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道溝鎮

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下轄鎮

十四道溝鎮,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下轄鎮,地處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中心,東與馬鹿溝鎮金華鄉接壤,南臨鴨綠江與朝鮮隔江相望,西與十二道溝鄉、寶泉山、新房子鎮毗鄰,北與撫松縣漫江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304.96平方千米。

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府辦公;民國五年(1916年)7月,設第四警區;1984年,十四道溝鄉改鎮,駐十四道溝村。截至2018年末,十四道溝鎮戶籍人口有4572人。截至2020年6月,十四道溝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府辦公。
民國五年(1916年)7月,設第四警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中心村。
1949年,設區。
1958年,設十四道溝公社。
1983年,十四道溝公社改鄉。
1984年,十四道溝鄉改鎮,駐十四道溝村。
十四道溝鎮
十四道溝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十四道溝、十四道溝、望天鵝、乾溝子、雞冠砬子、冷溝子、安樂;下設1個居民小組,2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十四道溝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十四道溝社區、安樂村、冷溝子村、雞冠砬子村、十四道溝村、望天鵝新村、乾溝子村,鎮人民政府駐十四道溝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十四道溝鎮地處長白火山與熔岩台地區南緣,地勢北高南低,地形由北向南形成山脊、山谷、台地等。主要山脈有二道崗北山、四間房、望天鵝等,境內最高點望天鵝主峰,位於十四道溝鎮駐地北36千米處,海拔2051米,最低點鴨綠江出境口位於境西南角,海拔580米。
十四道溝鎮
十四道溝鎮

氣候特點

十四道溝鎮屬亞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長夏短。多年平均氣溫2.2℃,1月平均氣溫3.2℃,極端最低氣溫-36.4℃(2001年1月15日);7月平均氣溫19.2℃,極端最高氣溫34.8℃(2000年7月1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71.2℃,最大日較差20.5℃(2001年9月15日)。生長期年平均150天,無霜期年平均180天,最長達210天,最短為1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58.7小時,年總輻射8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190天(一般為10月20日至次年5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60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2.5天,最多達188天(1957年),最少為135天(1965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10.1毫米(201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93.5毫米(196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8月最多。

水文特徵

十四道溝鎮境內河道屬鴨綠江流域,其中十五道溝河、十四道溝河流域面積180.9平方千米,佔60%。主要河道有一級河八道溝、十三道溝、十四道溝、十五道溝、十六道溝5條,總長95.8千米;二級河冷溝子河、桃泉里河、下房子河3條,總長38.1千米。河流總長度133.9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十五道溝河,從北至南流經十五道溝村駐地,於十四道溝村南匯入鴨綠江。境內長15.6千米,界河長19.2米,流域面積157平方千米,平均河床寬20米,主要支流有北塔河河汊溝等。十四道溝河從北至南流,經冷溝子林場老四號點,由十四道溝鎮駐地西匯入鴨綠江,境內長15千米,寬10米。

自然災害

十四道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暴雪、寒潮、大風、乾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道路結冰、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暴雨災害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8年6月8日鎮東地區,導致鴨綠江水暴漲,下游鄉鎮受災嚴重。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總人口5099人。另有流動人口315人。總人口中,男性2670人,佔52.4%;女性2429人,佔47.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朝鮮、滿、回、苗4個少數民族。2011年,十四道溝鎮人口出生率3.33‰,人口死亡率2.94‰,人口自然增長率0.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人。
2017年末,十四道溝鎮常住人口為3408人。
截至2018年末,十四道溝鎮戶籍人口有4572人。
十四道溝鎮
十四道溝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十四道溝鎮財政總收入612萬元,比上年增長2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70萬元,增值稅0.1萬元,企業所得稅0.1萬元,個人所得稅0.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2%、0.23%、0.25%、0.29%。人均財政收入7200元,比上年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6430元。
2018年,十四道溝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2011年,十四道溝鎮農業總產值4173萬元,比上年增長13%。糧食作物以大豆、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54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52頭;牛飼養量2299頭,年末存欄1655頭;羊飼養量1665隻;家禽飼養量5670羽,上市家禽1792羽。2011年,生產肉類940噸。
截至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累計造林1790畝,林木覆蓋率3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35畝,產量62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葡萄、山楂、桃。2011年,十四道溝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0台(輛)。

工業

2011年,十四道溝鎮工業總產值20萬元,比上年增長2%,實現工業增加值1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

商業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有商業網點98個,職工268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萬元,比上年增長23%。

金融業

2011年,十四道溝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0萬元,比上年增長4%;人均儲蓄0.1萬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有小學5所,在校生1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165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575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7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0人,經營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20人,農村實用人才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文化站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人。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有體育場地1個。100%的城市社區和0.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十四道溝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9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0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9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2.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4.5%。

社會保障

2011年,十四道溝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2戶,人數389人,支出116.7萬元,比上年增長12.8%,月人均250元,比上年增長12.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人,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人,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醫療救助2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8人次,共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12.8%;農村臨時救濟48人次,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8.2%。

交通


十四道溝鎮有331國道經過境內。

文化


地名由來

十四道溝鎮從臨江市頭道溝起,按溝順序排列此處為第十四道溝,因而得名。

旅遊


望天鵝景區

望天鵝景區位於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十四道溝鎮轄區,縣城距景區入口處45千米,是國家3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地質公園、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自然保護區、吉林省最佳旅遊景區,是集觀光、休閑、度假、漂流和科考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