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

佛學術語

佛教詞語。全稱清凈土、清凈國土、清凈佛剎。又作凈剎、凈界、凈國、凈方、凈域、凈世界、凈妙土、妙土、佛剎、佛國。指聖者所住之國土也。無五濁之垢染,故云凈土。梁譯《攝論》卷八中記載:“所居之土無於五濁,如彼玻璃珂等,名清凈土。”《大乘義章》卷十九中說:“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雲佛國,或雲佛土,或復說為凈剎、凈首、凈國、凈土。”因為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因此也就有十方無量的凈土。例如彌勒凈土、彌陀凈土、藥師凈土、華藏凈土、維摩凈土。

狹義的凈土專指西方極樂凈土,這是因為在中國及日本、韓國特別弘揚彌陀思想之故。又因《大方廣佛華嚴經》《阿彌陀經》等諸經的推崇及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有“諸經萬論,導歸極樂”的“統攝八宗”的趨勢,因此,以彌陀思想為主的凈土宗在中國及日本、韓國的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凈土宗從廬山慧遠大師倡導凈土思想,歷經北魏曇鸞、唐朝善導、道綽、慈愍等大師的推弘,隨著時代的發展,愈為後代人所喜愛,和禪宗一樣,成為影響中國佛教、民間信仰最深遠的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