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獸不可與同群

戰國前期孔子創作的文言文

《鳥獸不可與同群》是一篇古代的文言文。

作品原文


長沮、桀溺耦而耕①,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②?”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③?”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④,豈若從辟世之士哉⑤。”耰而不輟⑥。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⑦:“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⑧?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⑨。”

作品註釋


①長沮,桀溺:“長”,個頭高大。“沮(jù句)”,沮洳,泥水潤澤之處。“桀”,同“傑”。身材魁梧。“溺”,身浸水中。這是兩位在泥水中從事勞動的隱者。長沮、桀溺,都是形容人的形象,不是真實姓名。耦(ǒu藕):二人合耕,各執一耜(sì四),左右併發。
②執輿者:駕車的人。此指孔子。本來是子路駕車的,因下車問津,所以由孔子代為駕車,孔子便成了“執輿者”。
③與:通“歟”。嗎。
④且:而且。而:同“爾”。你。避人之士:躲避人的人。指孔子。孔子離開魯國,到處奔波,躲避與自己志趣不合的人,不同他們合作,故稱。“辟”,同“避”。
⑤辟世之士:避開整個社會的隱士。⑥耰(yōu優):古代農具,用來擊碎土塊和平整土地。這裡指用耰撥土去覆蓋種子。輟(chuò綽):停止,中止。
⑦憮(wǔ午)然:悵惘失意的樣子。
⑧斯人之徒:指世上的人們,現實社會的那些從政者,統治者。
⑨與:相與,參與。易:變易,改革。

作品評語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關於社會改革的主觀願望和積極地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孔子就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知辛苦地四處呼籲,為社會改革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