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辶是漢語漢字,拼音是chuò,同“辵”。用作偏旁。俗稱“走之旁”,簡稱“走之”。

基本釋義


辶 chuò ㄔㄨㄛˋ
同“辵”。用作偏旁。俗稱“走之旁”,簡稱“走之後”。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丑略切《集韻》敕略切。《說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公羊傳·宣六年躊躇躇竭而走。《注》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從彳從止,會意。隸作辶。有與足彳三部相通者。互見本注。

基本解釋


辶,音chuò。
部首即為本身“辶”,3畫。同“辵(chuò)”。
“辵”字意為乍行乍止,忽走忽停。作為部首時寫作“辶”。
“辶”作為部首,俗稱“走之旁”、“走之底”,簡稱“走之”。
示例:運、迥、迷、送、遠、退、道、遼、逆、巡等。

其他信息


方言:由於”辶“像一輛馬車,方言把“走之旁”稱作“”坐車“。

延伸閱讀


如何寫好

走之底的字非常多,寫的時候容易扁平,如何寫好這走之底呢?
走之旁如“3”字的部分,橫畫的起要基本對齊走之底被包圍部分的水平中心線,如“道“字,走之旁橫畫的起筆要與“首”字的水平中心線對齊;
走之旁如“3”字的部分,第一個轉折注意是方的,第二轉折則是圓的,這叫方圓結合才符合美的要求,不能都是方的或都是圓的,同樣都是轉折,要方圓結合;
另外,走之旁如“3”字的部分,兩個轉折不要對齊在一條垂直線上,要有一定的傾斜角度,而且是上緊下松,不要上下兩部分間隙(空間)一樣。
最後的捺要做到一波三折,先向右上行筆,再向右下行筆,最後平出,出鋒時不能上翹或下掉,做到水平出鋒。

英文翻譯


walk; wa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