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德寬

石德寬

石德寬(1886-1911)安徽壽州(今壽縣)人。字景吾,亦作敬吾,后易名經武。

目錄

正文


石德寬(1885~1911 年),字景吾,亦作敬吾,后易名經武,漢族,安徽壽州石家集人。甲午中日戰後,清廷腐敗,國事日非。他認為中國不實行改革就不可能圖存,因而排滿思想與日俱增。當時革命變法維新諸說紛起,由言論彭吹,繼之以鐵血搏鬥。他受此影響,愛國思想油然而生。兼之堂兄石德純留學日本,常以中外大事函傳,並郵寄各種革命書籍供讀。他在此影響下,終於走上革命道路。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辭家投身社會。初與同鄉張樹侯、段子祥等考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結業后,又轉到皖北讀書。光緒三十一年秋,安徽為訓練新軍幹部徵集知識分子,他和范傳甲、畢靖波等加入。當時南京、蕪湖、安徽它地已有“岳王會”組織。他回皖后,又與薛哲、宋健侯等人會合,后被推為岳王會皖部糾察員。光緒三十二年,經吳暘谷等人介紹,加入同盟會。此後在學校、機關組織起一些外圍組織。是年冬,東京同盟會本部派孫毓筠、權養之、段子祥赴南京,方植之赴皖,胡經武赴鄂,策動起義。不久,孫、胡被捕,方亦逃亡。石德寬因受累脫離軍營,逃避皖北,繼續宣傳革命,組織外圍組織。光緒三十三年夏,徐錫麟起義失敗,深感機運未熟,躁進無益。后應堂兄石德純之召,東渡日本,鑽研學術。初入同文書院,畢業后考入西京農業學校。他對機械科學缺乏興趣,於宣統元年(1909 年)冬,轉學至東京市日本大學法律科。其時,各省革命勢力已隨新軍組成,逐漸布滿。趙伯先親到南京,規劃先取廣州,後分三路,北進南京、安徽、武漢,起而應之。因他在江淮間早有組織,故決定由他負責安徽方面的軍事。計劃已定,趙赴香港建立總機關。三月中旬,駐滬交通員鄭贊丞急電催歸,始知大事已定,遂於十七日往滬。至滬后,鄭已赴港,留書約到港會議。先是皖同志到港集合的很多,后不知何故除宋健侯、程壯外,均不辭而去。他到港后,立即挺身入廣州,孰知消息泄露,於二十六日被捕。及至審訊時,石德寬曆數清廷罪惡,二十八日,英勇就義。遺體葬於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