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能源經濟學的結果 展開
- 經濟學研究熱點
- 周東主編書籍
能源經濟學
經濟學研究熱點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在其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著諸如市場、價格、供求關係等各種各樣的經濟現象,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及社會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能源經濟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門年輕的科學。
尤其是近年來石油價格的飛漲(2014下半年起石油價格大幅下跌)石油價格對各國的宏觀經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有理由認為,近一二十年,能源經濟仍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學研究熱點。
中外學者對能源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任務有著各不相同的理解與表述。如英國能源經濟專家邁克爾·G·韋布與馬丁·J·里基茨認為,能源經濟學關注的是能源資源的配置問題,和社會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能源轉換問題。另外幾位英國學者,如里查德·艾登和米查爾·波森那等人認為,能源經濟學所關心的是能源資源的可利用性及其與經濟活動的相關性,能源需求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以及潛在的或實在的能源短缺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美國學者菲利浦·G·萊伯認為能源經濟學的主要任務是制訂能源政策。
我國學者藍田方認為,能源經濟學是政治經濟學、工程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以與能源有關的經濟問題為其研究對象的,其目的在於促進經濟發展(包括能源工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和尋求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最佳”。孫洪錚認為,能源經濟學是用經濟學辦法研究能源平衡,分析能源使用效果,對能源開發、加工、節約進行可行性分析,以及制訂能源政策的一門科學。
吳德春、董繼斌等人認為,能源經濟學是研究能源在人類社會物質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方式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是以能源產品的生產、貯藏和利用為其物質實體,以研究能源的經濟性質及其作用為立足點的。不同學者對能源經濟學有著不同的認識,這表明這門年輕的經濟學科正處在一個不斷發育完善的過程中,表明人們對能源經濟的運行規律仍在不斷地探索和總結。
能源經濟學大體經歷了三個逐步深化的階段:(一)對某一種具體能源產品開發利用及其有效供給研究的階段。上世紀20年代以前,人們側重於對煤炭的開發利用研究,20年代后,人們側重於對石油開發輸送利用的研究等,由此而形成了許多能源工業的部門經濟學,如煤炭經濟學、石油經濟學等等;(二)對各類能源之間相互替代與互補關係,以及能源與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研究的階段。上世紀70年代中期,能源危機的發生,使人們開始注意對不同能源替代性與互補性的研究,開始注意從各單元研究向系統的綜合研究轉化,開始注意對能源與經濟發展相互關係的研究。(三)對能源開發利用外部影響給予關注研究的階段。近幾十年來,人們在對經濟增長的研究中注意到這樣一個現實,即經濟增長為什麼未能與人類的進步而同步,以資源大量耗竭所維持的增長為什麼會帶來生態失衡、環境惡化等種種弊端。於是與能源開發利用相關聯的外部影響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能源經濟學形成發展的上述過程,表明人們對能源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局部到全局、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而能源經濟學正是在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中而逐步完善成熟並發展起來的。
如果從能源經濟學研究的任務來觀察其形成與發展,則可看到,這一認識過程也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在能源生產供給相對較充裕的階段,能源經濟學所研究的任務主要是如何有效地生產、加工、轉換、輸送能源產品,以滿足經濟發展的大量需求。如上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對能源供給充滿樂觀的態度,似乎能源是一種取之不盡而可有效保障需求的資源,因而,能源經濟學研究的重點便側重於能源開發利用的政策研究。二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能源危機的爆發,能源資源的有限性,片面追求增長而導致的大量資源浪費等問題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們感到傳統的經濟學觀點、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遠不能解決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能源矛盾,能源經濟學研究開始步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即注意對能源資源的公平分配,能源資源的有效配置,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經濟協調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上。三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能源環境等外部不經濟問題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能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尋求持續協調的發展目標,便成為能源經濟學研究的難點與前沿。
其重點將是包含能源的需求、能源的定價機制、能源產業的組織結構、能源對其他產業結構變動趨勢的影響等;研究方法是引入隨機模型或大量的計量模型,如包括價格的隨機變動、隨機的外部衝擊等等,甚至應該構造一個包含能源生產、能源需求和能源價格波動的一般均衡模型。
針對我國的能源研究現狀,我們認為,我國未來的能源經濟學研究大致應有以下幾個方向:
——能源消費與我國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在Ramsey模型的框架下,在生產函數中引入能源要素,然後根據歷年的資本、勞動、能源、物質資源、社會生產總值的變動計算經濟的均衡增長路徑。或者是建立計量模型,根據時間序列數據考察能源密度、勞動力密度與全要素生產率的相關關係,以及資本、勞動、物質和能源的替代彈性(包括中長期)的符號與大小。
——估計能源需求函數,建立能源需求的研究框架。考察影響需求的各個因素(包括經濟周期的影響),根據歷年電力、石油等能源的產量變化得到各種能源品消費組合的變動。
——根據我國能源定價體制,估計能源價格波動方程。1998年,國家對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改變了單一政府定價,開始推行市場化定價模式,與國際接軌。影響油價的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也更加複雜了,我們需要關注的如:石油需求、替代品的價格、石油資源的預測和可開採量、性能與儲量、世界政治形勢、石油資源的控制權、石油投資、各國政府及石油組織的壟斷策略等等,也可以研究我國能源價格與世界能源價格的相關性和滯后性。
——研究能源行業的產業組織結構和供給效率。例如,研究能源消耗密度與工業結構的演進趨勢、生產結構是否隨著時間趨於更高的能源密度等,以及對於國內石油、電力、煤炭等壟斷性的能源行業建立壟斷競爭模型。
——分析能源衝擊對宏觀經濟各變數的影響、價格波動導致的受益與損失。還有,研究能源消費對環境的衝擊所導致的社會福利變化,以及進一步的能源立法。
——研究能源進口戰略、替代戰略與國家經濟安全。利用石油期貨市場等國際資本市場規避風險,保證國家石油安全。
——建立包含能源在內的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進行能源政策分析。目前國際上涉及能源的CGE模型主要是環境政策方面。我們可以在CGE模型中引入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進而模擬分析能源政策對經濟各部門的影響。
大量事實表明中國能源增長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能源消費總量明顯地受到儲存量約束,能源短缺與高能耗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以及由能源消費所帶來的環保影響,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能源的稀缺性明顯體現;中國的能源研究的重點必需由如何開發利用轉換為資源有效率和優化配置等經濟問題,包括需求預測與規劃,資源合理結構,經濟增長模式和速度與能源需求的關係等。
例如,就目前的情況,研究如何管好煤(准入,開發權,稅收),挖好煤(安全和規模生產,煤炭回收率),賣好煤(市場運營),可能比研究煤的開發利用要重要。由於缺乏能源經濟學人才和有效的能源經濟的研究來為政府制定能源和經濟政策提供建議,許多能源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導致重大的經濟損失。最近的例子是近3年來的缺電。
由於中國能源經濟學研究起步較遲,國內學者對能源經濟學這門科學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能源經濟學至少應該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的研究:
1.能源和經濟增長(增長率和增長結構)、社會發展的關係
國際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經濟增長與能源供應有著固定的聯繫,另一種意見則相反。一般地說,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能源供應和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較發達的國家可以通過技術進步,調整經濟結構等方法來減少對能源的需求。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能源和經濟增長的關係對於預測能源需求非常重要。
2.能源與環境污染的關係
能源利用與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有直接的關係。能源開發利用是中國環境的第一污染源。它涉及環境問題的所有領域,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和生態環境破壞等。能源經濟學應當研究能源利用與環境污染的關係,量化能源利用的環境影響,進而研究在環境污染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能源,以及在能源利用的前提下如何保護環境。
3.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
能源作為重要的資源,必須研究如何使它的消費代價最小,或單位收效最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國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手段。因此,應該注意使資源開發速度和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相適應。能源的供求平衡。能源的供求平衡不光是指國內能源平衡,還包括能源的進出口達到平衡。能源的供應量和需求量都是價格的函數,價格是調整供求達到平衡的有效手段。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還聯繫到能源投資和籌資。能源投資體制,籌資渠道都應為能源經濟學的研究所重視。
4.能源價格和稅收
能源價格應該成為最有活力的能源經濟槓桿,而稅收則是一種行政性的調節手段,兩者是有區別的,不可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補充。除了使價格稅收起到價值尺度的作用之外,還應起到提高效率,引導投資,信息載體、分配手段和調節能力的功能。
5.節能與循環經濟
能源資源不同於其它自然資源。首先是對其需要的普遍性,幾乎所有的生產和服務都需要能源。其次是難以替代,除了在不同種類的能源之間實行替代。第三是不可重複使用和不可再生性。這三個特點都加強了節能的重要性。從經濟學角度看節能,能源價格的合理化是節能和推進循環經濟的首要條件和動力。我國節能潛力很大,能源經濟研究應為政府降低單位產值能耗的努力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建議,從而制定合理可行的節能目標。
6.能源的內部替代和外部替代
商品能源的最優內部結構、非商品能源的合理比重、電能與一次能源的合理比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和發展前景等等都屬於能源的內部替代問題。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傳統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電能,新興能源包括核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能源與資金、能源與勞動力之間屬於外部替代性關係。需要研究這種替代的客觀規律和在什麼範圍什麼程度上是合理的。
7.能源的國際貿易和石油作為金融產品
對外貿易一般應遵守比較優勢原則,即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物品。這和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勞動力向工業和服務行業轉移有著密切的聯繫。能源經濟研究應根據能源和經濟增長的關係,能源的供需和價格等來確定合理產業結構和外貿,以及石油戰略貯備。
中國能源經濟學的研究具有其重要性與緊迫性;能源經濟學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日益嚴重的能源緊缺性,能源經濟學的研究範圍與對象將不斷擴大。有效地開展能源經濟學的研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投入,尤其是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