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寺鎮
白寺鎮
白寺鎮位於商水縣西南部,沿周駐公路與上蔡縣接壤,東鄰姚集,轄23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196個村民組,34752人(2017),5.9萬畝耕地。
白寺鎮位於商水縣西南部,沿周駐公路與上蔡縣接壤。人口34752人(2017)。轄白寺、郭窪、李庄、穆庄、王演庄、西郭庄、郭老家、魏橋、周庄、北嶽、靳庄、火燒樓、秦湘湖、天坡、王坡、西邊界劉、大屯、白庄、保平、郭小寨、烏溝張、崗叉樓、范樓23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196個村民小組。
[郵編]466132 [代碼]411623105:~201白寺村 ~202郭窪村 ~203李庄村 ~204穆庄村 ~205王演庄村 ~206西郭庄村 ~207郭老家村 ~208魏橋村 ~209周庄村 ~210北嶽村 ~211靳庄村 ~212火燒樓村 ~213秦湘湖村 ~214天坡村 ~215王坡村 ~216西邊界劉村 ~217大屯村 ~218白庄村 ~219保平村 ~220郭小寨村 ~221烏溝張村 ~222崗叉樓村 ~223范樓村
1958年設白寺中心鄉,同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建鎮。1997年,面積61.5平方千米,人口3.9萬,轄白寺、郭窪、郭老家、郭庄、位橋、白庄、大屯、天坡、王坡、西劉、靳庄、木庄、周庄、火燒樓、秦湘湖、保平、北嶽、烏溝張、王渲庄、郭小寨、李庄、崗叉樓、范樓23個行政村。
2017年人口數量為34752人。
2020年6月4日,鶴壁市人民政府:《鶴壁市人民政府關於撤銷浚縣白寺鄉建立白寺建制鎮的請示》(鶴政文〔2019〕5號)收悉。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浚縣撤銷白寺鄉設立白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白寺村、郭窪村、李庄村、穆庄村、王演庄村、西郭庄村、郭老家村、魏橋村、周庄村、岳庄村、靳庄村、火燒樓村、秦湘湖村、天坡村、王坡村、西邊界劉村、大屯村、白庄村、保平村、郭小寨村、烏溝張村、崗叉樓村、范樓村,(51個自然村,196個村民組)。
學習文化
學習文化
學習文化
對群眾中開始出現的一些農業結構調整現象,該鎮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幫助,搶抓機遇,在全鎮推廣。為了發揮典型輻射作用,鎮黨委、政府優先落實種植地塊,提供養殖場地,協調專項貸款,並樹立了靠種植、養殖致富的先進典型。李庄村農民謝國聽引進靈芝栽培項目,效益和前景看好,鎮黨委、政府以此為契機,把發展這一項目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來抓,迅速在全鎮推廣,從2007年3月份至今,該鎮靈芝種植戶已達210家。
學習文化
為提高效益,解除群眾的後顧之憂,該鎮調動煙辦、林辦、農技、種子、供銷等涉農部門組成技術指導隊伍,指導全鎮調整農業結構。他們還請來農業專家,開展科技諮詢和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該鎮共舉辦培訓班10餘次,累計培訓2萬多人次,散發技術資料3萬多份,受理諮詢服務4000人次。
全鎮發展高效農業示範園2個,養殖專業村12個,落實速生豐產林12000畝、小雜果5000畝、煙葉3000畝,引進優質農作物新品種3個。
學習文化
學習文化
該鎮種植牧草2000畝,發展優質雜果3000多畝、苗木500畝;200頭以上的養豬場67個,加上小規模養殖,生豬存欄5萬多頭;200隻以上的養羊戶89家,加上分散養殖,羊存欄8.6萬多隻;養雞1000隻以上的養雞場208個,加上分散養殖,總量達20多萬隻;養兔500隻以上的農戶65戶,加上分散養殖,總量達6萬多隻。特色種養業的發展,有效地調整了該鎮的經濟結構,拓寬了農民致富的路子,為入世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學習文化
為切實搞好速生豐產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化建設,該鎮黨委、政府爭取國家1200萬元項目資金投放基地搞生產開發。該鎮統一落實“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通過算經濟賬對比,鼓勵個體私營企業老闆、有能力的大戶及社會各界參與林業開發,承包土地大力造林;統一無償提供新推廣的優質苗木、科學栽培管理技術;統一標準規化設計,集中連片,規模經營。該鎮還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環境壯大木材加工業,發展精深加工增值增收。全鎮23個村齊心協力投身參與林業生產開發建設。據有關人士分析預測,僅基地12000畝林業一項,可使該鎮林木覆蓋率提高十幾個百分點,10年後更新時,按每畝50棵林木計算,可積蓄木材40多萬立方米,直接產出效益達2億元,除去投資成本純收入1.9億多元,年人均增收500元。萬畝速生豐產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拓寬了開展農村工作的途徑,架起了群眾致富增收的“綠色銀行”,增添了經濟發展的活力,開闢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綠色通道”,實現了由政府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跨越、由產品單一傳統種植結構向多元複合結構型轉變的跨越。
只要走進河南省商水縣白寺鎮境內,隨處就可以看到連片的板材加工場,聽到機器剝板發出的轟鳴聲,曬板場、打包場、機器旁都是忙碌的年輕婦女們。這些昔日圍著鍋台轉的育齡婦女,通過技術培訓紛紛走上經濟大市場,或自己辦場當老闆,或打工掙錢,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白寺鎮計生協根據市場需求採取專家講座、農民講壇、流動課堂、農家課堂等不同形式對農村育齡婦女進行不同技術的培訓,使全鎮育齡婦女人人都掌握1~2門致富技術,並依靠技術增收致富。全鎮已有5000多名育齡婦女從事種植、養殖、板材加工、豆製品加工、掃帚加工、文化演出等致富行業,300多名育齡婦女領辦創辦企業,成為致富女強人,600多名育齡婦女被評為“少生快富標兵”,並建立板材加工基地、良種繁育基地、生豬生產基地和棕掃帚加工、豆製品加工專業村、民間文化專業村。
專家講座。邀請有關農業專家舉辦農業科技講座,向廣大農村育齡婦女傳授小麥高產、秸稈氨化養牛、肉雞蛋雞飼養、瘦肉型豬飼養等技術,湧現出一批科技示範村、示範戶和科技致富標兵。
農民講壇。組織致富能人、“土專家”、“田秀才”利用村人口學校舉辦致富技術培訓班,向育齡婦女們傳授致富技術和致富經驗,使她們學到致富的真本領。靳庄、北嶽、穆庄、郭庄、韓庄、保平、烏溝張、李庄、郭小寨、王演庄等板材加工專業村的計生協通過舉辦板材加工技術培訓班,讓率先創辦板材加工場的致富能人為育齡婦女人傳授板材加工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使全鎮的板材加工業迅速發展起來,並吸收當地4000多育齡婦女到場打工。2007年,全鎮板材加工場達到850個,年創產值3億多元,產品銷往河北、江蘇等地。像李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兼計生管理員郭影,把自己創辦板材加工場的技術、管理經驗通過村人口學校傳授給本村育齡婦女,在她的幫助下,全村22個計生家庭辦起了板材加工場,其中,郭得順創辦的板材加工場由7萬元的投資規模發展到現在的近百萬元的規模。
除充分利用村人口學校陣地外,他們還根據農時特點和需要把科技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採取分村划片培訓形式對育齡婦女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北嶽村計生協在安庄、李寨、油坊庄自然村設立培訓班,對育齡婦女進行棕掃帚、拖把加工技術培訓,使這3個自然村成為棕掃帚加工專業村,家家戶戶靠棕掃帚加工走上致富路。岳庄村利用農家課堂,使全村育齡婦女掌握了豆腐、腐竹、豆腐卷的加工技術,她們晚上加工豆製品,白天進城銷售,戶均年收入3萬多元。郭庄行政村計生協利用農家課堂舉辦民間藝術培訓班,使年輕育齡婦女掌握了嗩吶、西洋樂器的演奏和歌舞、戲曲藝術,全村成立了21個專業藝術團,從事這項藝術的育齡婦女100多人,經常在當地和外地演出,並在商水、上蔡、西華一帶聞名,為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