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東華理工大學(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簡稱“東華理工(ECUT)”,創辦於1956年,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111計劃”入選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是中國人民海軍士官選拔培訓基地,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才培養基地。

東華理工大學原名為華東地質學院,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太谷地質學校。1958年遷址太原並更名為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本科);1959年遷至撫州,更名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1978年名為撫州地質學院;1982年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先後併入,在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基礎上設南昌校區。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2010年,東華理工大學主校區遷至省城南昌。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南昌和撫州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500餘畝;在校生2.3萬餘人;有教職員工2800餘人;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工程學、化學進入ESI全球排名1%;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專業學位碩士點,72個本科專業。

歷史沿革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20世紀50年代中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決策。為了解決尋找鈾礦的技術人員問題,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於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創立了太谷地質學校。
1958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質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校址由山西省太谷縣城遷往省會太原市。
1959年9月,二機部(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決定,學校遷至江西省撫州市,校名改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本科)。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1969年至1973年受“文革”的影響,學校停辦。
1974年,開始籌建復校。其間培養了三屆中專生。
1978年4月,復辦大學,校名為“撫州地質學院”。
1982年1月,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
1999年4月,軍工院校管理體制改革,學院由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轉屬地省管理,實行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體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
東華理工大學 廣蘭校區
東華理工大學 廣蘭校區
2002年1月,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併入華東地質學院;4月,經教育部批准,華東地質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
2003年,撫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
2005年,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國防生後備軍官選拔基地。
2006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江西省政府雙方簽訂了共建東華理工學院協議,東華理工學院國防科技學院同時掛牌成立。
東華理工大學 廣蘭校區
東華理工大學 廣蘭校區
2007年1月,經專家組討論通過,同意東華理工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5月18日,正式掛牌,成為東華理工大學。
2009年7月,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江西省政府共建東華理工大學。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北京簽署了共建東華理工大學協議。
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3年5月,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與江西省政府在南昌舉行共建東華理工大學簽字儀式。
2014年12月19日,東華理工大學與撫州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東華理工大學撫州師範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2015年10月,原英文校名“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ECIT)更名為“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ECUT);校訓由“明德厚學,愛國榮校”變更為“敦本務實,崇義奉公”;校風由“實事求是,艱苦奮鬥”變更為“明德厚學,愛國榮校”。
2017年2月,東華理工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8月,學校入選2017年度“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7月,經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文,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擴建工程項目正式獲批;10月,東華理工大學與撫州市人民政府就撫州新校區建設等項目簽訂合作協議。
2020年9月,東華理工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再創歷史新高,立項總數達73項,在人才項目上實現新突破,首次獲批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總數較2019年同期增長15.8%,位列全省高校第二。
202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 年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審核結果,東華理工大學的三個專業: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核科學與技術通過了審核。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東華理工大學 校園風光
東華理工大學 校園風光
截至2021年1月,學校設有20餘個教學單位,有72個本科專業。
學院名稱專業名稱科類學制(年)辦學地點
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勘查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城鄉規劃理工5南昌校區
旅遊地學與規劃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旅遊地學方向)理工4南昌校區
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地球物理學理工4南昌校區
測控技術與儀器理工4南昌校區
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環境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測繪工程學院測繪類(含測繪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專業)理工4南昌校區
土地資源管理理工4南昌校區
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應用化學理工4南昌校區
化學工程與工藝理工4南昌校區
生物技術理工4南昌校區
材料科學與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核工程類(含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理工4南昌校區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自動化理工4南昌校區
機械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智能製造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機械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理工4南昌校區
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工4南昌校區
通信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理工4南昌校區
網路空間安全理工4南昌校區
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應用、大數據管理與工程方向)
理工4南昌校區
數學與應用數學(含金融、軟體設計方向)理工4南昌校區
物理學(光電、應用物理方向)理工4南昌校區
統計學(經濟統計、大數據分析方向)理工4南昌校區
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工程管理理工4南昌校區
土木類(含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理工4南昌校區
軟體學院網路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軟體工程(Web系統開發、大數據分析、移動軟體開發)理工4南昌校區
物聯網工程理工4南昌校區
軟體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理工4南昌校區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含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專業)文理4南昌校區
國際經濟與貿易文理4南昌校區
文法學院漢語言文學(對外文化交流方向)文理4南昌校區
法學文理4南昌校區
廣告學文理4南昌校區
外國語學院英語(外貿方向)文理4南昌校區
日語文史4南昌校區
撫州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師範類)文史4撫州校區
漢語言文學(師範類)文史4撫州校區
英語(師範類)文理4撫州校區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體育4南昌校區
藝術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類(含音樂學聲器樂、音樂表演聲器樂專業)藝術4撫州校區
舞蹈學藝術4撫州校區
設計學類(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專業)藝術4南昌校區
國防教育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理工3撫州校區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會計文理3撫州校區
職教本科合作實驗班材料科學與工程理工4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職教本科合作實驗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工4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師資隊伍

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東華理工大學(南昌校區)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教職員工2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9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50餘人,教授、副教授650餘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雙聘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江西“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雙千計劃”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井岡學者”,江西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一批學術領軍人才。學校聘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總統顧問等200餘名中國國內外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兼職或客座教授;擁有省級教學團隊7個。
全國優秀教師:孫占學、樂長高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孫占學、陳煥文、樂長高、程朋根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陳煥文、樂長高
江西“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孫占學、鄧居智、陳煥文、黃國林、劉雲海、劉峙嶸、羅峰、那兵、魯鐵定、王樂洋、王澤文、顏七笙
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孫占學、鄧居智、陳煥文、樂長高
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陳煥文、樂長高、劉雲海、劉峙嶸、那兵、王澤文
江西省“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樂長高
江西省教學團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地球物理學教學團隊、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工商管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核分析化學課程創新”教學團隊、“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教學團隊等

學科體系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5個,“十三五”江西省高校一流學科3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核技術及應用、核燃料循環與材料、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核安全與核應急技術、放射化學
江西省高校一流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博士學位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名稱學科所屬門類學位類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工學博士特需項目
碩士學術學位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名稱學科所屬門類學科類型
法學法學碩士一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一級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文學碩士一級學科
數學理學碩士一級學科
化學碩士一級學科
地理學碩士一級學科
地球物理學碩士一級學科
地質學碩士一級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學碩士一級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碩士一級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一級學科
土木工程碩士一級學科
水利工程碩士一級學科
測繪科學與技術碩士一級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一級學科
核科學與技術碩士一級學科
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一級學科
工商管理管理學碩士一級學科
公共管理碩士一級學科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
碩士學位授權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法律
教育教育管理
學科教學·語文
學科教學·數學
學科教學·化學
學科教學·生物
學位教學·英語
城市規劃
電子信息
機械
材料與化工
資源與環境
能源動力
土木水利
工商管理
會計
藝術

人才培養

質量工程
東華理工大學-櫻花園
東華理工大學-櫻花園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有13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本科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項目、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高水平教學資源和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獲批碩士、本科層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領域(專業)國家級10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資源勘查工程、測繪工程、應用化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球化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物理學、核工程與核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軟體工程、市場營銷、財務管理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放射性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項目:工業CT虛擬模擬實驗項目
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國文化概況(英)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軟體工程、測繪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測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
國防軍工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應用化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測繪工程、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安全、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勘查技術與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土地資源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地球物理學、生物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電子信息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統計學、環境工程、土木工程、英語、漢語言文學、通信工程、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地理信息科學
省級本科品牌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應用化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測繪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會計學、市場營銷、土地資源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法學、地理信息科學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電子信息類嵌入式系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核地學類應用開發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等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1月,近年來,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5項。2019-2020學年,學校教師主持獲批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項,主持建設的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48項,建設經費達59.90萬元。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學校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餘個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台;擁有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1個,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6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質譜科學與儀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及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平台:“放射性地質與勘探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核技術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參比實驗室、江西省數字國土重點實驗室、鈾資源勘查與開發江西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核資源與環境工程技術中心、江西省防震減災與工程地質災害探測工程研究中心、放射性地質與勘探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教育部核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核輻射探測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流域生態與地理環境監測重點實驗室、江西省核地學數據科學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核能安全與輻射監測技術及儀器創新團隊
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質譜科學與儀器教育部創新團隊
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團隊: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研究創新團隊
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核資源勘查與方法研究、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質譜科學與儀器、聚合物先進材料與加工、核化學與核燃料技術、核能安全與輻射監測技術及儀器

科研成就

截至2021年1月,近年來,學校年均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先後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重點項目、聯合基金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等重大項目;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獎70多項。
國家級及重點省部級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來源
我國核資源循環經濟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我國核資源需求峰值預測及分析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農產品價格波動、傳導與調控——基於中國油脂產業鏈的實證分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可持續利用視角下鈾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能源結構調整背景下我國鈾資源安全態勢與保障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生態文明視角下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江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我國核電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及協同治理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糧食主產區目標價格政策的糧農行為響應及政策優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准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民族地區清真食品產業集群創新治理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社會資本投資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的實現機制和政策體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核電鄰避風險治理的政企社互動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核能國際合作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可行能力視閾下精準扶貧政策效應評價與優化設計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中國製造2025”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路徑及統計監測方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新時代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測度與實現路徑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統計監測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生態資源富集地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城鄉統籌背景下農民工創業政策績效評價及其優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價格波動:糧農市場預期、種植行為響應與政策優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礦糧複合區土地利用衝突問題與緩解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金錢概念對自我提升產品偏好的影響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突破習慣領域:基於創業學習過程的創業者經驗對新創企業雙元機會識別和績效的影響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運氣概念對多樣化尋求行為的影響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保險+期貨”模式下農業收入風險定價與分擔機制研究——以江西水稻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描述性創新信息披露與企業創新:作用機制與經濟後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礦產資源開發生態效率評價與對策研究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效率評價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遊開發中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促進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FDI“暗物質”與我國國際收支安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旅遊碳減排途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與政府扶持機制優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礦糧複合區耕地利用生態環節機制研究—以江西省為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我國稀土產業“出口貧困化增長”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經濟結構演進視角下霧霾污染的時空特徵、溢出效應及綜合治理對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基於公眾利益的垃圾處理PPP項目績效指標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江西樣板的實現路徑研究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
新時代節約型機關建設路徑研究江西省社科重大項目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
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
截至2020年9月,學校擁有圖書館2個,圖書館總面積達到35221.0平方米,閱覽室座位數4000個;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235.31萬冊,生均紙質圖書88.46冊;擁有電子圖書1976000冊,學位論文355.69萬冊,音視頻23468小時;擁有資料庫22個。
學術期刊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東華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地質與核資源、應用地球物理與核科學技術、土木工程與水文地質、測繪工程、應用化學與核化工等;學報系江西省重點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並被美國《化學文摘》、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重慶維普等多種檢索刊物或資料庫收錄。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廳主管,由東華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開設的主要欄目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臨川文化研究”“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研究”“文學與藝術研究”“政治與法律研究”“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該刊系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西省優秀期刊;“臨川文化研究專欄”為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江西省優秀期刊欄目;該刊已入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萬方數據》等資料庫。

學術交流

東華理工大學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陸續派出專家、教師出國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據2013年學校官網顯示,共出訪20多個國家、80多批次、220多人次。2006年以來,先後派出10多位科學家去日本科技廳就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截至2021年1月,學校先後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巴西、智利等20多個國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學術聯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金磚國家”創新行動計劃,承辦了尼泊爾特裡布文大學孔子學院,與俄羅斯聯邦衛生部建立了長期科技合作關係並成立了“質譜科學與儀器俄羅斯研發中心”;開展科技援外項目,與柬埔寨農業部對接,促進科技成果境外轉化;先後承擔了多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引進外國高端專家服務學校教學和科研,利用科研平台吸引港澳台青年學者前來工作,獲批科技部“發展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國際傑青)計劃、江西省首個“國家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先後有3位外國專家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開展國際學生培養工作,來華留學生教育覆蓋本、碩、博三個教育層次,同時學校接受外籍博士後進站工作開展科學研究。學校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TC)承擔單位和諮詢專家派出單位,承擔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國際會議以及鈾礦地質技術人員培訓任務,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首屆瑪麗·斯科洛多夫斯卡·居里獎學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為盾形襯底,白底藍字,標有學校中英文名稱、創始年份和校訓。盾形設計和原子軌跡圖,突顯學校核軍工特色。學校徽章為題有以毛體字為基礎的中文校名標準字形證章。

精神文化

校訓
敦本務實、崇義奉公
校風
明德厚學、愛國榮校
校歌
東華理工之歌
作詞:王光世彭年發作曲:劉愛民
我們從太行走來,紮根在紅土地上,伴隨著核工業前進的步伐,在艱辛中奮鬥成長。
我們在這裡耕耘,育英才薪火相傳,在科學的海洋里探珠摘貝,用青春放飛理想。
我們從這裡走出,奔向那四面八方,投身到國防軍工現代化建設,在創業中鑄就輝煌。
啊,這就是東華理工,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明德厚學,愛國榮校,向著美好的明天,展翅飛翔。
校慶日
東華理工的校慶日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破成功(1964年10月16日)是同月同日,為每年10月16日。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校長錢七虎
黨委書記柳和生
校長、黨委副書記孫占學
黨委副書記劉紫春
副校長湯彬、郭福生、陳曉勇、聶逢君、陳煥文、楊波、劉雲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樊文印

歷任領導

時間校(院)名校(院)黨委書記任職時間校(院)長任職時間
1956-1958太谷地質學校趙巨豐(總支書記)1956-1958王 濤1956-1958
1958-1959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楚予民(副書記主持工作)1958-1959王 濤
1960-1969撫州地質專科學校程平(代)1960-1969程 平1960-1969
1973-1978撫州地質學校王濤(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3-1978王 濤1973-1978
1978-1981撫州地質學院唐佔印(兼)1978-1981王 濤1978-1981
1982-2002華東地質學院王 濤1982-1984王 濤1982-1983
丁聯池1984-1991王 祥1983-1988
王 壎1991-1997李學禮1988-2001
苗靖賢1998-1999
周文斌2001-2002
2002-2006東華理工學院許從年2002-2006周文斌2002
劉慶成2004-2006
2007-東華理工大學許從年2007-2011劉慶成2007-2014
徐躍進2012-2018柳和生2014-2018
柳和生2018-2021

校園環境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南昌、撫州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500餘畝。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江西省園林化單位”。
幾十年來,已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10餘萬名高級人才。根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機構對2016-2017年全國擁有相關專業的院校排名,學校“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排名全國第八,“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排名全國第二。

知名校友


東華理工大學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養輸送了30000餘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專門人才,他們絕大部分成為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和國家經濟建設部門的技術骨幹或管理骨幹。
核工界
何祖元中廣核礦業常務副總裁兼執行董事潘建明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陳躍輝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英穩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黨組成員、副主任,中核韶關錦原鈾業公司總經理
何劍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習康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
宋史剛甘肅省國土資源副廳長周錦中江西煤田地質局副局長
郭三民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副院長牟慶山原核工業西北地質局局長
徐開雲江西煤田地質局局長劉緒良陝西省核工業地質局原副局長
董利明甘肅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黨組書記岳永華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
何觀生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總工程師陳安平第四屆黃汲清地質獎,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核工業二O八大隊黨委書記
宋紹銘浙江有色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繼倫雲南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院長
金有生陝西核工業地質調查院院長龐興才核工業西南建設集團董事長
張曉偉核工業工程勘察院院長陶衛中四川核工業地質局副局長
陽亦漢中核新疆天山鈾業公司總經理韓長青核工業遙感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
•科學界
龔健雅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982年畢業於學校測量系
劉成林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第四屆黃汲青地質獎,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海洋與非金屬礦產研究室主任
施爾畏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名化學家
應明生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王耀南湖南大學電信學院院長,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輸變電新技術、教育部視覺控制技術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德國洪堡學者(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李子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林元華清華大學材料系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博士,東京大學物理系博士后
侯增謙井岡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雷懷彥廈門大學博導,中國科學院蘭州研究所氣體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美國科學協會會員、農工民主黨甘肅省副主委、博士生導師
周世健江西省科學院副院長,曾任鷹潭市人民政府市長助理
趙少榮1997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澳大利亞地礦部研究員
賴紹聰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大地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第四屆黃汲青地質獎
謝剛生中國知名地理信息產業專家、南方測繪集團總工程師、南方數碼總經理,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李建平德國Bayreuth大學地質研究所博士后。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獲1995年獲第五屆中國地質青年科技獎“銀錘獎”
劉國祥西南交通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郭冬發國際原子能機構特派員、赴伊拉克核查成員之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地礦實驗測試分會副主任委員
劉慶元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通信評議專家、中南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系書記
鍾敏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動力大地測量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陳煥文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東華理工大學教授;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先後榮獲瑞士分析化學傑出貢獻獎、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謝紅接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主任
顏丹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導,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王興志西南石油大學資源學院副院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四川優秀博士生導師
徐藝軍福州大學化工學院博導,閩江學者
馮紹元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政界
劉開勇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肖斌衡陽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丁式江海南萬寧市委書記李樹兵交通部環境保護辦公室主任
馬旭成都市直機關工委書記杜錦湖原吉安地委副書記
李智富撫州市委常委、臨川區委書記劉愛才湖南永州市長
饒劍明江西省民政廳副廳長堯希平上饒市委副書記
陳衛民萍鄉市長吳鳳雛撫州市人大副主任
江曉斌江西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尚毅重慶江津區副區長,黨組成員
鄒曉東南昌市青山湖區區委常委黃曉波中共上饒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李曉浩江西省林業廳黨組成員戴瑜寧波江北區副區長
汪壽武貴州省六盤水市委常委、水城軍分區政委楊軍元永州市冷水灘區委書記
李江源江西省委講師團團長
•商界
方勵著名製片人,美國勞雷工業公司總裁王森大唐電力集團副總經理
文遠華建行天津分行副行長王小平西安大地測繪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宏深圳市威爾德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地華廣東正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左飆安徽省環太金屬礦產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天霖助學金捐助人李東升深圳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冠美集團董事長
曾智傑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新華江西新瑞豐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凌均威湖南華湘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總經理杜江央新興際華集團三五三七製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陳康仁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總裁周群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惠州深能投資控股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深圳能源財務公司董事長
劉恩元深圳昌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祝永進上海捷丹文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雄博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鷹潭商會名譽會長
魏雲龍南昌順外農工商聯合總公司總經理趙炳申全國人大代表、原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行長
鄧小兵惠州市明晶玻璃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偉邦澳大利亞國際人力開發集團董事長、世界華人運動會委員會副主席
趙勝利新奧能源執行董事、運營總裁余暢池上海法智特總裁
李志廣東科諾電力岩土工程公司總經理鄧國利中國貴金屬執行董事,副總經理
•教育界
羅嗣海江西理工大學原校長,現黨委書記李明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丁聯池原南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康民上海理工大學校長
唐振平南華大學副校長周國清桂林理工大學副校長,美國OldDominion(奧多明尼昂)大學終身教授、德國洪堡基金獲得者
黃新建南昌大學總會計師齊福榮防災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蒲守智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副校長劉春平原湖南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防災科技學院副院長,九三學社湖南省副主委
張天恩核工業幹部學院院長周良陀江西公安學院副院長
徐定華浙江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周文斌原南昌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易榮華中國計量學院教務處處長兼量新學院院長
劉曉東九江學院黨委副書記、提名九江學院院長
•其他
彭友君北京城建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閆德剛北京航天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馬履晉山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何為民海南省公安廳原電子及計算機總工程師,原“金盾辦”常務副主任,研究員
李新現任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先後擔任雲南電視台《法制大視野》主持人、編輯,雲南電視台文藝中心副主任,雲南代表隊參加央視青歌賽項目執行人羅雲資深法律專家,浙江浙江省省直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賀金衡Access專家,2003當選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席殊文化名人
彭小毛中央電視台駐廣東記者站站長,央廣傳媒董事長蘭和知名律師

學校榮譽


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第252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地址


1、南昌(廣蘭校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蘭大道418號(昌北-下羅)。
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南昌廣蘭校區乘車路線:火車站/八一廣場:232路到東華理工大學站下;老福山:705路到東華理工大學站下;徐坊客運站:轉車至火車站或者八一廣場,距離火車站八一廣場都比較近;南昌西客站:乘坐708到終點站蛟橋鎮政府下車轉232到東華理工大學站下車,洪城客運站:乘坐211到范家新村站(東華理工大學東門)下車。
東華理工大學 楓林校區
東華理工大學 楓林校區
2、南昌(楓林校區)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楓林大道(昌北-下羅)
南昌楓林校區乘車路線:火車站/八一廣場:232路到楓林大道站下;老福山:705路到楓林大道站下;徐坊客運站:轉車至火車站或者八一廣場,距離火車站八一廣場都比較近;南昌西客站:乘坐708到終點站蛟橋鎮政府下車轉232到楓林大道站下車,洪城客運站:乘坐211到楓林大道站下車。
3、撫州校區地址: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學府路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