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葉山茶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杜鵑葉山茶(學名:Camellia azalea C. F. Wei)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2.5米,最高約5.0米,冠幅0.5-1.0米,樹體呈矮冠狀,嫩枝紅色,無毛,老枝灰色。葉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有時長圓形,長7-11厘米,寬2-3.5厘米,上面干后深綠色。花深紅色,單生於枝頂葉腋;直徑8-10厘米;苞片與萼片8-9片,倒卵圓形,最內數片長1.8厘米,外面無毛,內面有短柔毛,邊緣有睫毛,花瓣5-6片,長倒卵形,外側3片較短,長5-6.5厘米,寬1.7-2.4厘米。蒴果短紡錘形,長2-2.5厘米,寬2-2.3厘米,有半宿存萼片,果爿木質,3爿裂開,每室有種子1-3粒。四季開花不斷,盛花期是7-9月份,持續至次年2月。
植株整齊,花大色艷,且其花期為夏季,而山茶屬花期多為冬季,因此又是山茶花期育種的珍貴材料,從一發現就備受園林界推崇。可盆栽置於陽台、露台、室內等處觀賞;亦可栽培於草坪、林緣等處。
2005年,溫州市雲峰山茶屬植物研究所王家雲等農技人員,在從國內外500多個山茶品種中篩選繁育成功火爆布、克錫墨、紅露珍、春節、耐冬等5個較強抗性山茶品種,並在省內外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基礎上,從廣東引種杜鵑葉山茶並進行園藝開發,繁育成功批量不同規格和不同形狀大規格植株。專家們評審認為,杜鵑葉山茶在溫州引種和開發成功,既有效地促進了珍稀物種的保護、利用,又延長了本地山茶屬植物的觀賞期。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2.5米,最高約5.0米,冠幅0.5-1.0米,樹體呈矮冠狀,嫩枝紅色,無毛,老枝灰色。葉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有時長圓形,長7-11厘米,寬2-3.5厘米,上面干后深綠色,發亮,下面綠色,無毛;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多少下延,側脈6-8對,干后在上下兩面均稍突起,全緣,偶或近先端有少數齒突,葉柄長6-10毫米。
杜鵑葉山茶
花深紅色,單生於枝頂葉腋;直徑8-10厘米;苞片與萼片8-9片,倒卵圓形,最內數片長1.8厘米,外面無毛,內面有短柔毛,邊緣有睫毛,花瓣5-6片,長倒卵形,外側3片較短,長5-6.5厘米,寬1.7-2.4厘米,內側3片長8-8.5厘米,寬2.2-3.2厘米,無毛,先端凹入,多少有睫毛,雄蕊長3.5厘米,花絲管長1.3-1.6厘米,遊離花絲長1.5-2厘米,子房3室,無毛,花柱長3.5厘米,先端3裂,裂片長1厘米。蒴果短紡錘形,長2-2.5厘米,寬2-2.3厘米,有半宿存萼片,果爿木質,3爿裂開,每室有種子1-3粒。四季開花不斷,盛花期是7-9月份,持續至次年2月。
杜鵑葉山茶具有1-8個花芽,簇生於枝條頂端或單生於枝頂葉腋。不同學者對杜鵑紅山茶花芽分化時期劃分標準不一致。朱高浦等將其劃分為5個時期,依次為花芽發育初期—花芽發育前期—花芽發育中期—花芽發育後期—花芽發育末期;李辛雷等將其劃分為6個時期,依次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李建光將其劃分為7個時期,依次為花芽初現期—花芽膨大期—花蕾初現期—花蕾膨大期—初始露紅期—露紅膨大期—開花期。
森林茂密、人跡稀少、生態環境較好,年平均溫度22.1℃,海拔217-237米。杜鵑葉山茶植物群落極其豐富,但結構比較簡單,可分為喬灌草3層,其中喬木和灌木數量最多,其次是草本和藤本。植物區系以泛熱帶成分為優勢,具有明顯的熱帶北緣性質。茶花市場也少見,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耐陰能力強,稍耐寒,喜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杜鵑葉山茶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山茶物種,其自然分佈於廣東省陽春市鵝鳳嶂自然保護區河尾山林場紅花潭溪流河谷兩岸,僅有少量栽培品種在中國廣西、廣東、雲南、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種植。
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組織培養和嫁接繁殖,生產中多採用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
播種
由於杜鵑葉山茶自然條件下授粉結實率低,種子大部分為敗育,因此大部分地區用種子繁殖比較困難。但以杜鵑葉山茶為親本進行雜交育種時必須採用播種繁殖。首先,根據杜鵑葉山茶的生存環境,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質地疏鬆、排水性能良好、呈微酸性的土壤作為苗圃地,細緻整地,施足基肥,撒入生石灰對苗圃地進行消毒。其次,挑選飽滿的種子,剔除受損和蟲蛀的種子后採用條播,冬、春季均可播種。播種時要將種臍側放,以利幼苗生長。最後,播種后要蓋上一層細肥土,再覆蓋一層薄草,保溫保濕,以使種子儘早發芽和出土。幼苗出土1個月後,每月施入糞尿或化肥。
扦插
宜在5-6月或9-10月進行,扦插床可設在大棚內,苗床採用鋪沙的方式,沙子厚度15厘米左右,上面再鋪15厘米厚的砂壤土。也可採用裝杯的方式,基質以珍珠岩:蛭石:泥炭土1:1:1的比例混合為好。在扦插前一周,進行殺菌處理,可使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並在扦插前一天澆透清水,以基質濕潤為宜。扦插時,挑選沒有病蟲害,當年生長健壯嫩枝頂芽的枝條,每段插條長5-8厘米,一般插穗都具有1-2個葉片。插穗剪好后,可用激素處理,促進提早生根。方法是用100毫克/升的生根劑速蘸插穗基部后,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的密度扦插於苗床基質中或容器杯中,插穗的葉和芽一定要露出地面,葉面必須朝上,入土深4-5厘米。插后噴適量水,覆蓋塑料薄膜,並在薄膜上遮蓋遮光率為75%的遮陽網,以保證不受大風大雨的襲擊和強陽光直射。
杜鵑葉山茶嫩枝扦插最怕高溫乾燥,需要涼爽的新鮮空氣,空氣相對濕度以在85-90%之間為好。如果苗床溫度過高,超過25℃時要揭開塑料薄膜,進行霧狀噴水,加強通風,降低床內溫度。一般情況下,插穗經過激素處理,傷口癒合快,15-20天便可癒合生根,40-60天後就能長出新根。採用苗床扦插的,待其根系長出后,可將其移入營養袋內進行定植。若留床內生長,應加強肥水管理,使扦插苗芽眼萌發,到次年3月便可從苗床挖起,定植移栽。扦插苗一般培育3年後,便可開花。
嫁接
以油茶種子育成的小苗或選用油茶大樹做砧木嫁接。最佳嫁接時間為2-4月,方法可用腹接、切接和劈接。選取優良母株上部一年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枝做接穗,以頂端芽眼飽滿的枝條嫁接成活率高、抽梢快。接后要保證接穗不受日晒雨淋,應搭好棚膜及遮陰網。嫁接成活后,及時除去砧木抽生的多個側芽,0.5-1個月接穗就能長到1厘米高,2個月後可略鬆綁扎的薄膜條,但不能全松,待新梢生長到20厘米以上時可解開薄膜條。同時要結合澆水施稀薄肥液,促進新梢生長健壯,如果新梢上抽生花蕾,則要及時摘除,以利營養枝生長。
組培
杜鵑葉山茶組培繁殖育苗方面也取得一定的進展。羅曉瑩發現,杜鵑葉山茶實生苗的莖段和莖尖是進行組培快繁的最適外植體,誘導腋芽萌發的最適培養基配方為MS+6-BA1.0毫克/升+IBA0.01毫克/升+GA310毫克/升+2.5%蔗糖,萌發率達60%,且對繼代生長有利;誘導腋芽苗生根的培養基配方為1/2MS+IBA1.0毫克/升+0.5%活性炭+1.5%蔗糖,且接種前以10毫克/升IBA浸泡芽條基部20-30分鐘對誘導生根最有利。
蔡靜如等用杜鵑葉山茶實生小苗的莖段作外植體,在MS+6-BA1.0毫克/升+IBA0.01毫克/升+GA310毫克/升培養基上誘導腋芽萌發,萌發率可達68%,當將這些萌發的芽連同原來的莖段轉入添加有0.2-0.4毫克/升6-BA的培養基上后,74%的側芽能形成叢生芽,芽條的伸長培養基為1/2MS+IBA4毫克/升+0.1%活性炭,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8毫克/升。
吳有光等用杜鵑葉山茶幼嫩莖尖為外植體,經初代培養、繼代培養和生根培養3個階段,最終形成組培苗,3個階段培養基配方依次為MS+0.2-0.8毫克/升ZT+6-BA1-2毫克/升+NAA0.5-1毫克/升+PVP2-3克/升+2-3%蔗糖、MS+ZT0.2-0.8毫克/升+6-BA1-2毫克/升+2ip(異戊烯腺嘌呤)1-2毫克/升+IBA0.05-0.1毫克/升+PVP2-3g/L+2%-3%蔗糖、1/2MS+NAA0.7毫克/升+IBA0.5毫克/升+6-BA0.01毫克/升+15%蔗糖+AC0.8克/升。
地栽
選地栽植:生長適溫20-30℃,種植宜選擇溫暖、濕潤環境和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土壤pH值在5.5-6.5之間。整地時要深翻曬垡,並做成120厘米左右寬的高畦。以2-3月或9-10月帶土團移植為佳。杯苗、嫁接苗全年內均可移栽定植。株行距以1米×1米為好,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並在新芽生長期內注意保持土壤濕潤。
水肥管理:杜鵑葉山茶喜濕潤環境,充足的水肥可以使植株長勢旺盛,枝條油綠光亮。在日常養護中,要視土壤乾濕程度澆水,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同時也要加深園地溝系,大雨天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水大爛根。遇到乾旱要及時進行灌水。每年的早春、夏季、秋後各施1次腐熟有機肥,或在生長期內,每月施1次氮、磷、鉀比例為3:2:2的三元複合肥,以促使植株枝葉茂盛、花多色艷。同時在整個生長期內,每半個月向葉面噴施1次0.1-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使開花和花芽形成。施肥時切勿施用未腐熟的生肥,每次施入量不宜過多,否則易導致植株脫水,根系腐爛。
整形修剪:從小苗到大苗,再到培育出可供觀賞的成品苗,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在這個相對較長的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6-10次修剪。生長位置不理想,生長過多、過密、過弱的枝條,以及基部砧木上萌發的無用枝等均應剪除。同時採用撐枝、拉枝等方法來調整枝條生長角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盆栽
選土與栽植:進行盆栽生產時,盆土宜用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或將泥炭土與河沙按2∶1的比例混配,切忌大盆栽小株,否則盆土潮濕易導致爛根。栽植應在春季萌芽前進行,移栽時盡量保持根系完整,防止出現枯萎現象。上好盆后應澆透水,用遮陽網遮陰,以提高成活率。在新梢生長期,上、下午要及時將遮陽網掀開,使幼苗接受光照;中午陽光過強時需蓋上遮陽網,防止嫩葉灼傷。
肥水管理:澆水的原則是見干見濕,生長季節始終保持盆土濕潤,遇到高溫乾旱天氣,要輔以葉面和環境噴水。梅雨季節要防止盆土內積水,否則易引起根部腐爛而致死。在生長旺季,可每月追施1次經過充分腐熟的豆餅肥,也可於盆土四周埋施少量多元緩釋複合肥顆粒,但不宜多施肥。還可澆施1000-2000倍的花多多水溶性肥料,時間從4月開始,每半個月追施1次,8月需減少至每月1次,9-10月停止施肥。
其他管理:盛花期在6-11月,即使在氣溫達38℃以上的7-9月,杜鵑葉山茶依然滿樹紅花。最好將其擺放在光線充足、溫暖濕潤、通風較好的場所,如果栽培管理得好,一年四季都可以開花。栽培過程中,培育出枝條繁茂、株形較好的杜鵑葉山茶盆栽苗時應適當剪枝,但修剪不宜過重,剪掉一些病弱枝和過密枝即可。盆栽一般1-2年換盆翻土1次,同時在花蕾生長期疏除過多的花蕾,以促使開出的花大而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極危(CR)。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極危(CR)。
列入《中國國家保護植物》——Ⅰ級。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
種群現狀
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廣東省陽春縣(今陽春市)的鵝凰嶂被發現。野生數量稀少,花卉市場上也少見,曾經由於野蠻盜挖瀕臨滅絕。分佈區域很窄,在八甲大山次原始森林山林場紅花潭處有小面積生長。經中國林業科學院證實,世界上只有陽春市八甲鎮是“杜鵑葉山茶的原產地,20世紀80年代,原存879株,杜鵑葉山茶因此被譽為大熊貓”。
保護措施
為了有效保護“植物大熊貓”杜鵑葉山茶,鵝凰嶂自然保護區成立了巡護隊,並在杜鵑葉山茶分安裝了紅外視頻監控系統,經過努力的保護和繁育,野生杜鵑紅山茶數量已經達到1039株(截至2010年)。
植株整齊,花大色艷,且其花期為夏季,而山茶屬花期多為冬季,因此又是山茶花期育種的珍貴材料,從一發現就備受園林界推崇。可盆栽置於陽台、露台、室內等處觀賞;亦可栽培於草坪、林緣等處。
南粵紅霞(NanyueHongxia):花徑12-13厘米,花艷紅色,泛絨光,花瓣7-10枚,寬圓形,花瓣厚實,平直,花藥金黃色,花絲淡粉紅色,盛花期6-12月,溫暖地區可四季開花。系中國廣東棕櫚谷茶花園培育的紅山茶變異品種。
紅星映粵(Hongxingmingyue):花徑8-11厘米,花艷紅色,泛絨光;花瓣5-7枚,長條形,近平鋪,偶有五角狀,花藥金黃,花絲淡粉紅色,盛花期6-12月,溫暖地區可四季開花。系廣東棕櫚谷茶花園培育的紅山茶變異品種。
杜鵑寶珠(DujuanBaozhu):托桂型,花紅色,外輪為大花瓣,花心的雄蕊幾乎全部瓣化為小花瓣,呈球狀聚集凸起。
花杜鵑茶(HuaDujuanCha):花徑6-10厘米,是以紅露珍為砧木杜鵑紅山茶為接穗嫁接后的變異品種。花桃紅色,花瓣綴白斑,5-9枚,長4.5-8厘米,花期夏至冬季,有時全年開花。
杜鵑葉山茶抗性強,大面積種植很少有病蟲為害,不過有時也有葉斑病、炭疽病、卷葉蟲、介殼蟲、蚜蟲和紅蜘蛛等為害。
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造成病葉脫落,多數是由於環境悶熱、不通風和潮濕所造成的,發病初期,選用百菌清800-1000倍液,連續噴兩次防治,也可噴灑50%代森銨1000倍液防治。
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多在葉尖和葉緣處,枝梢、果實和花蕾等部位也有受害,引起落葉和落花。防治方法:可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6-9月盛發期,應每半個月噴灑1次炭疽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如果病害嚴重,可5天連續用藥2-3次。
卷葉蟲:又名卷葉蛾、黏葉蟲。幼蟲咬食新芽、嫩葉和花蕾,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防治方法:可人工撿除被害葉中的幼蟲,或噴灑2.5%溴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
介殼蟲:為害部位都在陰暗不通風處,造成植株的枝、葉枯黃,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發現有介殼蟲時,可噴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800-1000倍液。
蚜蟲:群聚在葉片、嫩莖、花蕾和頂芽上為害,造成植株葉片皺縮、捲曲以致脫落。防治方法:零星出現時,及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1%滅殺斃2000-3000倍液等噴殺。
紅蜘蛛:體型微小,又隱藏在葉背面,為害初期不易被發現,嚴重時新葉的葉色變喑綠色,甚至脫落。防治方法:5-8月經常仔細檢查新梢葉背,發現紅蜘蛛及早防治,可選擇專殺蟎蟲的藥劑噴殺。若有其他食葉害蟲為害,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1500-3000倍液噴殺。
這種引種成功的杜鵑葉山茶可在每年5月開花,持續至次年2月,被譽為“四季茶花”,改變了千百年來盛夏無茶花綻放的歷史。專家認為,該研究突破了國際同類研究課題,其成果在國內同類研究中處於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