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芬

張松芬

張松芬,別名阿松,藝名可九,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培豐鎮長流村人,清光緒間生於木偶世家,畢生從事木偶表演,對永定木偶戲的發展作出了許多貢獻。

目錄

正文


張松芬
張松芬(1905~1950),別名阿松,藝名可九,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培豐鎮長流村人。清光緒間生於木偶世家。6歲即隨父學藝,14歲正式拜大排“老隆順”班主丘三滿為師。由於倒嗓,專攻木偶提線,苦學5年,技藝遠勝儕輩。還諳熟各種唱腔,鑼鼓和許多傳統劇目的情節與表演要領,登場演出格外得心應手。學成出師即自行組織“正明鳳堂”長年走村串鄉,藝術日益精進,時有創新。
松芬畢生從事木偶表演,對永定木偶戲的發展作出了許多貢獻。
努力扶助木偶戲班的發展,繁榮木偶表演事業。先前,永定木偶戲班寥寥可數,松芬建班聲譽鵲起后,即通過藝術交流和經濟資助,扶持兄弟子侄陸續成立“新明鳳堂”、“老明鳳堂”等戲班,還幫助長流大排等地木偶戲藝人先後辦起“老彩鳳堂”、“榮華堂”等20餘個戲班,從藝者達300餘人。其中有些戲班遠赴漳州、粵東演出,甚受歡迎。
積極創新,提高木偶表演藝術水平。永定木偶戲表演原都比較粗疏單調,松芬從藝后,借鑒外江戲的精華,全面改進木偶戲表演,藝術面目為之一新。如唱腔以皮簧融會本地民間樂調,道白則中州韻結合本地方言,大大提高了唱和說的表現能力,而又突出了地方特色。尤其是提線,他深入研究漢劇名角的表演,精心改進提線工藝,讓木偶做出許多細膩生動極具典型性的高難度動作來,以表現角色性格和種種深刻、複雜、微妙的思想感情,傾倒了無數觀眾。他一生表演傳統劇目500多個,其中最富有創造性的膾炙人口的有20多個,對後代藝人影響很大。
熱心培育人才,卓有成效。他20歲開始組班帶徒,二十餘年中授徒百人以上,大都成才。高足張美全(藝名學老妹),建國後任永定木偶劇團團長,1956年與上杭、連城藝人組成龍岩專區木偶劇團赴上海參加華東戲曲會演,轟動一時,他在《大名府》中操縱的特技項目,深得師傳,榮獲大會特技獎。
1950年5月,松芬以45歲英年病逝,木偶藝人和廣大觀眾無不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