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塔利班的結果 展開

塔利班

艾哈邁德·拉希德《塔利班》

重慶出版社推出的全球暢銷書《塔利班》中文版2014年12月16日在重慶宣布正式首發上市。這部揭示塔利班興衰的權威著作中文版比2000年出版的舊版本增補了10萬字,涵蓋2001年“9·11事件”后至2009年塔利班的政權變化,以及新一輪大國博弈、石油爭奪等。

內容提要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塔利班運動的歷史;第二部分介紹塔利班的獨特性質;第三部分突出了“9·11事件”后的大國博弈,介紹和分析了與阿富汗接壤的中亞各國豐富的油氣資源及其對塔利班的影響。全書將阿富汗戰爭、中東中亞國際形勢、世界大國間的石油爭奪、婦女禁錮等內容全景式地為讀者展現,可幫助讀者全面認識塔利班。該書作者是巴基斯坦戰地記者艾哈邁德·拉希德,國際媒體稱他為“巴基斯坦最佳和最勇敢的記者”。他用了長達10年時間,穿梭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進行戰地採訪,採訪對象有阿富汗普通民眾,有底層士兵,也有塔利班高層。完成這本著作,拉希德整整傾注了20年的經歷與心血。

出版過程


《塔利班》於2000年首次在美國印刷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28國語言,在全世界暢銷,僅該書英文第一版銷量就超過150萬冊。
重慶出版集團在該書首印時便開始關注,“9·11事件”后預計將有新版本,內容更豐厚,立即拿下版權。同時參與競爭的出版社有3至5家。
中文版譯者鍾鷹翔說,如果讀者認為《塔利班》的意義在於找准了一個擁有新聞價值的主題,僅僅是一本依靠噱頭、攀附潮流的書籍,那就大錯特錯了。
除了對宗教極端主義、國際政治的解析,鍾鷹翔認為,《塔利班》還能提供獨特的知識,了解阿富汗這樣一個中國之外的國家。

評論


重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小衛是《塔利班》中文版最早的一批讀者之一。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讀了這本書,讓他了解到塔利班這一帶宗教的、抵抗性質的組織如何一步步發展演變成為恐怖組織。讀者可從中了解阿富汗戰爭的前後、大國博弈、普通人為何成為恐怖組織成員、恐怖主義的根源等。
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邱振邦說,這本書沒有過多地對恐怖主義、恐怖襲擊本身進行描述,它是通過對恐怖主義組織產生的根源的分析,對反恐、維護世界和平提供重要見解。在全球反恐大背景下,我國也面臨一些恐怖主義威脅。重慶出版集團出版這本書是希望民眾了解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背景,有利於進一步反對極端主義、恐怖主義。

作者簡介


《塔利班》作者艾哈邁德·拉希德,巴基斯坦人,主要關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國際媒體稱他為“巴基斯坦最佳和最勇敢的記者”。美國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英國每日電訊報評價他是一個超過20年的遠東經濟評論記者。

目錄


前言
編者按
第一部分 塔利班運動的歷史
第一章 坎大哈,1994年:塔利班的起源
第二章 赫拉特,1995年:安拉的無敵勇士
第三章 喀布爾,1996年:信徒的領袖
第四章 馬扎里沙里夫,1997年:北方的屠殺
第五章 巴米揚,1998—1999年:永無休止的戰爭
第二部分 伊斯蘭和塔利班
第六章 咄咄逼人的伊斯蘭:塔利班的新型原教旨主義
第七章 秘密結社:塔利班的政治和軍事組織
第八章 消失的性別:女性、青少年和塔利班的文化政策
第九章 海洛因之惑:毒品和塔利班的經濟政策
第十章 全球聖戰:奧薩馬·本·拉登和阿拉伯人在阿富汗
第三部分 新一輪的大博弈
第十一章 獨裁者和石油大亨:塔利班和中亞、俄羅斯、土耳其、以色列的糾葛
第十二章 塔利班傳奇(一):油氣管道戰爭,1994—1996年
第十三章 塔利班傳奇(二):油氣管道戰爭,1997—1999年
第十四章 操縱者還是受害者: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角色
第十五章 遜尼派對什葉派: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爭奪
第十六章 總結:阿富汗的未來
第十七章 捲土重來:2000—2009年間的塔利班

媒體評論


《塔利班》的讀者有新聞記者,也有外交官,甚至連進駐阿富汗的美軍山地師的軍人也人手一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塔利班》一書的價值和影響。
——榮守俊,新華社高級編輯,中國常駐巴基斯坦任新華社首席記者
這本《塔利班》透過一個個新聞紀實、深度分析作者對塔利班政權、阿富汗問題的長期關注研究,解讀了神秘塔利班政權的興衰、阿富汗政壇的風雲變幻、民眾疾苦和內憂外患的根源。
——趙鵬,新華社河南分社攝影部主任,常駐美國紐約新華社聯合國分社
通過這部傑作,讀者將對紛亂的阿富汗政治以及相關地區的無政府狀態、毒品和教派衝突一目了然。
——帕特里克·希爾《星期日泰晤士報》
《塔利班》充滿了007式的元素。好戰的軍閥、崩潰的帝國、統治世界的狂想、暴力和性。在阿富汗問題上,艾哈邁德·拉希德是最可信的真正專家。
——傑森·伯克《觀察家報》
拉希德將一個複雜的故事講得清晰透徹,他將塔利班的崛起放進了阿富汗內戰中亞各國能源政策、美國國家利益以及沙特和巴基斯坦情報機構的大背景之中。
——羅賓·巴內爾基《每日電訊報》
本書堪稱完美,值得一讀。艾哈邁德·拉希德筆下那些細節不但關乎逸聞趣事,更是傾注了對於無辜人民的同情,這些人深陷國際政治陰謀和霍布斯式的戰爭中不能自拔。
——羅傑·霍華德《觀察者》
通過講述在阿富汗10多年的個人經歷,以及和神秘而癲狂的塔利班領導層的接觸,作者抖出了不少內幕。
——理查德·比特森《新政治家》
拉希德寫下了迄今為止關於塔利班的最詳盡記錄,對大博弈以後的阿富汗歷史做出了一番總結。
——尼爾·吉拉姆《新聞紙》
感謝艾哈邁德·拉希德關於政府和公司之間勾結的詳細揭露,那些石油公司的主管得到了有關經營的一本百科全書。那些突厥語國度中部分人也可以就此看出他們政府的嘴臉。
——邁克爾·徹奇《獨立報》
精確而冷靜,關於塔利班的大師之作。
——《時代》周刊文獻版
拉希德先生這本關於塔利班的著作的焦點在於外部世界對阿富汗危機的漠視。
——詹姆斯·布坎《標準晚報》
據說此書對於托尼·布萊爾的思想狀況很有影響。同樣,它還是美國決策者的目光焦點,幫助他們支持一個穩定的政府以戰勝塔利班。
——提摩爾·摩恩《星期日快報》
這是一部傑作,花費了21年的研究和寫作……布萊爾給予了很高評價。德國外長費舍爾也在公開場合提到了它。
——卡梅倫·費舍爾《先驅報》
他的這本新書不但是專業人士的必讀物,也值得推薦給那些關心時事的讀者,向他們展示一個國家如何從反抗蘇聯侵略的鬥爭漸漸墮入下流的過程。
——威廉·馬利《今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