻死之後卻仍能鼓盆而歌,必定二人之間有問題,因此補上「試妻」的動機,再加上「搧墳」的情節,彷佛可以透過「試妻」而領悟逍遙之理,表面上看順理成章,實際上是對莊子思想的誤解與改造。否則,一個學道之士,自己結婚三次,卻不許妻子再婚;設下陷阱,使其妻不能自拔的試妻,恐怕並不符合「清凈無為之教」。
結語
綜合以上論述,可知中國小說戲曲中的莊子形象主要在於:一、莊子是一位自然思想家,因觀音點化試妻而悟道;二、莊子是一位神仙,會分身隱形之法術,無視天庭的規範被貶下凡,后因悟道而又成仙。三、莊子是一位宗教家,以佛教思想度化眾生。四、莊子是一位儒者,人物性格與對話言語中常見儒教思想,這是由於因劇作家在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環境中,很自然就將儒家思想放到劇中人物莊周的言行中。

日偽統治時期


問:日前,北京曲劇團等單位在京演出了《蝴蝶夢·大劈棺》。近年來莊子與田氏的故事題材,是一些劇作家涉筆的熱點之一,您多年來從事戲曲創作並參與了新中國戲曲革新的工作,能否請您就應該如何正確對待《蝴蝶夢·大劈棺》這類劇目談談看法。
答:談《大劈棺》,離不開莊周這個人物。莊周是戰國時期傑出的哲學家,宋國蒙縣人(現河南商丘東北),其生平約在公元前355年一前275年,與梁惠王同時。曾作過蒙縣漆園吏,不久即隱居故里,清貧自守,靠編草鞋為生。《史記》《莊子》均有生動記述。楚威王聞其賢,曾派使者禮聘他為宰相,被他拒絕。《莊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錄為52篇,現存33篇。《史記》說莊周的學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莊周繼承了老子的思想,並從多方面做了很大的發展。他在文學上,常為啟發後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思想泉源。在哲學上,則激發了魏晉玄學及禪宗的思辨。他平生憤世嫉俗、抗擊權貴的言論事迹,屢見於庄書。“其言洸洋自姿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本傳)。對後人都產生深遠的影響。先秦諸子的競起爭鳴,開創了我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儘管學派觀點各有差異,但老、庄哲學思想在歷史上一向與孔孟並稱。
問:在傳統劇目中,包括一些新編的劇目中,莊子與其妻田氏之間都被蒙上一層神秘怪誕的面紗。田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莊周同他的妻子是同甘共苦、白頭偕老的。《莊子》一書記述翔實:“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而我嗽激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姑不論他對待親人生死自我寬解的態度,但可確證他的妻子是一生操持家務、生兒育女、老而病死的。
問:請您談一談《大劈棺》劇目的沿革及對它評價問題上的一些情況。
答:關於莊周詐死化為美少年試妻之說,始作俑者是《警世通言》《今古奇觀》中的“莊周鼓盆成大道”,後來依此編衍成劇(如明代的《蝴蝶夢》傳奇、崑曲等),後來謬種流傳,有些戲曲劇種曾經移植。京劇《大劈棺》來自秦腔,由於劇情嚴重違背歷史事實,荒誕不經,色情、殘忍,向為有識者所厭棄。海峽兩岸均曾明令禁演(目前是否已經開禁,我不了解)。最近,北京曲劇團演出的《大劈棺》,我沒有看過。只從貴報1995年2月1日報載《兩下鍋的<大劈棺>》一文中看到,此次演出仍是“尊重原作”,在開場,增添了一個觀音大士在一段唱詞中表達主旨:“反對維護封建禮教,要求婦女與男人平等。”且不說莊周生活在奴隸制社會,不存在反對或維護封建禮教問題;那時佛教還沒有進入中國,哪兒會有觀音大士的出現。夫死尚未安葬,靈前便圖新歡,甚至舉斧劈棺以取亡夫的腦漿,違情悖理,這如何會表達出“反對維護封建禮教、要求婦女與男人平等”的主旨呢?
據《燕塵菊影錄》載,小蘭芬、賈璧雲曾工此劇。於連泉(小翠花)曾為京劇花旦泰斗,雖也演過《大劈棺》,但他能戲很多,這不足以算作他的“代表作”。至於文內談到:“也曾成為幾家女演員與《紡綿花》一同演得紅中發紫,世稱她們為‘劈紡坤伶”,云云,褒耶?貶耶?令人不解。其實這幾位女演員大半生還是以演出優秀劇目為主,我堅信這些藝術家決不會因早年演過“劈、紡”而引以為榮,更不能以此證實這戲的藝術生命力。它只是日偽統治下惡勢力橫行和社會黑暗面的折光反映。當時所產生的不良後果是可以想見的。

觀音靈簽


莊子試妻出自元明時期的宗教寶卷,其傳播依託強大的宗教性作為支持動力,在民間影響深遠至今不絕,亦在觀音靈簽中有所體現。
吉凶:下籤
宮位:未宮
詩曰
因名喪德如何事,切恐吉中變化凶;
酒醉不知何處去,青松影里夢朦朧。
詩意
寒魚離水招凶之象。凡事不可移動也。
解曰
寒魚離水。美中不足。若問營謀。不如莫起。
仙機
此簽六甲煞旺 諸事不利 禳災(解除)保安
典故
莊子試妻。周朝。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國蒙邑人。仕周為漆園吏。莊子假死試妻。其妻田氏守孝。七天後有一楚國王孫公子到訪。自稱莊子之徒。願執百日之喪。田氏愛公子俊美。不足廿日成婚。公子叫心疼。曰腦髓(人心)可治。田氏往劈莊子棺以取腦髓(人心)。莊子破棺而出。后田氏羞愧自殺。

演出狀況


1950年,文化部曾宣布應組織人員對《大劈棺》進行修改,並規定“在未改好前,全國各地均應暫予停演”。從這個故事本身的內容來看,捨棄它是完全應該的。

西南民族區版


韓桑子試妻
從前,有個叫韓桑子的教書先生回家過年。路過一片荒丘時,瞧見有一年輕女人用扇子不住地扇著一座新墳,覺得很奇敬,便上前問:“你這是幹什麼呀?”
那婦人告訴他:“這是我文夫的新墳,他臨終時囑咐我,說要等待墳土幹了再去嫁人,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啊!所以只得用扇子扇干泥土了。”
回到家裡,韓桑子把年輕寡婦扇墳的事告訴了妻子。妻子卻表白說:我決不象那不知羞恥的女人.。”
韓桑子見妻子說得那麼堅決,有心試探試探一下。於是,:過兒天后、他就裝病死了。臨死時叮嚀妻子要守一個月的靈,等移棺后才能改嫁。妻子連連點著頭。丈未的棺材停在廳堂,她坐在旁邊耐心地守靈。
第二天,韓桑子變成一位英俊漂亮的少年趕進門來叫道:“韓老師在家嗎?”
韓妻聞聲抬起頭來。她估計是丈夫生前的學生,就回答說;“您老師剛過世,請進來坐一會吧。”少年進屋,就跟她說起話來。她見這個少年美貌,早就產生愛慕之心。少年就問她還要不要改嫁?她馬上說:“我年紀輕輕的,不嫁人怎麼過日子啊!”少年問:“您願意嫁給我嗎?”韓妻道:“當然願意。可我離不開這個家。”少年道:那我就來上門吧。我家兄弟一大幫,不在乎我一個人的“
她馬上表示同意了。她把丈夫的遺囑忘得一乾二淨了。她立即和少年當場拜天地結成夫妻了。
過了兩天,少年忽然病了,婦人很是著急忘找來葯給他治病。少年有氣無力地說:“我的葯除了人腦可以治外,別的就無藥可救了。”婦人馬上說:“我那死鬼的屍體還在棺材里,就取出他的腦袋給您治吧。”說著竟然拿起斧頭劈開棺材。棺材蓋一劈開,韓桑子驀地從棺材里站起來,指著妻子大罵道“好一個口是心非的女人,今天我算把你看透啦!”韓妻羞愧滿面,立即跑出外面自盡了。
口述者:黃國盈,男,八十歲,壯族,龍州縣八角鄉箕斗村科烈屯。
黃時新,男,七十三歲,壯族,龍州縣八角鄉隴邊村埔布屯。
收集者:農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