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教學法

德國戚勒和萊因提出的教學理論

五段教學法是指德國教育家戚勒和萊因基於赫爾巴特的形式教學階段而提出的教學理論。戚勒將赫爾巴特形式教學階段的第一階段——“明了”發展為“分析”、“綜合”,從而形成分析、綜合、聯想、系統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學校推行。繼而萊因又將赫爾巴特的“明了”發展為“預備”和“提示”,並將赫爾巴特所稱的“聯想”改為“聯合”,“系統”改為“總結”,“方法”改為“應用”,構成預備、提示、聯合、總結和應用五段教學法。

基本介紹


(1)預備:喚起有關的舊觀念,以引起對新知識的興趣;(2)提示:講授新教材;(3)聯想(比較與抽象):對新舊知識進行分析比較,使之建立聯繫;(4)總括:得出結論、定義或法則;(5)應用:運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則解答課題或練習。這個學派試圖把教學階段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使教學能按照合理的步驟進行。但由於他們把教學階段看成是獨立於教學內容以外的東西,認為任何傳授知識的課都應當按這樣的公式進行,便陷入形式主義。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盛行於歐美各國;清末傳入中國,曾對中小學教學有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