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車村

大車村

大車村隸屬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歷史上,大車村人尚武崇文,人才輩出,並留下一段段歷史掌故,散失在村內的大街小巷裡。但隨著年代的久遠,大車村很多年青人已不知道村中厚重的歷史,為此,大車村委組織幾位德高望重的“老族長”,合力把大車村悠久的歷史挖掘出來,整理成文字資料保存下來,並同步規劃興建綜合文化會堂,將村中歷代湧現出的歷史文化名人、史跡全部展示出來,從而撥動大車青年人的歷史記憶,更好地傳承、尊重歷史。

基本概況


大車村位於南朗鎮政府西北偏北方,距約3公里。地形呈似長方形狀。村委會轄區面積約2146.5畝,現有農田面積約430畝。現大車村委會轄下湖溪里村民小組。至2010年底,戶籍人口1204人,共427戶,其中農業人口978人,外來人口3840人。位於村西北面的蒂峰山,山上建有清代古迹石仔廟,凡初一、十五及重陽節,附近村民多到此山登高遊覽,近年來更吸引中山市各地群眾前來燒香拜佛,是大車村一標誌性旅遊景點。

人文歷史


大車村
大車村
開村八百餘年曆代人才輩出 大車村開村距今已879年歷史,始祖來自珠璣巷,世代繁衍至今已是29 傳人。歷代,大車人尚文崇武,才子名人輩出,僅宰相就出了3個、狀元有18個之多,並留下了蒂峰公園、林氏大宗祠等著名的古舊建築。據大車村老一輩人介紹,過去,大車村的林氏大宗祠延伸到南溪祖廟門口的一段路子,更是樹立了長長一排高中科舉的花崗岩石碑,向後人顯示顯赫家世,光宗耀祖。到了新春元旦傳統節日,村中威望高的族人,便把歷代“進士”、“文魁”、“舉人”、“武魁”等大型橫匾,搬到村內的20間祠堂里懸掛一段時間,從而教育後人承前啟後。但歷經多次政治的洗劫,這些寶貴的文物大部分被拆除,僅有一小部份石碑、牌匾“搶救”保存了下來。

飄泊紀實


到了近代,大車村還湧現了碩士、科學家、抗日英雄等傑出人物一批,他們有的已去逝,有的尚健在,大車村人並沒忘記他們,眼下,在大車蒂峰公園,就專辟出“詩書畫廊”陳列他們的事迹。大車曾出現兩次“打工潮”歷史上,大車村曾出現兩次打工潮。第一次是清朝末年,大車村一些村民飽受封建社會的剝削,紛紛出賣勞力,甘願被“賣豬仔”到美國、馬來西亞、秘魯等地當苦力,這次打工潮出外的大車青年,絕大部分隨著“飯碗”定居當地,並開枝散葉,於是,大車村又成著名的僑鄉。
大車村第二次打工潮出現在民國初期,軍閥混戰,餓殍遍野,大車村一班青年為求得溫飽,便投奔唐山、上海、武漢等地打工又或投資小本生意,並在當地落葉歸根,於是,早期大車村又成了一條“打工村”。據大車村一些老人家說,這次打工潮出去的青年有相當一部分是去了唐山修建鐵路,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與唐山鐵路結緣?很多老人家已說不清這段歷史細節了,因為這班青年出去后,僅得一位鐵道工人告老還鄉,而且回鄉不久便去世了,因此,關於這段歷史,即使是大車最老的“族長”,也知之甚少。 “九旬長老”被歷史感動編寫村史 大車厚重的歷史,感動了村中幾位已過九十歲的“老族長”。這幾位老族長分別是93歲的林啟漢、91歲的林華章、90歲的林信財,他們先後當過老師或是村幹部。多年來,他們眼看大車的歷史掌故散失在大街小巷裡,但隨著老一輩紛紛仙游,這些歷史掌故也將隨之“入土”,深感可惜之餘,便不顧年邁,多年義務執筆,從老一輩身上采寫、搶救了大量村史。

經濟發展


到了近年,隨著這幾位“老族長”年事已高,日顯力不從心,便又找到林玉明這位退休醫生“接筆”,續繼把面臨斷層的歷史接駁好。採訪中,林玉明告訴記者,大車的先人奮發圖強,開拓精神可嘉,這使他很感動,為此,退休之後,幾乎所有時間,他是在編寫村史。林玉明說,他還有很多歷史題材有待挖掘,例如大車的民間藝術、體育、教育等,為此,他將逐步系統地把這些史料編寫出來。此外,為了把大車村的歷史介紹到海外,林玉明還經常向《南朗僑刊》供稿,從而讓更多海外華僑認識大車。規劃興建綜合文化會堂展示歷史“大車村有三分之一是華僑,並經歷了紅色年代的激情歲月和改革開放的艱苦奮鬥,但村中很多年青人出外打工或創業,對村中厚重的歷史了解不多,為此,村政府除組織幾位‘老族長’編寫村史之外,還規劃投資興建綜合文化會堂,將村中歷代湧現出的歷史文化名人、史跡全部展示出來。”在大車村政府,許燕瓊書記告訴記者,規劃興建的大車綜合文化會堂集文化娛樂、辦公、展示於一體,擬定佔地1500平方米,預計投資150多萬,預期明年動工。綜合文化會堂竣工之後,村政府將以圖片、文字、實物的形式,把大車800多年歷史展示出來,從而帶給村民不同時空的記憶體驗,而大車村又從另一個角度,保留住了極具價值的歷史文獻,從而撥動大車人更好地傳承、尊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