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

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

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是黃河中游地區水土保持工作高層次議事、協調、組織、決策機構。其職責是研究確定黃河中游地區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方略和發展思路,總結工作經驗,推廣先進治理技術,就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重大關鍵問題,提出政策性措施與對策,協調促進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發展。

概述


1964年8月,根據國務院譚振林副總理的批示,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在西安正式成立。1969年9月20日因機構精簡,根據國務院通知要求,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一度撤銷。八十年代,為了加強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於1980年5月19日,重建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從1980年至1994委員會成員共進行了三次調整。現任的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主任委員由陝西省省長賈治邦兼任,副主任委員由國家計委副主任劉江、水利部副部長鄂競平兼任。委員有:山西、內蒙古、青海、寧夏、河南、陝西的分管副省長(副主席)、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水利部、國家計委、財政部和農業部有關司的負責人。委員會的秘書長由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兼任,委員會辦公室設在黃委會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由局長周月魯兼任辦公室主任。委員會明確規定:今後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如有人事變動,由接替該職務的同志遞補。

召開的會議


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至今共召開了七次會議。

第一次會議

於1981年11月1日至6日在西安召開。會議總結回顧了30年來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績和經驗,分析了水土保持的現狀,提出了"治理與預防並重,除害與興利結合: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並重,喬灌草結合,草灌先行:坡溝兼治,因地制宜:以小流域為單元,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綜合治理,集中治理,連續治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會議

於1986年12月1日至5日在西安召開。會議分析了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保持工作發展情況,研究確定了“七五”期間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是“提高質量,穩定速度,突出效益,堅決保護”。

第三次會議

於1996年2月14日至15日在西安召開。會議回顧總結了"八五"以來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情況,提出了“九五”計劃要點,安排了1996年的工作。會議提出了:“九五”期間,每年治理1.21萬平方公里的目標任務。

四次會議

於1997年5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全國第六次水土保持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以來的工作,安排部署1997年的工作,重點研究了如何貫徹落實鄒家華副總理的批示精神,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快黃河中游水土保持步伐的問題。會議通過了呈報國務院的《關於加強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報告》。

第五次會議

於1998年6月15日在甘肅省蘭州市召開。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全國九屆人大會議精神,落實江總書記“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重要批示,總結了1997年黃河中游地區水土保持工作,研究了《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建設規劃》,對1998年及今後一個時期黃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提出的奮鬥目標是:水土保持10年初見成效;30年大見成效。

第六次會議

於2001年6月19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西部大開發與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精神,總結回顧了“九五”期間,特別是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以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研究確定了“十五”期間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安排部署了近期的工作任務。會議提出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和保護的總體目標是:用大約50年的時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監測和保護體系,使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基本得到治理,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第七次會議

於2003年11月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全面啟動並加快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建設。主要任務是:總結交流黃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以來的工作經驗,重點研究部署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啟動黃土高原淤地壩工程項目,整體推進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會議確定的近期基本思路是: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以改善生態環境、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水土流失治理為核心,以淤地壩建設和退耕還林為重點,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綜合治理,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總體目標任務是:力爭用五到十年時間,使黃河上中游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0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1萬平方公里,建設淤地壩6萬座,初步建成25條重點支流(片)較為完善的溝道壩系,新增壩地270萬畝,退耕1200萬畝陡坡地,封禁保護2000萬畝,基本遏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
第八次會議
於2005年9月13至14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治理水土流失,構建和諧社會。主要任務是:總結交流1999年以來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經驗,分析面臨的新形勢,研究確定“十一五”期間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安排部署近期重點工作,討論呈報國務院的《關於加快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建議報告》。會議確定的近期基本思路是:“十一五”期間,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方針,進一步加大預防保護力度,強化監督管理工作;強力推進淤地壩工程建設,加快多沙粗沙區治理;繼續搞好重點工程,推進區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大力開展基本農田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科研工作,提高科技支撐水平。通過綜合治理,遏制人為水土流失,為區域經濟發展、黃河治理開發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支撐和保障。
第九次會議
於2007年9月7日在寧夏自治區銀川市召開。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淤地壩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主要任務是:總結2003年第七次會議全面啟動淤地壩建設和第八次會議以來的水土保持工作,分析新的形勢和任務,部署今後兩年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大淤地壩建設與管理力度,加快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步伐。主要目標任務是:認真落實《黃河近期重點治理開發規劃》和《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淤地壩規劃》,堅定以淤地壩為重點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目標不動搖,確保到2010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1萬平方公里,建設淤地壩 6萬座,初步建成25條重點支流(片)較為完善的溝道壩系,新增壩地270萬畝,退耕1200萬畝陡坡地,封禁保護2000萬畝,基本遏制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到2015年,建設淤地壩10.7萬座,年減少入黃泥沙3億噸,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防治大見成效,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農業生產能力、農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建設淤地壩16.3萬座,年減少入黃泥沙達到4億噸,黃土高原以壩地為主的基本農田大幅度增加,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實現黃河長治久安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