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磧
冰川消融后堆積形成的地質風貌
冰磧,又稱冰磧丘陵,是指任何一種冰川消融之後,在表磧內磧中的磧幾乎都沉流到冰川的谷底,和底磧合稱為基磧,這些冰磧沉積物隨著時間流逝,跟著谷底的地形和強風,逐漸變成高低起伏的大小丘陵,因此稱為“冰磧丘陵”。冰川越大,丘陵就越大,如大陸冰川。
冰川終磧
冰川岩石碎塊稱磧,冰川磧,冰川底底磧,冰川側側磧。側磧靠近坡,碎石岩塊源豐富,側磧,左右二夾峙冰川巍巍城牆。冰舌端,二側磧交匯,連環形終磧。終磧城堡,拱衛冰川,攀登冰川,必須首登臨終磧,近冰川。終磧達二百餘米。冰川終磧,迅速退迅速冰川終磧,冰川停頓,造終磧。冰川匯合,鄰側磧合磧。樹枝狀谷冰川磧,整冰川呈黑狀。
冰川中磧
冰川側磧
冰川的堆積作用是指冰運物的堆積過程。冰川搬運力隨其消融而逐漸減弱時,冰運物便逐漸堆積下來。向下流動的冰川,當其能量逐漸減弱,流動變慢,最後在冰川末端停滯。而上游段冰川冰所攜帶的岩屑隨著冰川運動而源源不斷被輸送,在冰川消融下,冰川末端大量冰川岩屑脫離冰體而堆積下來,形成不同形態的堆積體。
冰磧是冰川搬運和堆積的主要物質,也是冰川改變地球面貌的證據之一。
根據冰磧物在冰川體內的不同位置,可分為表磧、內磧、底磧、側磧、中磧、前磧和終磧。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磧,夾在冰川內的叫內磧,分佈在冰川底部的叫底磧,分佈在冰川邊緣的叫側磧,兩條冰川匯合后,側磧合併構成中磧;位於冰川邊緣前端的冰磧物,叫做前磧;隨著冰川向前推進在冰川末端圍繞冰舌的前端的冰磧物,叫終磧(尾磧)。
冰川底磧
冰川內磧
2.大小混雜,缺乏分選性,經常是巨大的石塊和細微的泥質物的混合物;
3.碎屑物無定向排列,扁平或長條狀石塊可以呈直立狀態;
4.無成層現象;
5.絕大部分稜角明顯;
6.有的角礫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8.含有適應寒冷氣候的生物化石,如寒冷型的植物孢子等。
隨著冰川的衰退,冰川攜帶的冰磧物就相應地被堆積下來。當冰川的冰雪積累與消融處於相對平衡階段時,冰川邊緣比較穩定,冰川源源不斷地將上游的表磧、中磧、內磧等各類向下游運送,直至冰川末端堆積,部分底磧還沿冰川前緣剪切滑動面上移,它暴露冰面,當冰體消融后也堆積於冰川邊緣地帶若冰川迅速消退,冰體大量融化后,表磧、中磧、內磧等各種冰磧物就地墜落,即運動冰磧轉化為消融堆積冰磧,從而形成了各類冰磧地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