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真

白求恩衛生學校首任校長

江一真(1915—1994年),連城縣廟前塘背人,民國4年(1915年)3月出生於貧困農民家庭,自幼父母雙亡,童年時代受到苦難磨練。民國16年,參加長汀反帝大同盟。民國18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紅四軍戰士、閩西獨立團宣傳員。民國20年,調紅十二軍醫務訓練隊當護士、護士長、見習醫生。民國21年秋,被選送入中央紅色衛生學校軍醫四期學習。畢業后,分配到衛生學校附屬醫院當醫生。民國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他從一個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農民兒子,成長為一位能掌握醫療衛生技術的紅軍時期紅色醫生。

人物關係


目錄

生平


民國23年10月,參加中央工農紅軍長征,歷任師衛生隊隊長,總收容隊醫療隊隊長,紅軍總醫院醫務主任,紅軍重傷醫院院長。民國25年10月,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在會寧受傷,他親自帶領醫療隊搶救醫治。
江一真
江一真
抗日戰爭爆發后,隨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參加了平型關戰鬥、晉察冀邊區軍民反“掃蕩”和抗日游擊戰爭。其間,與白求恩、馬海德等國際友人友好合作,並肩戰鬥。民國26年,奉命組建八路軍野戰醫院,任院長。不久,調回延安,任軍委總衛生部保健科科長兼手術組組長。民國27年秋,到晉察冀邊區與葉青山、林金亮等一起創辦了衛生學校。民國29年1月,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改名為白求恩衛生學校,任第一任校長。民國32年3月,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部部長。民國35年,隨陳毅、鄧子恢前往華東前線從事黨政工作,歷任新四軍濱海總隊政委兼中共濱海縣委書記,華中工委土改工作隊隊長兼黨委書記,中共泰州地委副書記,帶領當地幹部群眾,積極開展土地改革,鞏固地方政權建設,積極支援前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省農民協會主席,省農林廳廳長,福建農學院院長,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省委秘書長,省委書記,副省長,省政協主席。1959年2月,當選為福建省省長。在福建工作期間,幾乎跑遍全省所有的縣,深入基層,到幹部群眾中調查了解實際情況,時刻把農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剛任省長,就帶領副省長、商業廳廳長等,在福州對城市經濟和商業工作進行系統調查、考察,向黨外企業家虛心請教,改進領導工作。對福建的經濟恢復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江一真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無私無畏,為人民利益敢於鼓與呼。1958年“大躍進”,到處放糧食高產“衛星”,有的農業部門領導、縣委書記知道畝產並沒有那麼高,主動向他反映情況,問他產量怎麼報?他回答:“畝產多少就報多少,實事求是嘛!”1959年廬山會議后,由於他對“大鍊鋼鐵”、“公社化”、“大躍進”出現的問題,堅持真理,說了真話,被錯定為“江、魏反黨集團”,受到錯誤批判和處理,下放到三明鋼鐵廠任副廠長。1962年甄別平反。年底調任中央農墾部副部長。1965年,任農業部代部長兼黨組書記。其間,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大抓農田基本建設,重視農業教育與農業科學技術的改革與發展,為國家農墾戰線的建設和農業、農村的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中江一真受到殘酷迫害,被關押達5年之久,但他始終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堅決鬥爭。1977年,得以平反昭雪。同年11月,任衛生部部長兼黨組書記、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保健領導小組副組長。上任后狠抓各項工作整頓,努力探索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的路子。1979年4月,任中共河北省委第二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堅持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政策,大膽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得到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1982年6月,退居二線。9月,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依然關心黨和國家大事,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幾年中就促進改革開放、落實地下黨政策、落實中年知識分子政策、加強法制建設以及農、林、漁及鄉鎮企業的發展等方面,向中共中央寫了大量的調查報告。特別是“關於落實原閩南白區知識分子地下黨員政策問題的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同時,參與了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等回憶錄和傳記的編輯工作。他還為老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江一真曾經四次受到較大挫折和不公正處理,但他始終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持真理,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鞠躬盡瘁,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崇高品德,始終保持老紅軍的政治本色。他晚年身患絕症,立下遺囑,將遺體獻給醫院作醫學研究。
1994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