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紹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的首都和港口

比紹(Bissau),是幾內亞比索共和國(TheRepublicofGuinea-Bissau)的首都和港口,瀕大西洋,人口共計190萬(2017年)。

今天,獨立的幾內亞比索是個民主國家,在尋求和平,尋求自主、持續和長久的發展。

歷史沿革


地名來源

比紹
比紹
1446年起,比紹淪為葡萄牙殖民據點和奴隸貿易市場。當葡萄牙人初來此地,不知去路,詢問過路的黑人:“前面的村莊叫什麼名字?”這位巴蘭帖人用本部族語言答道:“Bissau!”意思是“往前走!”他們誤以為是地名,從此葡萄牙繪製的地圖就以此為名,沿用至今。
1687年由葡萄牙人建設為貿易的據點,並擴展成奴隸貿易中心。
1941年成為葡屬幾內亞的首府。
1973年-1974年間,馬迪納—博埃(MadinadoBoe)成為臨時首都。 之後的戰爭破壞了大多的歷史建築。
戰爭結束后成為獨立的幾內亞比索首都。人口總計35.5萬(2004年)。
是全國經濟、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有榨油、碾米、鋸木廠等小型工廠。擴建后的港口有冷凍設施,可泊萬噸遠洋巨輪,為全國最大港口。出口花生、棕櫚、棕櫚油、木材、可可和椰子等,進口紡織品、石油產品及機械設備等。市內有大學和研究所。
比紹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年平均氣溫約27℃。
主要的機場是奧斯華・比艾羅機場(OsvaldoVieiro)。

建制沿革

比紹
比紹
比紹歷史悠久,中世紀時,已達到較高的經濟和文化水平。其古老的歷史,與非洲及其民族的整個歷史渾然一體,充滿無數遷徙、戰爭、統治、殖民主義者的鎮壓、民族解放鬥爭和軍事獨裁。經過11年反對葡萄牙殖民佔領的解放戰爭,於1974年建立了現在的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國家的民主進程始於1994年。其地理位置最早的標誌是在努諾·特里斯堂領航的一艘販賣黑奴的輪船靠岸之後,即始於1446年。這片領土,即今日的比紹,立刻變成了一個旋轉檯,相信萬物皆有靈魂的黑人,世世代代受奴役。
1692年,葡萄牙的一個轉運站在比紹建立。與此同時,法國人、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也來瓜分幾內亞,甚至在殖民主義軍隊之間還發生過數次小規模戰鬥。
1879年,葡屬幾內亞從葡屬維德角分開。在此之前,葡屬幾內亞歸葡屬維德角管理。 
1915年,葡萄牙的殖民運動基本完成。但零星抵抗到1936年才停止。 
1941年,比紹取代博拉馬成為首府。
1952年,經修正憲法后,葡屬幾內亞殖民地改名為“葡萄牙海外領地”。
1956年,阿米爾卡·卡布拉爾等人在比紹創建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1963年1月23日,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發動獨立戰爭。 幾年後,游擊戰控制了三分之二的領土。 
1973年1月20日,阿米爾卡·卡布拉爾在科納克里被葡萄牙的秘密警察殺害。
1973年幾內亞比索獨立后,定為首都。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發康乃馨革命,推翻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的獨裁統治。 此後葡萄牙政府宣布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 葡屬幾內亞的戰爭立即停止。
1974年9月10日,葡萄牙聲明幾內亞比索是個獨立國家。
今天,獨立的幾內亞比索是個民主國家,在尋求和平,尋求自主、持續和長久的發展。

地理環境


比紹
比紹
比紹市內熱帶森林蔥蘢茂密,河流縱橫,湖泊棋布。街面整潔,兩旁住宅小巧別緻,宅牆色彩鮮艷,大門兩邊一般辟有兩個小小的花壇,栽著凌霄花、美人蕉、夾竹桃之類的花木,使這個方圓不大的城市顯得分外寧靜和閑適。從熱巴河入海口的比基吉迪港開始,有寬廣的大街直通總統府。主要大街兩旁,天主教堂、外國公司、銀行、郵電局等建築物林立。散布在市區的葡萄牙統治時期修建的城堡和一座座炮台成為控訴殖民者罪行的鐵證。市郊多民族風格的圓頂茅草屋和低矮的清真寺,別有一番景色。比基吉迪港是全國最大的海港,可停泊萬噸級海輪。成都成都8公里有大型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