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總神經損傷

腓總神經損傷

腓總神經損傷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病變。腓總神經損傷多由外傷、卡壓、醫源性、鉛中毒或某些自身疾病引起。臨床表現為:足下垂,走路跨閾步伐;踝關節不能背伸,外翻,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側和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脛前或小腿外側肌肉萎縮。腓總神經損傷主要是藥物和手術治療,以去除病因,恢復神經支配肌肉活動的功能。腓總神經損傷後會引起疼痛、活動障礙、焦慮及各種併發症。一般情況下,及時、規範治療,神經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預后良好;軸索性損害恢復時間長,且常不完全恢復,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腓總神經損傷主要是由外傷、卡壓、醫源性、鉛中毒或某些自身疾病引起。
● 外傷導致的腓總神經離斷:刀砍傷、骨折戳傷等。
● 腓總神經卡壓綜合征:周圍組織腫脹、長時間壓迫等。
● 醫源性損傷:手術、牽拉、外固定、穿刺、止血帶、藥物損傷等。
● 鉛中毒及自身疾病:糖尿病、結節性動脈炎、麻風等。

癥狀


● 腓總神經損傷後會出現以下典型的表現。
● 足下垂,走路跨閾步伐。
● 踝關節不能背伸,外翻,足趾不能背伸,走路易磕絆或扭傷。
● 小腿外側和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
● 脛前或小腿外側肌肉萎縮。

檢查


● 影像學檢查結合神經電生理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影像學檢查

● 超聲檢查:有助於明確卡壓病因,有助於發現局部軟組織異常和壓迫神經的腫物。
● X線平片:能明確診斷骨折和關節脫位。
● CT:能明確診斷骨折和關節脫位,且準確定位。
● 磁共振:有助於發現局部軟組織異常和壓迫神經的腫物,為手術方法提供依據。

神經電生理檢查

● 神經傳導測定:能夠測定神經傳導速度和動作電位,準確定位和分型。
● 肌電圖:明確支配肌肉的神經是否產生病變。

診斷


● 醫生診斷腓總神經損傷,主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 具有可引起腓總神經損傷的病史:外傷史、骨折史、關節脫位史或長時間固定姿勢或局部受壓史。
● 臨床表現:足下垂,走路跨閾步伐;踝關節活動受限;小腿外側和足背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脛前或小腿外側肌肉萎縮。
● 醫生查體要點:足和足趾背屈力減弱,局部皮膚感覺障礙,患足外翻力弱,患側腱反射改變。
● 肌電圖檢查顯示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波幅下降、波間期延長;影像檢查顯示骨折、軟組織異常、腫物等

鑒別診斷


● 第5腰椎神經根病、腰骶神經叢病、坐骨神經損害和腓總神經損傷表現相似,容易混淆。
● 單純從癥狀來看很難鑒別,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后明確診斷。
● 醫生可通過影像學檢查和肌電圖檢查作出明確診斷。

治療


● 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恢復神經支配肌肉活動的功能。

一般治療

● 積極處理外傷、骨折,糾正不良姿勢,去除潛在的局部壓迫。
● 患肢休息,使用矯正鞋以恢復足部功能。

藥物治療

● 營養神經的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B12、神經生長因子等。

手術治療

● 神經端端吻合、端側吻合術或神經移植術,適合腓總神經離斷損傷患者。
● 神經卡壓松解術,適用於腓總神經卡壓綜合征。
● 足三關節融合術:用來矯正腓總神經損傷後遺症如足下垂,尤其是前足下垂、馬蹄足、馬蹄內翻足畸形等,改善足的功能。

康復療法

● 根據神經損傷的嚴重程度和病程長短,選擇性採用運動、理療、使用矯形器等康復療法,以增強肌力、恢復運動功能,有效減輕肌肉的變性和萎縮。

危害


● 腓總神經損傷給患者和家庭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很多傷害。
● 疼痛、軀幹活動障礙給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
● 神經功能恢復不完全,容易使患者產生不良情緒。
● 腓總神經損傷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如骨筋膜室綜合征、下肢深靜脈血栓、感染、骨折延遲癒合或不癒合、缺血性肌痙攣、壓瘡、肌肉萎縮等,給機體造成嚴重影響。

預后


● 神經損傷的類型和治療水平決定著治療的效果。
● 急性壓迫導致的腓總神經損傷和脫髓鞘性病變患者,經過及時、專業的治療,神經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預后良好。
● 軸索性損害恢復時間長,且常不完全恢復,預后較差。

預防


● 本病主要由於外傷和急、慢性壓迫和卡壓等因素引起,所以預防腓總神經損傷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 提高安全意識,避免外傷。
● 杜絕各種不良姿勢,肢體擺放要正確。
● 規範骨折、關節脫位的處理和醫療操作,杜絕醫源性腓總神經損傷。
● 積極治療鉛中毒及某些原發病,如糖尿病、結節性動脈炎、麻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