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鑒清

楊鑒清

楊鑒清(1917.12~2014.01.08),女,江蘇省無錫市人,全國工商聯原離休幹部,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五屆、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同志的夫人。2014年1月8日,楊鑒清同志因病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6歲。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楊鑒清照片
楊鑒清照片
楊鑒清,江蘇無錫人。榮毅仁夫人。歷任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全國工商聯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第三至五屆執委,全國婦聯第四、五屆執委,中國紅十字總會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兒童和少年基金會理事。她是第五屆、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個人履歷


1936年,畢業於蘇州景海師範學校,同年9月和榮毅仁結為伴侶。
新中國成立后,楊鑒清積極支持榮毅仁同志開展工作。
1953年,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婦聯執行委員。
1956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
1960年,任民建中央和全國工商聯家屬委員會副主任,同年任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
1978年,任全國婦聯執行委員。
1979年,任民建中央和全國工商聯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81年,任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理事。
1982年,任全國紅十字會常務理事。
2014年1月8日,楊鑒清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96歲。

傳奇婚姻


傳奇式的羅曼史
20世紀30年代,江南春日,風光如畫。無錫觀前街省立無錫中學的操場上。
榮毅仁和他在豁然洞讀書的同窗好友過賡先一起在無錫中學進修。那天中午,他倆在無錫申新三廠吃罷飯回校,在操場上散步,忽聞“滴鈴鈴……”只見校門口來了一輛包車(舊時有錢人家自備的一種人力交通工具,類似黃包車,但比黃包車考究得多,車身光亮,裝有鈴鐺,在路上行駛時甚為風光),包車上下來一位小姐。那小姐一身淡雅的裝束,短髮烏黑,俊俏秀麗,楚楚動人。榮毅仁頓覺眼前一亮,心頭掠過一絲說不出的感覺,不由得多看了她幾眼。
“這是啥人?”兩人去問學校的門房。門房說:“你們不認識?是楊家小姐啊。”
榮毅仁夫人楊鑒清
榮毅仁夫人楊鑒清
原來是當地名門楊干卿的二小姐楊鑒清。她從上海聖瑪利亞女中轉回省立無錫中學讀初中。
榮毅仁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偏巧楊鑒清也喜歡運動,愛打排球。自那次相遇之後,在操場上,榮毅仁總要四下望望,看有沒有楊鑒清在場,間或也能見到她。他是多麼希望能多見她幾次啊。
楊鑒清的倩影時時在榮毅仁的腦海中閃現,一股如水柔情悄悄在年輕的榮毅仁心中蕩漾。
榮毅仁10歲時訂過婚,女方是茂新麵粉廠一位主任的女兒。榮毅仁看過她的照片。不幸,那位小姐兩年後即病故了。以後來榮家說親的、送“八字”的人很多。
少年榮毅仁慢慢長大了,也有了主見,心想:“我要自己挑喜歡的人。”提親的來了,他總是對父母說:“我不要。”多少次提親都沒有提成。
一天,榮宅旁競化小學的施校長專程來榮家給榮毅仁做媒,拿來了一家小姐的“八字”。這“八字”已經放了一些日子,榮家一直不置可否。女方家裡正想收回“八字”,榮毅仁一打聽,得知那位小姐正是自己看中的楊鑒清,不禁喜出望外,趕緊不好意思地對娘說:“娘娘,這家小姐我中意。”
“橫勿要,豎勿要,格趟(這次)儂倒看中哉!”媽媽似帶嗔怪又滿心歡喜地說。
榮家這頭沒問題了,楊家那頭因為女兒的“八字”送過去后遲遲聽不到迴音,這回又聽說榮毅仁在學校見過自己的女兒蠻對心思的,他們也是有身份的人家,儘管很願意與榮家攀親,也不免要端幾分架子。楊干卿對謀人說:“他們看中了,我們還要看一看呢。”
接到媒人回話,榮毅仁這個“毛腳女婿”就上門拜訪未來的岳丈、岳母了。他高高個子,英俊瀟灑,一表人才。楊鑒清的父母端詳了榮毅仁半天,自然滿心歡喜。再一交談,楊干卿夫婦覺得榮毅仁還彬彬有禮,而且談吐不俗,很有見識,更是暗暗為女兒慶幸!榮楊這門親事訂下了。時為1932年,榮毅仁16歲,楊鑒清15歲。
一見傾心和媒妁之言不謀而合,又是那樣門當戶對,郎才女貌,一時被傳為佳話。
30年代的無錫,男女交往還不是那樣開放,未婚夫妻還是羞於公開接觸的。他們就鴻雁傳書交流感情。有趣的是,楊鑒清第一封情書並不是她自己寫的,而是由她父親捉刀,用的還是文言文,之乎者也。文言文對榮毅仁來說,自然遊刃有餘,他就“對等”地也用文言文給她寫回信。
老丈人本是滿腹經綸之士,看了榮毅仁寫的信也眉開眼笑,他沒想到未來的女婿古文根底這樣好,滿意得很,“示範”了一下以後,就“權力下放”。於是乎,楊鑒清丟掉“拐棍”,自己動手寫情書了。
榮毅仁進修半年之後,1932年夏考進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楊鑒清則在蘇州鏡海師範女中讀高中。兩地書就頻頻來往於蘇州、上海之間。
半新半老珠聯璧合
1936年,榮毅仁畢業前一年,楊鑒清高中畢業。雙方家裡開始給他們操辦婚事。
榮毅仁與楊鑒清
榮毅仁與楊鑒清
這一年,適逢榮氏企業否極泰來,出現了新的生機。在好年景辦四兒毅仁的婚事,榮德生自然神清氣爽,喜上眉梢,人們說這是榮毅仁運道好。他出生那年企業興旺發達,結婚這年企業轉危為安,擺脫困境,上蒼對他似乎特別眷顧。
榮楊聯姻,一時被人稱為富貴結合。榮家辦實業、開工廠,聞名遐邇,富甲商界;楊家也是無錫的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名揚江南,一富一貴,可謂珠聯璧合。榮毅仁儒雅俊逸,楊鑒清才貌出眾,兩人既是一見傾心,又是媒妁之言,這樁婚姻自然而然披上了浪漫、絢麗而又富有傳統的色彩。
喜事在無錫老家舉辦,佳期定在農曆九月初七。
聖約翰大學的同學--一群活躍的年輕人當然不會放過到無錫去慶賀、吃喜酒和順便秋遊一番的大好機會,他們有從上海開汽車去,有的乘火車去,一下子到了二三十人。
榮楊的婚禮半老半新,又老又新,新老結合,很有意思。舉行結婚儀式時是洋式,新郎穿西服,新娘披婚紗,有證婚人、主婚人、男女儐相;儀式后,新郎換下西裝穿長袍馬褂,新娘脫下婚紗穿起錦衣綉裙,拜見父母雙親、大伯大伯母及親屬中的長輩。榮毅仁和楊鑒清本來就是十分俊俏般配的一對,新婚之日更是光彩照人,諸親好友無不嘖嘖稱讚這是天生的一對佳偶。
榮宅自1907年、1922年先後擴建后,相當寬敞。喜酒擺了好幾十桌,前廳、后廳、大廳、花園、三間廳、五間廳都擺滿了。大家又是吃喜酒,又是鬧新房,熱鬧非凡。前三朝,后三朝,榮宅忙得不亦樂乎。
相知相愛到白頭
新中國成立后,榮毅仁一直住在北京東城一座四合院里,這是葉劍英元帥特地囑咐王震給安排的。最早是傅作義的房子,後來經過修繕,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井泉曾在這裡住過。院落很緊湊,前面是會客廳、餐廳和警衛人員等住所,後面是坐北朝南的一排正房,有榮氏夫婦的起居室、卧室和榮毅仁的書房兼辦公室等,另一間是兒子榮智健回京時的卧室。兩邊廂房則是女兒們和親戚來京時的住房。在德國的侄女智美等回國,一般都不願住賓館,願意住在榮家,以享受家庭的溫馨。
在這座四合院里,榮毅仁和楊鑒清度過了結婚50周年的金婚、60周年的鑽石婚。世紀的風雲,人間的滄桑,企業的興衰,家族的聚散,潮漲潮落,悲歡離合,甜酸苦辣,他倆都一起走過來了,他們相知、相愛、相守到白頭。榮氏夫婦是人所公認的幸福的一對。
他們生有四女一子。大女兒智和生於1939年,已經有了第三代,榮毅仁夫婦都已當上太公太婆了。智和夫婦及二女兒智平均住上海。老三智健是獨生子,現為“中信”香港集團總經理和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集團董事長。老四智元很不幸,上中學時因患腦炎被誤診,落下痴獃後遺症,1993年死於肺癌。老五智婉遠嫁澳門,是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的兒媳。
楊鑒清,這位很少公開露面的女性,秀外慧中,是典型的東方賢淑夫人。她談吐文雅,性格溫柔內向,具有良好的素質和文化涵養,“文革”后儘管沒有出來工作,但她仍關心政治,關心大局,每天要看很多報紙和書刊,這也正是榮毅仁所囑咐和希望的。她對事頗有見地,並不隨波逐流。只要與她交談,就能發現她對一些大事是很關心的,頭腦清晰,還能有所褒貶。即便如此,她在跟隨榮毅仁多次出國時,榮毅仁總是一再叮囑,要她“藏拙”。榮毅仁說:“外國企業家都是有學問的,他們的太太也有學識,你知識面不夠廣,對政策也了解不夠,你出去不要多說,要記住『藏拙』。”
楊鑒清非常關心和支持“中信”的事業,但從不“干政”。榮毅仁主持中信工作期間,每天工作相當勞累,回到家裡有時連話也懶得說了。楊鑒清愛嗔地對人說:“他只有國家,只有公司,家裡事都不管,鑽到牛角尖里去了。我勸他:你這樣拚命做事,要傷身體的,他連睬都不睬我。他真心為國家,對國家愛得不得了。”楊鑒清心疼他,對他體貼入微。她說:“家裡人來客往和一切瑣事,我都自己安排處置,不讓他分心。每樣事總是儘可能順著他,使他回到家裡開開心心。”
每天,她總是把榮毅仁第二天要穿的衣著安排得妥妥帖帖的。她說:“每天晚上都是我自己動手給他擦好皮鞋的。”
“為啥你要親自擦?你家裡不是有阿姨嗎?”有人不解地問道。“皮鞋油不能擦多了,也不能擦得不勻,我總是薄薄地勻勻地擦上一層,這樣穿起來就不會弄髒褲腳管了。”
這位賢內助又接著說:“他的皮鞋穿后,每天晚上都要給它用鞋楦楦好。他的衣服天天換洗,天天燙。衣著若是保養好了,穿得省,一點不浪費。他的衣服、鞋子都像新的一樣,一年只要添一兩雙鞋子就夠了。”
這位賢淑夫人深得“中信”人士的敬重,大家都叫她“楊老”。“中信”創業之初,楊鑒清十分關心上海來的老工商界人士。她說:“徐昭隆、王兼士、吳光漢、雷平一等到北京都已六七十歲了,為了協助毅仁搞好信託投資公司,離開上海的妻室兒女,放棄優裕安定的生活,獨身在公司工作。我深感自己有責任,便經常燒些南方菜和粥給他們送去,還請人幫他們洗衣服。休息日或逢年過節,便把他們請到家來敘敘,吃頓飯,這不也是工作嘛。”

所獲榮譽


1983年,楊鑒清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社會影響


楊鑒清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后,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