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小明的結果 展開

黃小明

中國木雕藝術大師

黃小明,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最具開創性和創新性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業界的“金手指”,已有70餘件作品獲獎。他有近百件作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是中國木雕界擁有專利最多的大師。

2014年10月21日下午,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東陽)閉幕式上,黃小明大師的代表作《乾隆寶座》榮獲首屆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跨界美學、中西糅合、獨創竹簡式木雕、超寫實木雕、多層疊雕、速寫與木雕巧妙結合、兼具國畫的寫意與木雕的工藝性,這些都構成了黃小明大師的“印象派記”。

2017年9月,黃小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木雕藝術展。

大事件

1965

出生

1965年出生於浙江東陽。

2012-11

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11月份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該稱號由工信部、文化部、人力資源部、民政部等八部委評定,是對黃小明大師精湛工藝的高度認可。

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4-10-21

獲首屆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

2014年10月21日下午,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東陽)閉幕式上,黃小明大師的代表作《乾隆寶座》榮獲首屆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

2017-09

舉辦木雕藝術展

2017年9月,黃小明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木雕藝術展。

2019-05-18

當選為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2019年5月18日,東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 ,黃小明當選為主席。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他從小酷愛繪畫,十六歲從事藝術雕刻,早年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文土,后入浙江工藝美術學校深造。他天賦聰慧,勤奮好學,勇於創新開拓,在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取得累累碩果,是年青代的領軍代表之一。歷年來共獲國家級金獎、銀獎三十餘項,省級大獎四十餘項。
黃小明從藝三十年,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在作品創作和製作工藝中都有很大突破,每件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構思和理解,從而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近年,在將傳統木雕工藝和竹藝運用於建築裝飾領域方面,黃小明作了積極的探索,其負責設計施工的北京故宮皇極殿乾隆皇帝寶座複製、北京飯店裝飾、杭州雷峰塔藝術壁掛、宜興祿漪園茶館裝飾、昆明翠湖賓館藝術壁掛、北京郭林大酒店等室內裝飾工程在古樸中蘊含現代,在豪華中凸顯文化,在實用中展現藝術,受到了社會高度評價及廣泛讚譽。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
浙江新東陽木雕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作特點


他16歲從事藝術雕刻,師從亞太手工藝大師馮文土先生。在邊實踐邊學習理論的同時,黃小明深感理論知識修養的重要性,遂於考入浙江工藝美術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東陽木雕廠當老師,將理論與現實創作結合,攝影、繪畫、構圖、色彩、雕刻等多種技能為一體,2013年7月獲上海復旦大學EMBA碩士學位。
2012年11月份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該稱號由工信部、文化部、人力資源部、民政部等八部委評定,是對黃小明大師精湛工藝的高度認可。
在30多年的藝術創作過程中,黃小明大師寓教於樂,先後執教過學生數百人。
祥和自然的黃小明大師
創新傳承 跨界整合
黃小明作為東陽木雕界中新生代的代表,集前輩成功經驗與晚輩激情於一身,形成了華滋厚重卻又清新空靈的創作風格,成為東陽木雕現代創意與新銳人物的扛鼎者。
在木雕創作上:尋求自我突破與超越,從傳統工藝中總結東陽木雕的共性,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挖掘、發現、展示東陽木雕的個性。在創作理念上一次次地加以提升,不斷完善,從而將傳統木雕與時代特色融為一體。從而實現標新立異,實現了設計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在藝術創作上: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經歷,創作主題上採取多元化。激發創作靈感,採用象徵、寓意的手法,把一些幾何圖案、文物造型、傳世名畫、少數民族、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題材引進了東陽木雕創作領域。尋求國畫的寫意性和木雕的工藝性,並進行大膽嘗試,極大地豐富了東陽木雕的內容,表現範圍也變得更為廣闊。
在藝術特色上:大膽嘗試,開創多層疊雕表現手法,嘗試著把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半圓雕、圓雕等多種技法加以綜合運用,少則兩層,最多的達七層;獨創木雕速寫新品種,把美術理論中的速寫技法與東陽木雕融合,使畫面顯得飄逸靈動,極具裝飾性。他將畫與雕結合在一起,將木雕寫意與速寫具象融為一體。經過反覆多次嘗試,終於找到了兩者的最佳結合點,融合了繪畫語言和雕刻語言,達到了繪畫與雕刻的天然合一。
他獨創的“超寫實木雕”,以細膩逼真的質感,增強了造型立體感,實現了中國木雕與西方木雕的接軌,極具現代性;他設計的“竹簡式木雕”、“取景框木雕”,豐富了東陽木雕的表現形式和裝飾範圍,彰顯了東陽木雕的人文氣質與古典情境;他設計的《寶月金荷》,運用多種材質相結合工藝,以水缸養荷的造景手法,集立體圓雕與平面浮雕於一體,結合雕塑語言,完全剝離了傳統木雕的表現形式,開創了東陽木雕立體雕塑的新境界。
黃小明的木雕創作,體現在理念上的求異突破。他認為,如果停留在繼承東陽木雕的傳統工藝上,那東陽木雕就不可能突破框框,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要創新東陽木雕藝術,不僅需要大量的知識和技藝積累,還需要足夠的膽略和全新的理念。為此,他千方百計尋求自我突破與超越,從傳統工藝中總結東陽木雕的共性,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挖掘、發現、展示東陽木雕的個性。東陽木雕雖是“減字文章”,但“減法”不同,其藝術效果和社會價值也大不相同。東陽木雕只有融入現代風格,結合當今時尚,才有生機和活力,才能顯示強大的生命力。他從藝30多年,在創作理念上一次次地加以提升,不斷完善,從而將傳統木雕與時代特色融為一體。這不僅是他一件件作品的創作和經營企業的成功,重要的是他標新立異,實現了設計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他事業的成功,源於他的創新理念,理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在黃小明眼裡,木雕作品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種展示自己思想及對社會、人生看法的重要載體,是自我人生的價值體現。
黃小明的藝術創作,體現在創作內容的主題多元上。東陽木雕始於唐朝,到元明朝,取材廣泛,內容較為豐富,山水人物、飛禽走獸、帝王將相、古典文學、神話傳說、戲文曲藝等,凡是能上畫的,基本上都可以用木雕加以表現。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現代人生活觀念的轉變,迫切需要具有時代特色的表現內容。但東陽木雕在創作內容上獲得突破難度很大,要表現當今時尚、現代都市、全新視點,受到很大的制約和束縛。他不斷吸取創作的養份,從大量的報刊、電視、網路等媒體中獲取大量的知識,這就不斷豐富了他的創作內容。
與此同時,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四處遊歷名山大川,足跡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凡是能上鏡的,他用相機一一拍下;能用速寫記的,則一筆一劃地畫下來。到西藏、新疆一游,他居然出版了一本《高原行旅》的攝影作品集。這豐富的閱歷,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視野,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於是,他採用象徵、寓意的手法,把一些幾何圖案、文物造型、傳世名畫、少數民族、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題材引進了東陽木雕創作領域。如他到雲南旅遊后,一下子被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秀麗的自然風光所吸引,靈感大發,即興構思了《情歸自然》、《雲南印象》、《翠英旭升》、《天籟勝境》、《春夏秋冬》等作品。回來后,他馬上付之創作。雨林蔽天,氣根垂懸,群象嬉戲,竹樓掩映,集中表現出了傣族人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悠閑自樂。這些作品後來裝飾於昆明翠湖賓館、雲南煙草公司辦公樓等場所,令人耳目一新,讚不絕口。
黃小明木雕創作內容上的主題多元,不僅體現在現代題材上,而且展示於與現代畫作的滲透之中。國畫採用的是一種筆墨形式,而木雕是工藝性極強的藝術,兩者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黃小明則尋求國畫的寫意性和木雕的工藝性,並進行大膽嘗試,終於成功地將著名畫家宋浩霖的國畫《九龍圖》創作成大型木雕壁掛,並一舉獲得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諸如此類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東陽木雕的內容,表現範圍也變得更為廣闊。
黃小明的藝術特色,表現在對木雕技法的繼承與創新上。他大膽嘗試,開創多層疊雕表現手法,獨創木雕速寫新品種。東陽木雕長期存在作品拼接后開裂的難題,這是因為,一方面木雕作品的面積較大,不可能用整塊的木頭加以雕刻,需要多塊木頭拼接而成;另一方面,如果作品安裝在北方,氣候乾燥,時間一長,就會明顯收縮,故整體效果不盡人意。為此,不少木雕藝人在這方面作了大量嘗試,均無功而返。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黃小明和他的“新東陽木雕”藝人,早在五年前就大膽創新,嘗試著把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半圓雕、圓雕等多種技法加以綜合運用,少則兩層,最多的達七層。
他們在創作大型木雕屏風《香山九老圖》時,就開始嘗試分塊雕刻,並留有一定的收縮空間。雕刻完畢后,黃小明則根據總體設計,把它們安裝於同一個平面,講究色彩與內容的和諧與融洽,富有韻律與節奏,從而形成由近及遠、由高到低的多層次畫面,達到了典雅而莊重、古樸而大方的藝術效果。這種疊雕表現手法一問世,就得到眾多行家的讚賞和廣泛運用。他開創的“速寫木雕”,把美術理論中的速寫技法與東陽木雕融合,使畫面顯得飄逸靈動,極具裝飾性。他將畫與雕結合在一起,將木雕寫意與速寫具象融為一體。經過反覆多次嘗試,終於找到了兩者的最佳結合點,融合了繪畫語言和雕刻語言,達到了繪畫與雕刻的天然合一。他創作的反映江南古鎮、民族風情的《江南水鄉》等木雕系列速寫作品一問世,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一時間供不應求。他獨創的“超寫實木雕”,以細膩逼真的質感,增強了造型立體感,實現了中國木雕與西方木雕的接軌,極具現代性。他設計的“竹簡式木雕”、“取景框木雕”,豐富了東陽木雕的表現形式和裝飾範圍,彰顯了東陽木雕的人文氣質與古典情境。30多件國家級及40多件省級金獎、銀獎作品,是其木雕優秀創意最佳的詮注。
黃小明的藝術成就還表現在對木雕裝飾的拓展與提升上。他歷時二年複製的北京故宮皇極殿乾隆寶座,融雕藝、木藝、漆藝於一體,在型、材、藝、韻上與原件保持一致,被故宮博物院專家譽為“達成了精美絕倫、耐人品鑒與賞讀的效果,是東陽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精品”。
他設計的安徽九華山大願文化園內部裝飾工程,運用各種木雕語言,精妙地闡述了地藏菩薩的大願文化,把佛界的莊嚴華美與凡界的高貴典雅合而為一,被稱為“雕刀下的梵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中的現代設計典範。他主持設計的北京飯店裝飾、杭州雷峰塔大型壁掛、昆明翠湖賓館裝飾等諸多大型工程,古樸中蘊涵時尚,奢華中凸顯樸素,實用中融匯審美。其變幻靈動的風格,或冷艷得讓人仰止,或親切得觸手可及,營造出充溢人文氣息的軟環境,與整個裝飾空間渾然一體,受到無數人的仰慕與尊崇。
談笑風生 平易近人
生活中的黃小明,平易近人且談笑風生,擁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的他,更懂得“知行合一”的身體力行,風趣幽默中不失典雅,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中能夠另闢奇徑,尋求到藝術靈感與靈魂的統一。
黃小明精心為家人做的素描、一刀一筆雕刻的木雕,就是這種對生活全身心的體現,他不僅源於一種對家庭的愛,更是一種將藝術的最高境界——“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最高詮釋和最淋漓盡致的表達。
傳道授業 誨育新人
作為尊師重道,精心培育新人的黃小明大師來說,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后,並未止步,身體力行的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培養不遺餘力,從新東陽木雕廠里那些跳躍的、涌動的青年身影中我們不難看出黃小明大師的良苦用心。
作為最新銳的年輕大師,黃小明注重對年輕一代的培養,並且對其中的佼佼者花費心思引導其取得更大成績。
僅學習四年就在市木雕技能比武中拿下了修光組一等獎的吳正飛,靦腆中卻有著對藝術的執著與藝術天賦;扎著小辮子,具有個性和藝術基礎的廣廈學院畢業生徐良;傳承了黃小明大師標新立異和大膽突破,來自內蒙古的漢子劉海,在2014東陽木雕工高技能人才培訓班上帶來了獨具創意的《午夜神遊》……而這些,只是黃小明大師新東陽木雕的一部分而已
乾功坤藝 力作傳世
黃小明大師自16歲開始拜名師學習東陽木雕,嫻熟地掌握了薄浮雕、深雕、圓雕、錐雕、浮雕、鏤空雕、半圓錐雕、三面雕、圓雕等數十種雕刻工藝,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製作工藝。
同時,潛心體驗傳統木雕藝術元素背後深藏的文化情感,足跡遍祖國各地,悉心考察研究數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不斷從中汲取文化元素,結合自己的感悟,並應用於所有作品之中,富有現代年青人敏銳的藝術嗅覺、勃勃生機和創新精神。
不少作品發表於《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集》、《中國木雕集》、《第二屆浙江工藝美術精品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集》1-4集等。在《雕塑》等國家級期刊上發表了《淺談東陽木雕傳統工藝與現代理念的綜合運用》、《國畫與木雕珠聯璧合》、《壁掛工藝新思維》、《略談東陽木雕新工藝新產品開發》等論文。
在30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在作品創作和製作工藝中都有重大突破,每件作品均融入獨特的構思和理念,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色。與此同時,辛勤筆耕,收穫頗豐,歷年來先後出版了著作《黃小明雕刻作品集》、《黃小明木雕》、《乾隆寶座》、《黃小明室內裝飾》、《黃小明速寫》等,攝影集有《高原行》等,並在國家和省級報刊發表了大量論文。其中,在國家級權威期刊《雕塑》、《浙江工藝》、《美術報》等發表了《東陽木雕在現代裝飾里的運用》、《創意木雕“新東陽”》、《乾隆寶座複製工藝》、《淺談東陽木雕傳統工藝與現代理念的綜合運用》、《國畫與木雕珠聯璧合》、《壁掛工藝新思維》等10多篇論文。

主要成就


現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
黃小明大師16歲就開始從事藝術雕刻,師承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文土老先生。在此後的歲月里,黃小明大師無論是在廠里實踐學習木雕的各種技術手法和工藝,還是深入到浙江工藝美術學校進行理論的深造,乃至在東陽木雕技校任教進行“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直至創建“新東陽木雕”擔任總設計師,都為黃小明的藝術風格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底蘊。
因為出色的創意,高超的技藝,黃小明被譽為業界的“金手指”,已有70餘件作品獲獎。
同時,黃小明有一雙“大腳板”,每年奔走世界各地,汲取各國藝術養分。觀念的碰撞與文化的融合,使他創作出大量富含中國傳統語言與充沛人文思想的木雕精品,被多國政要與名人收藏,並見諸國內眾多名勝古迹與樓閣場館。
如何使東陽木雕從傳統走向現代,並晉身國際藝術舞台,是“大師知識分子”黃小明的當下課題。
專註於創作“現代東陽木雕”,以傳統語言進行現代表達。這就是黃小明——中國藝術界的新銳,中國木雕界的新知。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和木雕藝術大師,黃小明自成一派,開創性和創造性的運用了多種手法技藝,並成功的進行了跨界整合,並取得廣泛影響和業界的一致好評:
運用木雕語言和其他藝術語言,是黃小明大師獨有的藝術風格:他開創的“速寫木雕”,把美術理論中的速寫技法與東陽木雕融合,極具裝飾性;他獨創的“超寫實木雕”,表現肌理和質感,增強了造型立體感,極具現代性;他從相機中得到靈感,以滿地薄浮雕為底,中間主體卻用深浮雕甚至高浮雕,創造性的開創出“取景框木雕”;他設計的“竹簡式木雕”,豐富了東陽木雕的表現形式和裝飾範圍,彰顯了東陽木雕的人文氣質與古典情境;他設計的《寶月金荷》,運用多種材質相結合工藝,以水缸養荷的造景手法,結合雕塑語言,完全剝離了傳統木雕的表現形式,開創了東陽木雕立體雕塑的新境界。
油畫融入木雕:在西藏、內蒙古深刻體驗當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狀態后,他將油畫風格融入到木雕中,做出了木雕作品《祥》 ,酷似一幅油畫;
少數民族風情與木雕的渾然一體:面對著雲南熱帶植物特有的茂密與滄桑,他又通過不同木質創作出大型屏風《立根搏雲》,榕樹的根深葉茂、大象的嬉戲、傣族姑娘的沐浴場景,少數民族的風情與木雕相得益彰;
曲面雕刻裝飾藝術的創新:西湖的美景與江南的絲竹,為他帶來靈感,創作出八幅大型“竹簡式詩畫木雕壁掛”,引領了曲面雕刻裝飾藝術的創新,至今掛在杭州雷峰塔第三層;
嘉定竹刻的借鑒:而近期的作品《琴棋書畫》,黃小明又借用嘉定竹刻的技藝,使原本普通的題材變得新奇。
黃小明大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個木園,該園是黃小明大師歷經三年傾力打造的特色精品,該園融合了中國建築學、木雕、石雕磚雕等技藝,融合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古人聚氣養生、家庭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的共生共存等淋漓盡致的加以表達,是中國年輕一代大師中的傑出代表作。
該園融合了竹林、戲台、亭台軒榭、文化筆墨等中國元素,並成功的將中國北方“四合院”及南方“13間”的概念經典的傳承了下來,是東陽木雕和建築學的一次完美結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堅定“捍衛者”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黃小明大師作為藝術上的執著追求者與商業上的平衡者,關於藝術的斷想和傳承方面不遺餘力,尤其是在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堪稱“衛道士”和一位堅定的“捍衛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不亞於民族基因的傳承,它是一個民族的烙印和符號,更是文化內涵的一部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者,黃小明大師本人不僅有效的在向世人傳遞著“木雕”這門傳統的技藝,更是充當了東陽市、浙江省乃至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先鋒,身體力行並不斷邁向前進。
作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之一,黃小明大師不僅體現在技藝,更是收藏頗豐,尤其是在事關木雕以及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其黃小明木雕藝術館的那一件件珍藏的“藝術品”,無疑是對黃小明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最好的註解。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捍衛者”這條道路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黃小明大師必定“胸開三尺 氣雄萬丈 志吞四海”,那是一種胸懷和氣度,更是作為一名“大師”的風範之所在!
藝術斷想與傳承
關於藝術與商業的平衡:
在東陽木雕構圖中,常會提到“平衡”。這種平衡不是均衡,不是滿地散花式或者對稱式的布局,而是主次、虛實、動靜、明暗等因素和諧處理,以形成穩定而愉悅的視覺效果與文化審美。這種平衡,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折射。
一切“叢林”,都有著賴以平衡的一整套規則。
如果說東陽木雕是座“叢林”,那麼,它無法迴避的一對關係就是產業與藝術。
產業化經營給藝術生產領域帶來滾滾財源,讓藝術家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這是大眾文化時代的饋贈,是我父親那代人靠一技之長而養家糊口所無法想象的。但一切都以逐利為導向,會不會讓藝術失去原有韻致?
實際上,產業與藝術完全不是矛盾。藝術的產業化要讓受眾產生愉悅之感,這是文化產業賴以生存的前提。對東陽木雕藝術家來說,賺錢是生存之需,無可厚非,但無論怎麼賺錢,終究不能傷害藝術生產與傳播的根本。
木雕的產業化與藝術性,關係類似同居。如果破壞了這種複雜而微妙的關係,就會導致失衡。
真正的雙贏,其實並不難。就是“凡事留有餘地”——藝術家要在賺錢的基礎上,進行更豐富的藝術創作,從而為產業奉獻源源不斷的產品和財富。這樣,才能夠給產業的增長與藝術的靈韻留下充分的空間,才能有更多的獲利機會。
這就是賺錢的智慧,也是產業與藝術的平衡。
關於傳承:
“薪火相傳”與“接力賽”都在昭顯著一個同樣的道理,即傳承不能“斷代”和“湮滅”,否則“傳承”只能是空談。
在市場化浪潮中,我們有感於藝術生命的延續,猶如星星之火不斷成燎原之勢,卻不能忽略著旺盛生命力背後有著創新價值的無限魅力。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讓藝術的精髓得以一代又一代能夠經久不衰,且為特定歷史場合所接納和認可。
黃小明大師對藝術的執著與敬畏,傳承的不僅僅是技藝本身,更是對其精神的一脈相承,將無限的創造力融入到雕刻技藝中去,把傳統與創新渾然一體的進行結合,從而打造出更加嶄新的木雕新境界!

獲得榮譽


作品

獲獎作品獎項名稱獲獎時間
《龍椅》首屆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WORLD CRAFT COUNCIL)2014年10月
《游》系列被選入圍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WORLD CRAFT COUNCIL)2014年10月
《游》系列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東陽)上獲得‘2014“中國原創·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2014年10.20
《梅鶴同春》
《牡丹飛蝶》
“第六屆中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榮獲優秀展示(展演)獎2014年10.17
《梅鶴同春》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2014年8.28
《三友圖》第四屆浙江省民間文藝映山紅獎、工藝美術作品獎2013年12月
《祥龍瑞鳳》佛龕2013年度東陽市木雕紅木傢具十大精品2013年9月
《三友圖》被浙江省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2013年8月
《吉慶平安》存入“神舟十號航天主題藝術晶元”,隨“神州十號”飛天2013年5月底
台屏《收穫》第五屆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上獲得特別榮譽獎2013年5月
《百和圖》第三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得“明清 居杯”金獎2013年4月
《琴棋書畫》第三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得“明清居杯”特別榮譽獎2013年4月
落地屏《寶月金荷》浙江東陽工藝美術2012杭州大展獲得金獎2012年12月
木雕台屏《收穫》浙江東陽工藝美術2012杭州大展獲得銀獎2012年12月
《祥》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上獲得特別榮譽獎2011年
《立根搏雲》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上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2010年
《祥》第五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博覽會獲銀獎2010年
《立根搏雲》第五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博覽會榮獲金獎2010年
《瑞松歸帆圖》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天工藝苑杯”銀獎2010年
《晨》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天工藝苑杯”金獎2010年
《國色天香》2010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主題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館”參展項目(作品)銅獎。2010年
《情歸自然》2010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主題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館”參展項目(作品)銀獎2010年
《九龍圖》2010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主題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館”參展項目(作品)金獎。2010年
《春意揚州》第四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及其它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博覽會榮獲銀獎2009年
《春意揚州》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09“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2009年
《百歲風雨橋》第四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及其它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博覽會榮獲金獎2009年
《百歲風雨橋》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09“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2009年
《三友圖》第三屆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獎評審中獲得精品獎2009年
《乾隆寶座》
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第三屆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獎評審中獲得精品獎
2009年
《四季花鳥》“第四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2009年
《夢江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深圳)優秀 作品銀獎2009年
《窗外》經專家評定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北京、2008)銀獎2008年
《憶江南》2008“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銀獎2008年
《古鎮系列》“第三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2008年
《憶江南》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8年
故宮皇極殿《乾隆寶座》第三屆中國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2008年
《天籟勝境》“2007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7年
《雲南風情》“2007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7年
《天籟勝境》中國木雕藝術創作大賽金獎2006年
《古韻》第二屆“華藝杯”銅獎;泛雕塑藝術展獲“金手指”獎2006年
《春夏秋冬》“2006杭州西湖博覽會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6年
《翠英旭升》寧波中國首屆手工藝品博覽會金獎2006年
《情歸自然》“第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榮獲“2006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2006年
《宜興祿漪園茶館》2005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優秀裝飾設計獎2005年
《國色天香》“2005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銅獎2005年
《九龍圖》“2005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5年
《香山九老圖》“2005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5年
《情歸自然》“2004杭州西湖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4年
《魯班的故事》“第三屆(2003·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金獎2003年
《跨虎入山圖》“2003杭州西湖博覽會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3年
《騰飛》“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2年
《思》“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2年
《窗外》“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2年
《奕》“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2年
《悟》“中國工藝美術2002年華藝杯”銀獎2002年
《卧薪嘗膽》“首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展品覽會”銀獎2001年
《和平發展》“首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銀獎2001年
《悟》“2001年首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金獎;獲“中國工藝美術2002年華藝杯”銀獎;“首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會”金獎2001、2002
《天下第一行書》“1999年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優秀獎1999
《羅漢圖》“1999年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獲“1999年浙江三雕創作世紀談(浙江工藝美術作品展評會)”銀獎1999
《神通圖》--- 獲“1999年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銅獎;獲“1999年浙江三雕創作世紀談(浙江工藝美術作品展評會)”特等獎1999
《新世紀的呼喚》“1999年中國工藝美術創作大展世紀杯”金獎1999
《天下第一行書》“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優秀獎1999
《神通圖》“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銅獎;獲“99浙江三雕創作世紀談(浙江工藝美術作品展評會)”特等獎1999年
《羅漢圖》“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獲“99浙江三雕創作世紀談(浙江工藝美術作品展評會)”銀獎1999年
《新世紀的呼喚》“中國工藝美術創作大展世紀杯”金獎1999年
《世紀長龍》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設計《世紀長龍》,獲世界吉尼斯紀錄1997年
《時代》“浙江金華市工藝美術作品展”一等獎1991年
《石窟印象》“浙江東陽市首屆工藝美術節”一等獎1990年
《樂》“浙江金華市工藝美術作品展”一等獎1989年
《百合》“浙江金華市工藝美術作品展”一等獎1988年
《靈》“浙江金華市工藝美術作品展”一等獎1988年
《華夏》“首屆畢業創作”特別獎1988年
《祈求》“浙江金華市工藝美術作品展”二等獎1987年

個人

時間具體獎項
2007年東陽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

人物事件


1、作品《吉慶平安》隨神舟十號上天
作品《吉慶平安》
2013年5月,他創作的木雕插屏《吉慶平安》存入“神舟十號航天主題藝術晶元”,跟隨“神舟十號”見證了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偉大的時刻。
2、首屆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獲得者
2014年10月21日下午,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東陽)閉幕式上,黃小明大師的代表作《乾隆寶座》榮獲首屆艾琳▪國際工藝精品獎金獎。
黃小明大師複製的北京故宮皇極殿的乾隆寶座
3、五大洲手工藝理事會主席團來訪黃小明木雕藝術館和個木園
2014年10月19號,根據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的安排,世界手工藝理事會主席團人士齊聚黃小明工作室,五大洲手工藝理事會主席團齊聚黃小明個木園,領略木雕與建築渾然一體的風采。
4、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名譽理事長參觀訪問黃小明木雕藝術館
2014年10月20日,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名譽理事長及浙江省原副省長葉榮寶等70人一行參觀考察黃小明木雕藝術館。
2019年5月18日,東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黃小明當選為主席。

社會活動


公益活動

慈善事業黃小明大師熱心公益事業,關心關愛身邊的人,擁有一顆拳拳愛國、愛鄉之心。在自己成長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人生旅程中,執著於對藝術的追求,不困於名,不囿於利,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為社會、為家鄉的發展和慈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四川汶川地震、為家鄉修路基礎建設、捐資助教、逢年過節為家鄉老年人送衣物送去溫暖等方面一直不遺餘力,得到社會和業界的一致好評。

任職經歷

浙江省民間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木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浙江省民間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東陽市青年傳統工藝促進會副會長。

人物評價


關於《乾隆寶座》的專家評價
複製乾隆寶座,絕非簡單的仿製。要做到形、藝、材、韻與原件保持一致,談何容易!黃小明大師嚴格遵循設計畫圖、下料、雕刻、髹飾貼金等工序,做到了精心領悟、讀懂原作,精雕細琢、一絲不苟,達成了精美絕倫、耐人品鑒與賞讀的效果。這充分體現了黃小明大師對東陽木雕藝術的摯愛,展露了他精湛的木雕技藝水準和深厚的藝術修養,這是他人生,也是東陽木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木雕精品,更是東陽木雕藝術的驕傲與榮光。
—— 北京故宮博物院科技部原副主任曹靜樓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先生評價:
2014年10月1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老先生留下墨寶“乾功坤藝”,對黃小明大師給予高度評價。
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先生評價:
2014年10月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老先生提筆寫下“東陽木雕 傳承創新”,是對黃小明大師傳承中國文化技藝以及創新的最中肯的評價。
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先生評價:
2014年11月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先生提筆寫下“東陽木雕 後繼有人”,是對黃小明大師創造性和創新繼承東陽木雕的最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