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書
黃國書
(1907-1987)中將,副軍長。原名葉炎生,台灣新竹人。早年就讀於台北師範,肄業於暨南大學。后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炮科和日本炮兵學校。曾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團及炮兵學校教官、教導師連長、營長、炮兵學校戰術主任及研究委員。後去歐美考察軍事,入德國炮兵學校、法國戰術學院深造。抗日戰爭前夕回國。抗日戰爭期間,曾任炮兵第九團團長、第五軍參謀長、混成旅旅長、新編第十三師師長、第七十八軍第四十三師師長。
黃國書是台灣地區客家人,生於1907年。從小就在家鄉目睹日本殖民者肆意欺壓同胞的黃國書在20歲不到便偷渡回到了大陸,輾轉作為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士官學校第19期炮兵科學習,並以第一名畢業,獲“軍刀獎”。從日本軍校畢業后,黃國書回大陸參加了中國軍隊,蔣介石安排他在黃埔軍校軍官團和炮兵學校等處任職。
1934年,黃國書被派往德國炮兵學校深造,在校期間他努力鑽研機械化炮兵戰術。時間一長,黃國書精深的炮兵戰術造詣在德國國防軍中流傳開來。畢業時,希特勒親自贈與黃國書德式軍刀一把,並希望他能考慮在德國炮兵學校里任教幾年再回中國,為此,德國戰爭部長維爾納·馮·勃洛姆堡表示可以破例授予這個中國留學生德國陸軍上尉軍銜。但當時,日本對中國步步進逼,黃國書最終放棄了在德國的“發展機會”,毅然回國參加抗戰。
回國不久,全面抗戰爆發,黃國書被任命為炮兵第9團上校團長,指揮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炮兵部隊與日軍作戰,讓日軍精銳板垣師團領教到了中國炮兵的厲害,黃國書也由此被稱為“中國炮兵三傑之一”。隨後,黃國書又相繼出任過第5軍參謀長、混成旅旅長、新編第13師師長和新43師師長,在戍守黃河和豫西會戰中立有戰功,他本人也從上校逐漸成為了中將。1945年春,日軍集中5個師團加3個旅團的兵力向豫西和鄂北地區發動瘋狂進攻。4月5日,時任新43師師長的黃國書率部在重陽店附近隘口阻擊迂迴而至的日軍戰車和步兵部隊,黃國書給第一線的兩個團長下達了“與陣地共存亡”的命令,就這樣,日軍在一個晚上連續發動七八次衝鋒,還是沒能啃下新43師這塊“硬骨頭”。(候濤編譯)
早年就讀於台北師範,肄業於暨南大學。后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九期炮科和日本炮兵學校。曾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軍官團及炮兵學校教官、教導師連長、營長、炮兵學校戰術主任及研究委員。後去歐美考察軍事,入德國炮兵學校、法國戰術學院深造。抗日戰爭前夕回國。抗日戰爭期間,曾任軍職有炮兵第九團團長、第五軍參謀長、混成旅旅長、新編第十三師師長、第七十八軍第四十三師師長。日本投降后,任第九十二軍副軍長。1946年2月去台灣,任台灣警備司令部中將參議兼高參室主任。后又任台灣鐵道管理委員會委員。同年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台灣區域代表,並任大會主席團主席。 1947年任立法委員。1950年12月任第三屆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次要負責人。 1951年10月16日至1952年3月11日任“代院長”。後任第四屆台灣地區立法機構次要負責人,第五屆“院長”。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八至第十二扁中央評議委員。 1970年4月,黃國書因貪污事件(一說為遭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蔣經國整肅)辭去台灣地區立法機構負責人並遭沒產。而此沒收財產行動中,以圓山別莊周圍腹地面積最為廣闊。1987年12月8日去世。
《炮兵戰術》、《國父與台灣》、《立法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