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是重慶市首家示範性軟體工程學院,是重慶市軟體人才培養基地和服務外包軟體人才培養基地。學院開設的軟體工程專業是重慶市市級及國家級特色專業,所依託的軟體工程學科是全國首批軟體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重慶市“十二五”重點學科。軟體工程學院依託我校信息學科的優勢,依託國內外著名IT企業,建立了惠普軟體工程學院、惠普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微軟重慶軟體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等產學研平台,在通信軟體、軟體測試、數字媒體技術、軟體服務外包等方面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突出優勢,形成了一支由學者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經驗的專兼職師資隊伍。軟體工程學院擁有通信軟體工程中心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軟體工程研究所、通信增值業務與終端軟體研究所、軟體測試技術研究所等研發機構,為軟體工程本科及碩士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科研平台。學院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 計劃、國家“十五”攻關項目、科技部、重慶市攻關項目、重慶市科委“重大項目”和重慶市“121”重大示範工程項目等項目十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軍科技進步獎、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和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學院概況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原軟體學院)成立於2002年,是重慶市首家示範性軟體工程學院,是重慶市軟體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和重慶市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2014年4月更名為軟體工程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現設有通信軟體教學研究部、軟體測試教學研究部、數值媒體技術教學研究部、服務外包教學研究中心和軟體工程實驗中心。學院教學實驗設施先進,教學實驗場地約2000平方米,配備有500餘台/套教學實驗設備,擁有惠普公司全套軟體測試平台、五大增值業務開發教學平台、IBMRational平台、數字媒體技術專用開發環境等先進的軟體開發環境,並設有軟體工程、軟體測試、增值業務、數字媒體技術、網路協議等5個專業教學實驗室。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現開設軟體工程本科專業(含通信軟體方向、軟體測試方向、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外語+軟體專業(含英語方向、日語方向,面向服務外包)、軟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與工程碩士近1500人,其中,軟體工程專業(面向服務外包方向)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是高層次、國際化、專業型軟體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目標是培養具有專業的軟體研發能力、較強的國際化適應性和良好的綜合素質的技術人才和技術管理人才。在培養中,學院基於工程教育理念,注重知識與技能、技術與管理、能力與素質的結合,促進學生具備牢固的軟體基礎知識、紮實的軟體研發技能、專業的行業領域認知、真實項目經驗、自主學習創新、團隊合作精神和軟體項目管理技巧。通過多年的探索積累和廣泛的社會需求調研,學院確立了“以外語溝通和編程設計能力為重要基礎、以行業專業知識和軟體工程實踐為技術拓展”的培養方針,在“3+1”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了“外語+軟體”,“軟體+行業”等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
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實行開放式辦學,與國外著名大學和國際知名軟體企業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和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合作,建設校企密切接軌、共同培養的機制和平台,動態追蹤軟體技術和社會需求的新發展,實時更新教育手段和教學內容;在諸如惠普、東軟、中軟等國際國內知名軟體企業建立了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鼓勵學生的創新創業,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學生在各種創新大賽中獲得不凡的成績,也已有在校學生自主創業成功。

學院領導


黨群領導:
程迪祥碩士,副教授。現任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主持學院黨總支全面工作
郭勤碩士,講師。現任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分管學院學生工作、學生科技活動
行政領導:
錢鷹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現任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院長,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張力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學院研究生教育(包括全日制研究生、工程碩士)相關工作、產學研等相關工作
代勁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本科理論教學相關工作、畢業設計、學生科技活動(負責教學組織)
瞿中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實驗實訓、科研、對外合作交流(外事)等工作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軟體工程學院組織機構主要有: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軟體理論與工程系、數字媒體技術系、軟體實驗中心。

專業介紹


軟體工程學院是在我校長期從事網路與通信軟體教學與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的,是重慶市首家示範性軟體工程學院,重慶市軟體人才培養基地和服務外包軟體人才培養基地。學院依託我校信息學科的優勢,依託國內外軟體企業,建立了惠普軟體工程學院等產學研平台,在通信軟體、軟體測試、軟體服務外包、軟體工程實踐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形成了一支由學者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經驗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學院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通信軟體工程中心》,以及空間數據研究所、網路協議分析實驗室、軟體技術開發中心等研發實驗機構,培養軟體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和工程碩士研究生。
為了使培養的學生更好地適應軟體企業的需要,學院加強了教學改革和質量工程建設,獲得了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和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了外語教學和國際合作,開拓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加強了校企合作和企業實訓,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學院對軟體工程專業本科生實施大類培養。前三個學期採用相同的培養方案教學,修滿規定學分后,學生按照規定的程序選擇專業方向,后五個學期按選定方向的培養方案修業。
(標準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理工類)
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學習軟體工程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通過強化國際軟體工程知識體學習,強化外語學習,強化工程實踐培訓,從而培養實用型、工程型和國際化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端軟體人才,能夠在軟體企業、服務外包企業、通信等行業從事軟體開發、管理、維護和應用等工作。
主要課程:面向過程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java開發平台、.NET開發平台、軟體工程、資料庫原理及設計、軟體分析與設計等專業課程;數據通信與技術基礎、通信業務基礎、嵌入式系統及應用、通信軟體實訓、軟體測試方法與技術、軟體測試工具與實踐、軟體測試與質量管理、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與視頻處理、數字媒體編程技術、流媒體開發實訓、企業文化等方向課程。
專業優勢和特色:本專業建立在我校長期從事通信軟體、郵電等企事業管理軟體、電子政務軟體等的研發和教學基礎上,依託通信與信息學科的優勢,以及產學研合作平台,強調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外語能力的培養,突出國際化理念,在通信軟體、軟體服務外包、軟體測試、數字媒體技術等方面具有特色,形成了相應的專業培養方向。
專業培養方向:
通信軟體方向: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好的通信基本知識和通信增值業務軟體的開發能力,可以在通信行業從事相關軟體的開發、管理和維護工作。
軟體測試方向:培養的學生具有軟體開發和測試的基本理論,掌握測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可以在軟體企業和軟體應用部門從事軟體開發、測試和維護工作。
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培養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較強的數字媒體軟體的開發能力,可以在軟體、娛樂、新聞、出版等行業從事遊戲、動漫、數字傳媒等軟體的開發、管理和維護工作。
軟體服務外包方向: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軟體開發能力和對外交流溝通能力,熟悉外包軟體的開發流程和外企文化,可以在服務外包企業、國際化企業從事軟體的開發、管理和維護工作。
就業去向:本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軟體和通信等IT行業、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從事軟體的研發、維護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培養面向當今信息化時代的、從事數字媒體開發與數字傳播的專業人才。畢業生具有信息傳播理論,掌握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手段及相應的創作理念,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與影視設備從事多媒體及影視創作,可在廣告製作公司、遊戲動漫公司、門戶網站公司、音視頻娛樂產品開發與製作公司、電子音像出版社、電視台或電台網站等IT相關領域,從事數字媒體開發、多媒體設計製作、音視頻數字化、遊戲美工、動畫設計與製作、網頁設計與網站維護、信息服務及數字媒體管理等工作。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軟體基礎理論,系統掌握計算機軟體需求、軟體分析和設計、軟體編碼與實現、軟體測試等軟體工程的專門知識和方法,熟悉軟體生命周期和項目管理,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嵌入式軟體和通信軟體等相關領域知識,能夠從事軟體理論研究、軟體系統研發,並應用軟體理論與技術解決其它學科領域的理論研究及應用開發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系統科學概論、高級軟體工程、軟體工程形式化方法、軟體體系結構、軟體開發模式、軟體測試與質量保證、高級資料庫系統技術、可信計算與軟體安全、嵌入式系統設計、操作系統內核與設計原理、計算機圖形學與三維建模、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人工智慧原理、模式識別與機器視覺、移動通信理論與技術、網路計算、物聯網應用技術、雲計算機用技術、協議棧軟體開發、電信運維繫統開發、增值業務系統開發、開放式終端軟體開發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
在軟體工程理論和方法領域,主要從事軟體開發模式、軟體代碼自動生成、從事軟體開發模式、軟體代碼自動生成、可信軟體和軟體測試等方面的研究,在汽車電子和軟體測試等方面注重產學研合作,積累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在通信軟體領域,主要從事移動通信協議棧軟體、下一代移動通信協議、電信運營管理、通信增值業務、移動終端軟體、通信安全軟體等方向的研究,依託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擁有完備的設計、開發和測試平台,為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自主創新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嵌入式軟體領域,主要從事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嵌入式軟體架構及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嵌入式應用軟體、工業通信標準與協議棧軟體、網路化控制系統組態軟體、工業通信網路測量軟體等方向的研究,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和新一代控制系統高性能現場匯流排等方面獲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數字媒體技術領域,主要從事圖像處理、機器視覺、虛擬現實技術、醫學成像、流媒體技術、多媒體處理技術、遊戲軟體、動畫軟體等方向的研究,獲得了一批有特色的成果,正在承擔一系列的國家級項目。
軟體是IT領域中發展最快的產業,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信息化的支柱產業。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解決軟體產業和各行各業高層次工程型軟體人才短缺的困窘,我校依託通信和信息學科的優勢,在軟體學院開展了軟體工程工程碩士學位培養工作,面向全國相關行業招收軟體工程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方向包括軟體分析和設計、軟體測試、軟體維護和應用、軟體過程管理、通信軟體和增值業務軟體開發及應用、圖像處理和識別等。
教學條件:我校軟體工程工程碩士專業由軟體學院承辦。該學院是重慶市首批示範性軟體學院,是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重慶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和軟體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有國內一流水平的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通訊軟體工程中心》。在長期的通信和信息技術領域的教學、科研及開發實踐過程中,在軟體工程領域形成了一批年富力強、富有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
培養目標:依託我校通信和信息學科的優勢,結合國家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信息化建設的需要,為相關行業和企事業單位在職培養實用型、工程型和國際化的高端軟體技術、管理和應用人才,為軟體產業和國家信息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領域範圍:從服務對象而言,軟體工程領域涉及工業、農業、國防、經濟、管理、文化、新聞傳媒等各個經濟和社會領域。從軟體工程技術人員所從事的工作而言,可分為:軟體的理論研究和軟體開發工具與平台等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軟體設計與開發,軟體的製作、測試和質量控制,軟體的工程應用、加密和安全技術管理等。
主要課程設置:公共課包括科學社會主義、自然辯證法、高等工程數學、外語、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等;專業基礎課包括計算機軟體信息技術概論、網路技術、軟體開發技術與工具、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與開發工具、企業管理等;專業課包括軟體結構、軟體測試和質量管理、軟體可靠性技術、軟體加密與安全技術、軟體過程改進與管理(CMM系列),以及根據學習對象確定的其他課程。

學術科研


軟體工程學院研究所(中心、室)概況
軟體工程學院現擁有空間數據研究所、軟體開發中心、網路協議分析實驗室,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人,中青年骨幹教師24人。研究所(中心、室)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多台伺服器,近200台高檔微機。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
空間數據研究所:
空間數據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隸屬軟體工程學院進行建設,支撐重慶市市級重點學科“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研究所以現代空間信息科學理論為指導,主要研究衛星遙感空間信息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並將其和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集成為高速信息數字化科學體系。研究所還致力於建立區域和城市環境資源空間資料庫和實體信息系統,實現環境與資源管理規劃和決策的信息化、可視化、工程化、網路化和社會化。
軟體開發中心
軟體開發中心是以軟體技術研究和軟體開發教育為主的機構。具有軟體互操作性測試平台Interstage V5.0,OASIS的EBXML R&R軟體系統,主要為學生實訓教育、多媒體教育教學資源庫、網際網路教育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
軟體開發中心與軟體開發企業、研究機構等單位保持著密切的合作。中心憑藉軟體工程學院優秀的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以學院教育技術為後盾,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理念為根本,開發出深受學校、師生實用的軟體,中心衷心的希望與各界有識之士建立廣泛深入的合作關係,共同推動軟體開發與推廣。
網路協議分析實驗室
網路協議分析實驗室是軟體工程學院為網路協議模擬教學系統專業講授計算機網路,特別是TCP/IP協議族,提供了一套可視化的實踐教學平台。通過對各種數據幀的靈活編輯、模擬發送、捕獲解析和會話分析,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網路協議的內部原理和運行機制。藉助此平台還可以學習網路程序設計、網路攻防和故障性能分析等相關知識。本系統的實驗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設計分析能力,著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該分析實驗室由硬體和軟體組成,並具有:◆支持多種網路拓撲結構◆支持多種協議解析及模擬◆可擴展系統架構◆支持基礎協議實驗、網路攻防實驗、網路故障實驗、網
絡編程實驗等多種實驗類型系統結構。
項目名稱立項時間項目等級主持人獲獎情況
重慶市學科建設信息系統2010省部級熊仕勇
分散式環境下軟體的可信性監控方法研究2010省部級徐光俠
基於自然光照變化下的人臉識別技術研究2010省部級周麗芳
複雜軟體系統的需求演化模型及分析方法研究2009省部級葛君偉
多維應急通信系統研究與實現2009省部級陶洋
寬頻無線網路QOS接入機制與演演算法研究2008省部級劉宴兵
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及網路業務支撐平台2008省部級熊仕勇
錐形線束CT動態增強圖像重建模型的研究2007省部級錢鷹
基於雲模型的遙感圖像數據獲取研究2007省部級王佐成
基於對象的遙感圖像模糊邊緣檢測研究2006省部級王佐成
新一代(4G)通信網路核心協議和關鍵技術研究2006省部級劉宴兵
下一代網路(NGN)安全性機制的研究2006省部級程迪祥
網路安全中多級訪問控制技術及其應用研究2006省部級張學旺
支持4G的無線網路資源預分配及優化技術研究2005省部級劉宴兵
支付網關安全的關鍵技術研究2005省部級汪林林
網路資源管理及任務調度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2005省部級劉宴兵
基於MASIF規範的網路管理模型的研究2004省部級葛君偉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技術、規範研究及應用2004省部級陶洋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基於TD-SCDMA的4G通信網路動態資源預分配技術2004省部級劉宴兵
基於XML的分散式軟構件技術研究2003省部級葛君偉
重慶市示範軟體工程學院建設2003省部級汪林林
重慶市城鎮地籍資料庫標準2002省部級汪林林重慶市科學進步三等獎
電子政務推進模式及標準規範2002省部級葛君偉重慶市科學進步二等獎
GIS組件庫的開發與應用2002省部級汪林林重慶市科學進步三等獎
基於GIS的校園設施信息管理系統2002省部級王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