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傷

電擊傷

電擊傷俗稱“觸電”,是指超過一定極量的電流通過人體產生的機體損傷或功能障礙。常見原因有身體意外接觸電源,如缺乏電學知識、違反用電操作規程或電器漏電;風暴、雷擊或火災時意外觸電或電擊。電擊傷損傷的嚴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不一,局部皮膚可被電火花燒灼至焦黃色或灰褐色,甚至局部炭化,電流通過人體可引起肌肉強烈收縮,傷后出現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等,部分人甚至會昏迷,心跳、呼吸驟停甚至死亡。發生電擊傷需立即脫離電源,進行搶救,有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等。電擊傷可引起高鉀血症、脊柱壓縮性骨折,甚至會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如失明、耳聾、癱瘓等,部分患者未及時搶救,可導致心臟驟停,最終死亡。電擊傷的預后與電流性質和頻率、電流的強度、電壓的高低、接觸部位的電阻大小和時間長短,以及是否及時搶救、治療和損傷嚴重程度有關,一般較輕的電擊傷,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急診科、燒傷科

病因


● 電擊傷常見原因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主觀因素:

● 在工作中沒有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用電制度。
● 日常生活中缺乏用電知識或疏忽大意。

客觀因素

● 高溫、高濕度場所、腐蝕性化學車間,多雨季節等,使電氣絕緣性降低,發生漏電。
● 電器及線路老化未及時維修。
● 暴風雨掛到電線桿,電線斷裂下落。
● 火災時電線燒斷或雷電擊中。

癥狀


● 電擊傷的臨床表現一般分為全身表現和局部表現。

全身表現:

● 面色蒼白
● 四肢軟弱
● 頭暈
● 呼吸麻痹
● 心臟驟停
● 電性昏迷
● 血管壁損傷

局部表現:

● 皮膚燒傷
● 肢體癱瘓
● 耳鳴
● 眼花
● 聽力障礙

檢查


● 血常規檢查、心電圖檢查可協助診斷電擊傷。
● 血生化檢查
● ● 通過血生化檢查,可判斷肝、腎、心肌的損傷程度。
● 心電圖檢查
● ● 通過心電圖的波形改變,可判斷是否發生心律失常和心臟停搏。

診斷


● 醫生通過詢問電接觸史、臨床表現來確診。
● 患者有明確的電接觸史。
● 突然出現觸電性昏迷、呼吸抑制、心臟驟停、皮膚灼傷等臨床表現。
● 血生化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肌紅蛋白不同程度升高。
● 心電圖檢查: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心律不齊及各種傳導障礙。

鑒別診斷


● 電擊傷一般不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醫生根據電接觸史和癥狀就可排除其他疾病,發生電擊傷,身邊人應迅速幫助其切斷電源;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CPR;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求救。

治療


● 發生嚴重的電擊傷需立即脫離電源進行急救,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高壓氧治療、清創等。

現場急救

● 立即斷開電源或用不導電的物體移除電源。
● 呼吸心臟驟停者進行心肺復甦。

藥物治療

● 補液:醫生會根據患者燒傷面積計算補液量。
● 糾正內環境紊亂,保護臟器功能,補液促進代謝,防止發生急性腎小管阻塞性腎損傷等。
● 抗感染:早期根據病原菌可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左氧氟沙星等進行抗感染治療。

高壓氧治療

● 將患者置於高壓氧艙,起到抑制厭氧菌、改善腦細胞缺氧、水腫的作用,提高血氧含量,可有效改善癥狀。

清創

● 燒傷部位應消毒包紮,減少感染,待壞死區域邊界明確后清除局部壞死組織,若大塊軟組織水腫壞死,應酌情及時進行筋膜松解減壓,改善遠端血運,同時抬高患肢利於血液循壞。

危害


● 身體某部位直接接觸電流或被雷電擊中,電流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臟時,可引起呼吸抑制、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而死亡。若電流局限於一側肢體,可造成局部皮膚、肌肉、神經等的燒傷,甚至發生肢體癱瘓。

預后


● 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搶救、病情嚴重程度等有關。
● 輕者經過及時搶救,後期治療可挽救生命,但可能會留有後遺症。
● 重者或未經及時搶救,可迅速出現心臟驟停、呼吸抑制而死亡。

預防


● 普及用電知識,用電時規範操作,普及觸電現場急救方法。
● 定期對線路和電器設備進行檢查和維修。
● 避免帶電操作,救火時先切斷電源。
● 雷雨時切忌在田野中行走或在大樹下躲雨。
● 醫療用電器儀錶應使用隔離變壓器,降低漏電電流。
● 高壓電周圍應配置防護欄,並有明顯警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