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毒
麻毒
● 英文名稱:Measles Tox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因辨證
● 麻毒最重,治法不同,微汗常出,熱勢越而不留,二便清調,邪氣行而無壅,腠理怫鬱兮即當發散,藏府秘結兮急令疏通,雖衄不必憂,邪從衄解,自利勿遽止。(《麻疹全書•第二卷•麻毒最重論》)
● 能引起麻疹的邪氣。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古人對麻疹病因的認識不一,經歷了宋以後的“胎毒”學說至明代的“胎毒外邪”相因成病的學說,到清代,逐步形成了麻疹病因的“天行癘氣”學說,《痘疹會通》曰:“麻非胎毒,皆帶時行,氣候暄熱,傳染而成。”明確了時邪是麻疹的病因,即“麻毒”,這與現代醫學的認識基本一致。
● 現代病毒學說認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病毒是一種單鏈負鏈RNA病毒,通過空氣和直接接觸傳播。
● 感受麻毒時邪,可引發麻疹。麻毒時邪,襲於肺衛,由表入里,郁阻於脾,正邪相爭,出現發熱惡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眼結膜充血、淚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兩頰近臼齒處可見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膚按序(先耳後、項上、腰腿上,然後遍及手足為齊)泛發麻粒樣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疹退時皮膚有糠麩樣脫屑和色素沉著斑。
● 麻毒時邪出於肌表,皮疹按序布發,多為順證;如麻毒深重,常可合併肺炎喘嗽,或麻毒攻喉(喉痹),或毒陷心肝(神昏肢厥)等麻毒內陷之危重逆證。
● 由於麻為陽毒,以透為順,以清為要,故以“麻不厭透”“麻喜清涼”為基本治療法則。在麻疹疾病過程中,要按不同階段的疾病變化,進行辨證論治。
● 初熱期,麻毒郁表,麻疹未透之前,治以辛涼解表透疹為主;出疹期麻毒熾盛,治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透疹;收沒期麻毒已退,正氣亦傷,治以養陰清熱為主。
● 麻疹逆證的治療,仍遵透疹、解毒、扶正為原則。如麻毒閉肺,治以宣肺開閉,清熱解毒,方選麻杏石甘湯加減;麻毒攻喉,治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方選清咽下痰湯加減;毒陷心肝,治以清營解毒,平肝熄風,方選羚角鉤藤湯加減。
● 平時注意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在麻疹流行期間,減少外出,或者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外出的時候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與麻疹患者接觸,注意增強自身抵抗力,可有效防止感染麻毒。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