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吉

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王泰吉(1906-1934),男,陝西臨潼人,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

1924年5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期,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在陝西組織反對國民黨的起義。

1934年被叛徒出賣在西安英勇就義,年僅28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泰吉照片
王泰吉照片
1906年出生於陝西省臨潼縣(今西安市臨潼區)北田鎮尖角村。其父王新齋早年參加同盟會,后在政界、軍界和教育界任職。
1912年至1924年春,王泰吉先後就讀於西安同志小學、王幼農先生主辦的私塾、省立三中,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異。
1924年5月他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到校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同4年冬,王泰吉離開黃埔,中共組織派王去開封,在國民二軍軍長兼河南督辦胡景翼部學兵營任排長。他嚴格訓練學員,並在所在連隊建立了中共外圍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發展成員四、五十人等。

參加革命

王泰吉,字仲祥,1906年出生於陝西省臨潼縣(今西安市臨潼區)北田鎮尖角村。其父王新齋早年參加同盟會,后在政界、軍界和教育界任職。1912年至1924年春,王泰吉先後就讀於西安同志小學、王幼農先生主辦的私塾、省立三中,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異。
1924年5月他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臨行前曾吟詩抒發獻身革命的壯志豪情:七尺男兒漢,足立天地間;滿目不平事,蹈覆待何年。到校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冬,王泰吉離開黃埔,中共組織派王去開封,在國民二軍軍長兼河南督辦胡景翼部學兵營任排長。他嚴格訓練學員,並在所在連隊建立了中共外圍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發展成員四、五十人等。
1926年春,國民軍第二軍在河南失敗,中共組織派王到陝軍甄壽珊部政治處工作,不久任甄部教導營學兵隊隊長,後任第一營營長;同時任中共甄部軍支宣傳幹事。
1927年底,率甄部教導團第一營駐防陝西麟游
1928年4月,響應中共武裝起義號召,率該營軍官隊、軍士隊、學生隊及營部部分官兵近百人發動麟游起義,處決了反動軍官,乘夜離開麟游縣城,準備到陝甘邊創建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行至方里鎮時,被教導團和地主民團腹背夾擊,部隊被打散。王由麟游脫險前往渭(南)華(縣)地區。
時值中共陝西省委決定在渭華舉行武裝起義,遂參加了起義的準備工作。5月中旬,中共黨員許權中領導的暫編第三旅開到華縣高塘,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王被任命為參謀長,和軍委主席劉志丹、總司令唐澍等領導部隊投入已經爆發的渭華起義,和農民一起打擊土豪劣紳,建立區鄉蘇維埃政權。6月,代理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調三個師圍攻起義軍。在敵田金凱的騎兵師撲向高塘革命軍司令部的危急時刻,王指揮不足百人的赤衛隊,利用地形、群眾等有利條件,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衛了革命軍司令部。這次起義堅持月余,終因敵強我弱,最後失敗。
王泰吉與中共組織失去聯繫,隻身到河南南召給一家富戶當長工,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不久,被河南反動當局覺察,派人將其逮捕,押往南京監獄。國民黨新軍閥對他刑訊逼供,但他始終未暴露身份。敵人拿不到真憑實據,經當時在楊虎城部的共產黨人吳岱峰懇請,楊虎城(時任南陽守備司令)出面將王保釋。不久被楊任命為十七師補充旅副旅長兼參謀長。1930年10月隨楊部轉戰入陝,進駐西安。
1931年,楊虎城調王任新兵訓練處處長,不久又被任命為西安綏靖公署騎兵團團長。1933年春,國民黨調集四個團的兵力“圍剿”陝甘邊蘇區,由王任“剿共”總指揮,由三原移防耀縣。他通過摯友何寓礎尋找中共地下組織,讓何向省委報告自己準備率部起義的打算。中共陝西省委派出余海峰與王聯繫計劃發動耀縣起義。
1933年7月21日(一說7月23日),王率領騎兵團在耀縣宣布起義,收繳了當地民團和縣警察局、縣政府的全部槍支,控制了全縣。這時,王恢復了中共組織關係,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騎兵團改名為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王任總司令兼第三路總指揮,共約2000餘人,騾馬數百匹,電台一部。起義軍在耀縣縣城操場召開軍民大會,宣讀《起義通電》和《告民眾書》。王在會上揭露蔣介石獨裁賣國反共反人民的罪惡勾當,號召大家奮起革命,抗日救國。起義部隊打開監獄,釋放犯人,在中共耀縣縣委的配合下,義勇軍先後處決了罪大惡極的民團頭子和惡霸地主左善楚、朱瑞萱、左國鼎等。七天後,王率義勇軍向三原進發,行至魯橋鎮附近,和前來“圍剿”的孫友仁部遭遇,激戰多時,因寡不敵眾,加之第三大隊大隊長張龍韜叛變,部隊大部分被打散。王率百餘人突出重圍,到達照金革命根據地,與吳岱峰、習仲勛和李妙齋等領導的陝甘邊游擊隊總指揮部會合。
1933年8月,渭北游擊隊(后編為紅四團)和耀縣游擊隊等也先後到達照金一帶。為了統一指揮,中共陝甘邊特委決定成立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王任總指揮,高崗為政委,劉志丹為參謀長。王率領部隊長驅北進,直插甘肅省合水縣城,消滅了鼾睡中的城防駐軍一個連,斃、傷、俘敵縣長、縣黨部書記長、民團團總以下300餘人,處決了一批民憤極大的土豪劣紳和反動官吏,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釋放了在押犯人,紅軍威名大震,群眾呼王為“神將”。10月29日,王率部轉戰到慶陽縣毛家溝門休整,突遭敵趙文治團襲擊。王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帶領數十名戰士衝下山坡,頂住敵人,掩護劉志丹帶領的總指揮部機關撤退。接著,他指揮彙集起來的紅軍,利用有利地形殺得趙文治團潰不成軍。此役斃敵數十人,俘虜百餘名,繳獲長短槍百餘枝。
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和臨時總指揮部在甘肅省合水縣包家寨舉行會議,決定將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所屬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四十二師,王任師長,高崗任政委,劉志丹任參謀長。部隊在合水縣蓮花寺進行整編后,進軍南梁,開闢新的根據地。
1934年初,劉桂堂(黑七)率萬餘土匪武裝“山東人民軍”進至豫陝邊境。為爭取這支武裝,王主動提出要去勸說劉黑七舉義抗日。師黨委同意並決定由劉志丹接任師長。
王在農曆正月初二化裝進入白區,途經淳化縣通潤鎮時,被舊相識、保安團團長馬雲從出賣、拘捕。在拘留室的牆壁上,王留詩感嘆:“二十八歲空蹉跎,為謁故人入網羅;狐鴉結交吾有愧,懸睛待看事如何。”“待看”的結果是,十天後他被押送到西安。
楊虎城部的進步軍官和中共地下黨員曾多方營救,因事已見報,南京政府嚴令“處決”,加上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書記長宋志先嚴密監視,營救活動均未成功;臨刑前,他大義凜然,寫下了氣壯山河的《絕命詩》《絕命詞》。《絕命詩》云:“崤函振鼓山河動,蕭關頻翻宇宙紅。繫念胞澤千裡外,夢魂應知寄愁容。”同年3月3日,王在西安綏靖公署軍法處英勇就義;為了紀念烈士,1951年在西安革命公園建立了王泰吉紀念亭、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