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星
耀星
耀星是指一種變星,它的亮度常有不可預測的巨大變化,有時在幾分鐘內的改變會大於幾個星等以上,並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后又慢慢復原,這種亮度變化的原因是來自於恆星表面色球層上大規模的耀斑爆發造成的,變化的光譜範圍很寬,跨無線電波到x光。在太陽也能觀測到這種耀斑,只是能量規模沒有那麼大。
一類特殊變星。典型星是鯨魚UV,故又稱鯨魚UV型星。主要特點是亮度有時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突然增加十分之幾至幾個星等,個別的可達10等,而亮度下降稍慢,經過幾分鐘至幾十分鐘才回復到正常狀態。光學、射電和X射線聯合觀測表明:X射線耀亮的時間間隔最短,射電耀亮最長,耀亮開始時刻射電波段最早,X射線波段最遲。耀亮的頻數與耀星的光度有關,光度越小耀亮越頻繁。耀亮是年輕恆星所特有的現象,雖然與太陽耀斑有相似之處,但規模要大得多。
【作者】姚保安?尹濟生
一類特殊的變星。它們的亮度在平時基本上不變﹐有時則無規則地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突然增大﹐光度的變幅從零點幾到幾個星等﹐個別的可達到10個星等以上﹐經過幾十分鐘后又慢慢復原﹐這種現象稱為“耀亮”或“耀變”。早在1924年就已發現船底座DH星有耀亮﹐但當時並未引起足夠的注意。1948年發現鯨魚座UV星的光度在3分鐘內增強11倍﹐以後又發現一些光譜型從dKe到dMe的鯨魚座UV型變星。
觀測最多的是太陽附近的耀星﹐經過多年的國際聯合觀測﹐在可見光﹑射電和X射線波段都積累了不少資料。耀星主要特點是﹕耀亮時在寬廣的波段內﹐從1~7千電子伏的X射線到約196兆赫的射電波都能測到輻射﹐既有連續輻射也有發射線。在光學波段﹐一般紫外變幅最大﹐藍光次之﹐黃光最小。在不同波段輻射的變幅之間並沒有相關性﹐即幾個波段不一定同時出現耀亮。在不同類型的輻射(連續譜或發射線)之間也沒有相關性。耀亮隨時間的分佈與泊松分佈相近(對昴星團耀星的觀測結果也如此)。光變曲線由“快”和“慢”兩部分組成。“快”的對應連續輻射﹐“慢”的對應發射線。發射線主要有氫﹑電離鈣﹑氦等﹐耀亮時的色指數U -B 和B -V 的變化範圍可能很大o射電輻射的譜指數也如此。耀亮時發出的平均能量與星的光度相關。光變曲線類型也與光度相關。對蝕雙星雙子座YY(兩顆子星都是耀星)的光電光譜觀測表明﹐星體表面存在著局部活動區。耀亮就在活動區里發生﹐並且同一活動區可以發生多次耀亮。對某些耀星的長達十年以上的光譜觀測表明﹐其發射線的年平均強度具有緩慢變化﹐變化周期與太陽的活動周期相似。太陽附近耀星的耀亮同太陽的耀斑活動性質相似﹐但規模比太陽耀斑活動大得多。目前在太陽附近已發現近100顆耀星﹐其中包括半人馬座比鄰星。經過多年的觀測﹐在一些星團或星協中也發現了耀星。例如﹐在昴星團區已發現460多顆﹐在獵戶座大星雲區已發現300多顆﹐在北美洲星雲區已發現50多顆﹐在鬼星團區發現的已超過30顆﹐這些耀星主要可用來研究在不同年齡的星團中它們與其他類型天體在演化上有什麼聯繫。
近年來又發現了一些所謂非經典耀星﹐即在蝕雙星大熊座W星﹑密近雙星大熊座UX星﹑雙子座U型星和早型星上都發現了耀亮現象。由於沒有進行系統的搜尋﹐資料很少﹐它們的性質還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