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野
劇作家
岳 野(1920~2001) 原名岳喜瑞,曾用名岳中平、岳庄。山東鄆城人,劇作家。1920年出生於鄆城鎮教場蘇庄,中共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后,轉湖北、四川等地求學。1941年畢業於國立第六中學高中部。1946年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任中藝劇社理事、編劇及導演,後任國家電影劇本創作所編輯部主任及編劇,1958年後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編劇、廠藝術委員會委員,電影文學劇作家。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話劇劇本《同甘共苦》,電影文學劇本《水上春秋》、《詹天佑》,散文《社會主義的早晨》、《風雨牛車水》《海外尋夫》《生也崑崙,去也崑崙》、《橋賦》,小說《書記看戲》,另外還著有文集(5卷)等。
抗日戰爭爆發后,岳野轉湖北、四川等地求學,參加了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曾任魯聲救國話劇團團長,是高中校本部“青年救國讀書會”領導核心成員。1942年秋,赴延安受阻轉桂林,加入了由周恩來領導的抗敵演劇隊第五隊,歷任隊務委員、學術部部長、演員、編導等職,先後在廣西、貴州、雲南及抗日前線演出。1946年,遵照周恩來“相機撤退”的指示,與抗敵演劇隊第七隊撤至香港,組成中國歌手劇藝社簡稱中藝,歷任理事、學術部長、編導及演員,巡迴於香港、泰國、新加坡等地演出。1949年初,開始話劇創作,其中《風雨牛車水》《海外尋夫》曾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首演,引起轟動。同年4月,中藝由香港返廣東省東江游擊區,擴建為華南文工團,同時被選為南方青年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次青年代表會和文化會,此後為各屆文代會代表。會後分配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編劇。1950年,調中央電影局藝術處,后改為中央電影局電影劇本創作所,任編劇、編輯部主任。1958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歷任文學部主任、編劇、廠藝委委員。其間,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理事,有“三棲”作家之美稱。
建國前,創作並搬上舞台的劇本有:《新唐祖會》《風雨三條石》《海外尋夫》《風雨牛車水》等。創作並發表的詩歌有:《你睡啦,人民的歌手》《春雷第一聲》《黑夜廣州的街頭》《活著不如木拖鞋》《今日情歌》等;創作並發表了小說《怎麼會想到呢》。建國后,創作的電影故事搬上影幕的有《在前進的道路上》《英雄司機》《水上春秋》《問天何時明》等。被電影創作月刊發表的劇本有:《世世代代》《熔煉》《詹天佑》《玉春和瓦夏》《只為東方為明》。創作並搬上舞台的話劇《同甘共苦》公演后,被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為單行本,后被《現代劇叢》譯為俄文在蘇聯發表。創作的話劇《友和敵》搬上舞台後在北京及全國各地公演。創作並發表的短篇小說有:《北京發生的故事》《剃頭》。創作並發表的其他作品有:《社會主義的早晨》《渤海灣的思念》《憶陳戈》《橋賦》《捨命不舍花》等。1987年,與青年歌唱家彭麗媛在天津製片廠拍攝的《春滿牡丹鄉》一片中擔任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