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強

成都理工大學

曾國強,男,漢族,福建福鼎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1980年7月生,2005年7月參加工作現擔任任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副院長。2008年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核資源勘查與核工程博士專業,2005年任教於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2010年受聘為中國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對地觀測實驗室客座研究員。

獲獎情況


2006年6月獲得“一專多能”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第1);2006年1月獲《地學核分析與檢測理論,儀器開發與應用》教育部進步一等獎(持證);2010年10月獲《地-空界面地球物理氡場及在資源與環境中應用研究》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第九); 2016年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社會任職


現任四川省自動化與儀器儀錶常務理事、四川省電子學會理事、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賽區評審專家、四川省環境科學學會環境輻射專業委員會專家。

研究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近60餘篇,SCI論文11篇,EI論文4篇,個人專著2本,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主要從事核地球物理的理論研究,應用教學,教研工作和核輻射探測與核電子學研發工作。先後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伽馬能譜測量系統”,“放射性氣體\氣溶膠在線連續監測儀”,“新一代手提式X射線熒光分析儀器”、“海底X射線熒光探測系統”、“攜帶型多參數岩心伽馬掃描儀”、“微束微區X射線探針分析儀”、“X熒光測井儀”、“伽馬測井儀”、“輕便型宇宙中子測量儀”、“地面伽瑪能譜儀”、“瞬時測氡儀”、“伽瑪輻射儀”、“fA級微弱電流測量儀”、等放射性測量儀器及“96通道微震監測儀”、“24位解析度極譜分析儀”、“多參量滑坡泥石流監測預警系統”、“橋樑安全綜合監測預警系統”、“金屬探測安全檢測門”、“彩信視頻監控的安防系統”行業應用類產品,並定型批量生產。除開發了多種核儀器以外,還在數字核信號採集與信息處理、低雜訊複位型電荷靈敏放大器、快速放大器、低抖動時間間隔分析、高解析度X射線探測器、微型攜帶型X光管、高解析度氣體探測器等核心技術與部件研發領域具有豐富經驗與工程經歷。承擔十一五、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420專項1項,地質調查項目3項,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項,四川省傑出青年科技基金資助1項,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青年創新基金項目1項,地學核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1項,其他橫向委託課題17項。主研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4項,橫向委託項目2項。
長期從事於核輻射探測與核電子學;核地球物理勘探儀器開發,在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科研項目及成果: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航空伽馬數字能譜儀的實時核信號處理演演算法研究”,課題編號:40904054,2009.1~2011.12,項目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字核信號鏈的實時重構技術研究”,2015.1~2018.12,項目負責人;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青年基金項目:“全自動航空物探收錄系統的預研究”,課題編號:2010YFL07,2010.12~2012.12,項目負責人;
四川省科技廳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基於無線感測網的多參數橋樑綜合安全監測系統設計”,課題編號:2011FZ0064,2011.12~2013.12,項目負責人;
十一五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航空伽馬能譜勘察系統”課題編號2006AA06A207-03,專題:“航空伽瑪能譜勘查系統軟體開發”專題編號:2006AA06A207-03-03,專題:“航空伽瑪能譜高速數據採集與轉存硬體設計”專題編號:2006AA06A207-01-02,2006.12~2011.12,專題負責人;
戰略性先導科技項目(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橫向合作項目):放射性氣體氣溶膠在線連續監測儀,2013.7~2014.7,項目負責人;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高精度能譜探測儀器開發”子課題《全數字化射線能譜採集器》,課題編號:2012AA061803-05,2012.12~2016.12,子課題項目負責人;
獲得了多項獎勵如下:
教育部進步一等獎,《地學核分析與檢測理論,儀器開發與應用》,2006.01持證;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地-空界面地球物理氡場及在資源與環境中應用研究,2010.10,排名第9;
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一專多能”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2006.12,排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