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學測試技術及儀器實驗教學中心

中北大學測試技術及儀器實驗教學中心

中北大學測試技術及儀器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1986年,面向我國80年代國家各類常規武器裝備研製定型中的測試專業人才需求,我國“電子測試技術”創始人祖靜教授和路宏年教授等老一輩科學家在多年兵器測試技術領域研究積累的基礎上,創建測控技術及儀器技術系,並建立了動態存儲測試、動態參數校準和動態信息獲取與處理三個專業實驗室,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動態信息獲取、存儲與處理的本科生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歷史沿革


從1996年開始,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在學科帶頭人張文棟教授的帶領下,進一步將動態測試技術拓展到了航空航天等技術領域,並開展了系統的微/納機電感測及集成測量系統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97年,測試技術系更名為電子工程系,擴展並新建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2000年,我校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成為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成為博士后流動站。2002年,教育部批准在我校成立儀器科學與動態測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成立了“動態測試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2004年以來,劉俊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受聘為中北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首席科學家。依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以及後期建成的“電子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微納慣性感測與集成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多個優勢科研平台和團隊,充分的將科研、工程和社會應用需求融入到實驗室建設中,在傳統測控技術實踐教學環節基礎之上,建設成了新的教學內容與體系。2006年,實驗室由原來的電子工程系中心實驗室更名為測試技術與儀器專業實驗室。隨著我校“微納慣性感測與集成測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我校的建立,增加了微納器件與測試實驗室,擴展了微納測試的實驗內容,成立了校級動態測試技術實驗教學中心。中心2008年獲批教育部國家特色專業建設示範點、2009年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0年山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3年“十二五”山西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科研成果


近年來,“測試技術與儀器實驗教學中心”的發展受到了山西省、中北大學以及學院的大力支持。2007年,我校投入1700萬元,對實驗中心進行建設,並成立了本科學生科技創新實驗室。“十二五”期間,在山西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校學科建設、示範中心建設等經費的支持下,投入近3000萬元對實驗室環境及儀器設備進行升級改造。
目前,測試技術與儀器實驗教學中心已形成了涵蓋基本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三個層次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擁有“儀器設計基礎實驗室”與“電子設計基礎實驗室”兩個基礎實驗室,擁有“感測器原理實驗室”、“光測技術實驗室”、“半導體特性參數測試實驗室”、“半導體工藝實驗室”、“微納測試實驗室”、“厚膜集成實驗室”、“慣性器件及集成測量系統測試標定實驗室”七個專業實驗室,擁有“儀器系統實驗室”、“電子系統實驗室”、“微納米集成設計實驗室”、“動態測試實驗室”四個專業特色實驗室,擁有“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嵌入式創新實驗室”、“智能車創新實驗室”、“物聯網創新實驗室”、“儀器測量創新實驗室”五個由本科生自主管理的創新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承擔著中北大學與測試及儀器類相關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工作。
實驗中心實行學校、學院兩級管理。中心面向全校14個本科專業的200個班級,開展20門課程111個實驗項目的實驗教學工作。通過多年的努力建設與科學管理,2012年,以劉俊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科研和教學團隊被評為“微納光機電慣性感測器件及集成測量系統”教育部創新團隊。2008年,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中北大學測試技術及儀器實驗教學中心所依託的“儀器科學與技術”排名第11位;2012年,教育部“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評估,中北大學排名第8位。2015年,在中國科學評價中心專業評估中位於全國224個學校的第12位。

特色優勢


測試技術及儀器測試實驗中心為了體現“寬基礎、強能力、重創新、培養自主實踐創新能力”的教學思路,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改革工作,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在人才培養方面已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
(1)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和多元化實驗教學形式
實驗室通過合理的層次化劃分將實踐與創新培養體系分成了三個層次,從基礎、能力與創新等不同角度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培養模式上,中心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驗室運行、管理以及實踐活動體系設置都是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結合教師的指導和講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2)本科生全員覆蓋導師制度
採用大一到大四全程導師制,以指導教師團隊先進的科研設施與儀器設備、國家級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平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平台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平台為依託;以“五個一”(即自主完成一次實驗、寫一份可行性分析報告、做一個PPT、做一次講座、寫一份體驗報告)的創新學分考核指標為牽引;激勵學生參與創新與實踐中,開闊學生視野,引領學生開始學術生涯;最終達到優勢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創新精英研究院學生自主管理運行模式
創新精英研究院是學院為本科生搭建的一個技術、設施和制度全面的創新平台。創新精英研究院採用學生完全自主管理模式,從優秀的本科生中選拔出院長一名,副院長及部長若干名,主要負責日常培訓、運行和各類科技大賽的組織。同時,從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工程中心選派了多名教師進行相關專業和技能的系統培訓指導。目標是實現學生在實踐、創新、管理、團隊、協作和責任意識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鍛煉。
(4)創新的博士-碩士-學士聯動人才培養機制
在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博士-碩士-學士聯動機制,博士追蹤學術前沿,碩士完成技術創新和攻關,學士參與實踐和工訓環節,共同完成科研項目,使本科生儘早進入工程思維,了解工程理念和工程方法。形成本科生在實踐中體驗科學的奧秘和技術的能力的文化氛圍,培養他們科學研究的創新思考和實踐能力。
(5)軍工特色的科研與實驗教學環節緊密結合,產學研互動
面向行業需求,以國防應用為特色,以項目設計為導向,導引學生對核心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在實驗教學中,配合國防研究,規劃課程實驗體系,所有課內實驗項目均源自科研,並把科研過程中的經驗心得固化在實驗教材中;在創新實驗項目設計中,建立了教師立項-學生自主設計-小組綜合評議的工程項目設計模式,確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突出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和研究素質的兩類訓練。
(6)把學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培養作為本科實驗教學的理念
中心的教師全部承擔著科研項目,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中心的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研究,直接接受科研能力的培養;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電子實踐課程培訓、創新基金立項和電子類全國大賽納入到實驗教學體系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經受了科研能力培養的學生,擁有了服務社會的能力,能夠快速融入到相應的社會崗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