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基輔戰役的結果 展開

基輔戰役

基鋪

這說明德軍總的兵力是不夠同時在三個主要方向發起進攻的,而只能發起一個主要方向的進攻。首先這個方向有蘇軍的大量兵力,數量上可能比莫斯科方向略少一些。那麼蘇軍在西南方向的兵力可以增援莫斯科方向,而這個方向的兵力可以得到大後方兵力的增撥。

基本介紹


基鋪戰役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分三路進攻,中路直指莫斯科。戰至9月10日,斯莫棱斯克會戰結束,雙方暫時進入防禦和對峙。在斯莫棱斯克會戰中,德軍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兵力用來加強另外兩個方向的進攻。這說明德軍總的兵力是不夠同時在三個主要方向發起進攻的,而只能發起一個主要方向的進攻。兵力不足是德軍未能取得重大戰果的基本原因。
這時,在三個方向上,雙方進入了暫時的對峙。
那麼德軍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先向基鋪發起進攻呢?首先這個方向有蘇軍的大量兵力,數量上可能比莫斯科方向略少一些。但是,兵力的補充,這個方向來的最近。我說的兵力的補充,是指那些正在進行動員的部隊,從地圖上來說,蘇聯的一半人口,就是那些少數民族是在烏克蘭的後方的,而在莫斯科的後方則不多。
而這時,德軍在烏克蘭的進展是三個方向最慢的一個,在最初三個月的邊境交戰中,德軍在這個方向沒有大量殲擊蘇軍的有生力量,西南方面軍在交戰後,大部分退到了基鋪附近進行防禦。在基鋪附近和其後方,大約能有100萬左右的蘇軍。而且前面說了,這個方向得到補充兵力比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方向更容易。
如果德軍仍按德軍將領認為的先打莫斯科是會有什麼結果呢?那麼蘇軍在西南方向的兵力可以增援莫斯科方向,而這個方向的兵力可以得到大後方兵力的增撥。德軍這時在莫斯科方向的機動兵力並不多於蘇軍,這是因為德軍每佔一個地方,都要留下一些兵力進行佔領,所以往前佔領的地方越多,機動兵力就越少,蘇聯的遼闊國土一點點的吸幹了德軍的機動力量。而蘇軍是在本土作戰,後方相對的很穩定。那麼德軍還是需要另外兩個方向的機動兵力的增援,這就等於消弱了德軍的兩翼。
歷史的來說,如果德軍這時打莫斯科,並不見得就能拿下莫斯科,因為從斯莫棱斯克會戰可以瞧出,這個方向的蘇軍的指揮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也不很差。往好一點想德軍的攻勢可以拿下莫斯科,這樣,德軍在莫斯科方向會過於突出,而把南翼暴露給了蘇軍。側翼的暴露這是兵家的大忌。這就是說,德國的根本戰略的三個方向,由於兵力不足,只能在一個主要方向實施重點進攻,而在其它方向只能採取守勢。
是什麼導至這種情況呢?1、蘇聯的遼闊國土吸幹了德軍的機動兵力;2、蘇聯軍隊的英勇戰鬥使德軍進展並不快速;3、蘇軍的數量上的優勢。這裡所說的數量上的優勢是指:1、正在後方進行動員的軍隊,2、在交戰地區,蘇軍可以得到和平居民的立即被充,當然這種補充有臨時工的性質。
希特勒選擇了蘇聯的南方發起進攻,是很有道理的。
1、德軍在這個方向補給線最短,要比另外兩個方向要短。
2、在這個方向有蘇軍的大量後備力量和可以動員的和平居民,另外兩個方向,蘇聯可動員的後備力量和和平居民相對較少。
3、在基鋪附近和其後方有大量的經濟資源和工廠企業,在得勝后便於德軍的修整。
4、更重的是,在佔領南方后,可以進一步的為徹底打敗蘇聯有一個好的物質基礎和前進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