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入林
1984年由王童執導電影
《策馬入林》是由王童執導的古裝動作片,馬如風、張盈真、鄧炳辰、王瑞主演。1984年7月13日在東京國際電影節首映。
該片講述了唐末五代時期一股打家劫舍的土匪挾持了一個村長的女兒彈珠,想用她來作談判的條件,威脅村民交出糧食的故事。
策馬入林劇照
他們在用人質交換糧食時被軍隊埋伏圍剿,老大被斬首示眾,弟兄們也死傷了大半,剩下的一群殘兵敗卒展開了一場內部鬥爭。何南接待了老大的位子,因泄憤強暴了彈珠。何、彈之間出現了微妙的愛恨交織的感情。
何南最後計劃再干一票,然後帶著彈珠隱居山林。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何南 | 馬如風 | 土匪 | |
彈珠 | 張盈真 | 村長獨女 | |
烏面 | 鄧炳辰 | 蔡明亮 | |
老酒 | 王瑞 | 土匪 | |
—— | 李文泰 | ||
—— | 丹陽 | ||
—— | 管管 | ||
—— | 何維雄 | ||
—— | 劍龍 | ||
—— | 呂雲保 | ||
—— | 裴德雲 | ||
—— | 楊元璋 | ||
—— | 臧平 | ||
—— | 魏伯勤 | ||
—— | 古軍 | ||
—— | 沙利文 | ||
—— | 陳慧樓 |
職員表
出品人 | 許新枝 |
---|---|
總導演 | 王童 |
製作人 | 徐國良 |
副導演 | 林君城、陳勝昌、江邊 |
監製 | 林登飛 |
美術設計 | 古金田、林崇文、王童 |
造型設計 | 周玲子、陳美惠 |
編劇 | 小野、蔡明亮 |
服裝設計 | 王童、顧昭世 |
原著 | 陳雨航 |
視覺特效 | 郭英俊、孟麒良 |
攝影 | 楊渭漢、李屏賓、張展、林銘國 |
錄音 | 杜篤之、楊大慶、宋泛辰 |
配樂 | 張弘毅 |
劇務 | 陳存道、韋志明、王福生 |
剪輯 | 汪晉臣、陳勝昌、魏明明 |
場記 | 何仁漪 |
道具 | 陳存德、紀興元 |
布景師 | 胡金鐘 |
燈光師 | 王盛、李清福 |
角色介紹
何南
演員馬如風
土匪頭子,因年荒被迫落草
彈珠
演員張盈真
沙河青村村長女兒
策馬入林劇照
作曲:張弘毅
別離了鄉間
告別了爹娘
萬里迢迢
足跡遍天涯
如翱翔之飛鷹
卻尋不著可棲之樹
如暴雨之底雲
卻尋不著可憩之谷
如秋林之落葉
卻尋不著可埋之土
台灣電影金馬獎/Taiwan Golden Horse Film第二十二屆(1985年) | |
---|---|
獎項名 | 獲得者 |
優等劇情片 | 《策馬入林》 |
最佳美術設計 | 王童、林崇文、古金田 |
最佳服裝設計 | 王童、顏昭世 |
亞太電影節/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第三十屆(1985年) | |
---|---|
獎項名 | 獲得者 |
最佳攝影 | 李屏賓、楊渭漢 |
最佳藝術指導 | 王童、林崇文、古金田 |
台灣電影金馬獎/Taiwan Golden Horse Film第二十二屆(1985年) | |
---|---|
獎項名 | 獲提名者 |
最佳劇情片 | 《策馬入林》 |
最佳女主角 | 張盈真 |
最佳美術設計 | 王童、林崇文、古金田 |
最佳服裝設計 | 王童、顏昭世 |
1984-11-19,入選1985年2月在香港舉行的台灣電影節選定八部國片參展
1984-12-14,銷至法國
1985-03-12,獲選參加亞太影展
1985-03-12,代表台灣參加亞太影展
1985-07-10,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工會主任宋楚瑜頒獎中影《策馬入林》一片亞太影展榮獲兩項獎座為國爭光。接受頒獎的有導演王童、男主角馬如風和女主角張盈真
1986-04,赴奧地利參加台北電影周活動
1988-01-29——02-27,參加美國華府舉行的第二屆台灣電影節
1988-09,參加南非舉行的第三屆“中華民國電影展”
策馬入林劇照
《策馬入林》的誕生,無非是給時代情結漸濃的台灣電影,增添了一點古典的暴力與愛情氣氛而已,但卻是新電影時期的大編導王童電影生涯中足以涵蓋其電影美學的代表作品。他以視覺造詣映射的寫實風格,代替了以往武俠片中那般炫目的武打招式,並且運用了極為考究的服裝陳設,以及演員們任意揮灑其自然的演技,將時代的氛圍鋪陳開來。
《策馬入林》是王童對身份認同問題的深刻思考和個人風格的成熟展示。影片無論從故事架構、人物設置還是美術風格上都烙印了王童的印記。片中鬆散的土匪體系與緊湊的家庭體系產生抗衡。這種由家庭身份認同隱喻社會身份認同的藝術手法正是王童隱藏在本片中的深刻主題。王童導演依舊在影片中寄託了個人對台灣的情愫。《策馬入林》是王童導演生涯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也是標榜個人風格的一座里程碑,它的意義不僅限於作品本身,王童因為這部電影開始將藝術的表達深入到台灣本土的骨髓,透晰台灣歷史的筋脈,最終定將建立起包容博大、牢固可靠的身份認同觀念。 (《今傳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