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洪湖水浪打浪的結果 展開

洪湖水浪打浪

1959年王玉珍演唱歌曲

《洪湖水浪打浪》是王玉珍演唱的歌曲,創作於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后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歌詞運用了通韻的押韻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兩片。上片重寫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歌曲富於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徵。1994年入選“百歌頌中華”優秀紀念歌曲獎。

創作背景


洪湖,這片革命的熱土,曾經是全國農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孕育了數不清的革命傳奇與光榮壯舉,譜寫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之歌。
眾所周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就是以洪湖為中心,在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為代表的湘鄂西黨組織的領導下,帶領湘鄂西軍民,通過武裝鬥爭創建起來的全國幾塊主要的根據地之一,洪湖瞿家灣是湘鄂西蘇區鼎盛時期的首府。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配合各地區革命鬥爭,為積蓄和發展中國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以賀龍、周逸群為首的共產黨人的正確領導下,洪湖地區的游擊戰爭堅持數年之久,後來與紅六軍團會合,形成了三大紅軍主力之一的紅二方面軍,並為後來的革命戰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毛澤東高度讚揚說:“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堅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證據。”
為了紀念這段充滿傳奇的革命時代,湖北省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對這些地方素材的發掘與收集。1952年,湖北省、地、縣三級文工團 經過整編后,建成了一個約70人的歌劇團,定名為湖北省地方歌劇團。這個歌劇團匯聚了眾多來自各地優秀的音樂人才,其中包括《洪湖水浪打浪》的詞曲作者張敬安、歐陽謙叔等人。張敬安1925年3月出生於麻城,1949年畢業於湖北省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具有較高的音樂天賦;歐陽謙叔生於1926年12月,湖南雙峰人,從小深受家庭音樂熏陶,解放初在上海音樂學院專修班畢業。他們在創作歌劇《洪湖赤衛隊》 及譜寫《洪湖水浪打浪》詞曲前,就曾一起合作過約20部新歌劇。這些年輕的歌劇團成員們,出於對新中國的無比熱愛與對洪湖革命的景仰,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們積極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廣泛地搜集洪湖的革命鬥爭歌謠、故事和洪湖漁歌、民間小曲,為創作《洪湖赤衛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8年,湖北省歌劇團決定把搜集到的動人的英勇故事搬上舞台,以民族音樂形式紀念這段革命歷史,並作為進京參加國慶10周年獻演的節目。《洪湖赤衛隊》由湖北省歌劇團以梅少山、楊會君、張敬安、歐陽謙叔、朱本和等為骨幹集體創作,作曲由張敬安和歐陽謙叔負責。他們為創作《洪湖赤衛隊》再次到洪湖實地採訪,分別召開革命老人和文藝積極分子座談會,徵求意見,修改劇本,是年冬歌劇劇本完成。
歌劇《洪湖赤衛隊》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為背景,描寫了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地主惡霸、反動勢力的殊死鬥爭。主要內容為1930年前後,湖北沔陽縣委把赤衛隊撤離后,當地白極會頭子彭霸天在國民黨部隊的支持下企圖捲土重來,赤衛隊在鄉黨支部書記韓英和隊長劉闖的率領下繼續襲擊敵人。劉闖有勇無謀,槍打密探而暴露目標。韓英在掩護隊伍撤退中,與分隊長王金標一同被捕。後來王金標叛變,韓英寧死不屈。敵人把韓英的母親找來勸降,韓英母女互相勉勵,堅貞不屈。敵人把叛徒王金標放回,想誘騙赤衛隊進入伏擊圈。此時彭霸天的副官表露了地下黨員的真實身份,以自己的生命掩護韓英逃脫。韓英回到赤衛隊槍斃了叛徒,配合紅軍作戰,消滅了彭霸天。
這部歌劇,深受各界群眾的喜愛,裡面的許多唱段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劇中人物韓英與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即是其中流傳最廣的唱段之一,是這部六場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一場——赤衛隊打完勝仗后的一首獨立性插曲。這首歌曲的音樂是從湖北天沔花鼓戲和天門、沔陽(洪湖原屬該縣)、潛江一帶的民間音樂中,汲取最富於生命力的樂匯創作而成的,20世紀50年代流行於江漢平原的歌曲《襄河謠》和天門小曲《月望郎》成為其主要的音樂素材。在《襄河謠》中,唱的是人民飽受洪水之患的悲苦心情。其歌詞為“襄河水呦,黃又黃啊,河水滾滾起波浪啊。年年洪水衝破堤,多少人民受災殃” ,描述了在解放前由於國民黨腐朽統治,襄河堤岸連年不加修整,以致洪水泛濫使老百姓受害之景象。張敬安收集到這段素材後為這段民謠的旋律所感動,在譜寫歌曲唱段時,把它很自如地運用到歌劇中。當時他寫這段音樂的旋律和前八句歌詞一氣呵成,後面的一段歌詞與重唱部分旋律則由歐陽謙叔續寫。

歌曲歌詞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
晚上回來魚滿艙。
四處野鴨和菱藕啊,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譜
《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譜
秋收滿畈稻穀香,
人人都說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魚米鄉。
洪湖水呀長呀嘛長又長啊,
太陽一出閃呀么閃金光啊,
共產黨的恩情比那東海深,
漁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強。

歌曲鑒賞


《洪湖水浪打浪》創作於1958年,梅少山等作詞,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先是1959年湖北省實驗歌劇團首演的歌劇《洪湖赤衛隊》中一個場次的主題曲,1961年歌劇改編成同名電影后成為電影主題曲,很快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詩意語言的運用
歌詞是詩歌的一種,也是詩的語言。《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詞運用了通韻的押韻形式,開口度較大的江陽韻既適宜於抒發雄壯豪邁的情感,又朗朗上口,富有聲調節奏的音樂美感。從詩歌中分化出來后,情感性依然是歌詞的基本屬性。歌詞的內容通過縝密的結構形式表現,段落和句式的有效組織和精心安排是歌詞表達特定情感的重要手段。《洪湖水浪打浪》歌詞分前八句和后六句兩片。上片重寫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上片歌詞簡潔明了,生動形象,深邃的意蘊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清晨的陽光,盛開的鮮荷,簡樸的漁船,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真實而動人的洪湖。漁民臨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著這天成的洪湖,“清早船兒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成為主要的生產活動。物產豐富的洪湖,盛產菱藕,又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水稻產量很高。而且洪湖地區野鴨雲集,用野鴨羽毛製成的羽毛扇至今都是全國知名的傳統純手工藝品。六月荷香滿城,七月蓮子重垂,波光粼粼之間,洪湖給予人們的是富足的生活。這就是:“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后六句是加寫,點明了歌曲的革命性,也表明了洪湖人民深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天堂般”生活的珍惜。
湖北民歌的特色
《洪湖水浪打浪》是湖北人民獨特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如同劉三姐代表著廣西,阿詩瑪屬於雲南,《洪湖水浪打浪》則是湖北民歌的象徵。與同時期的歌劇相比,《洪湖赤衛隊》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將民間音樂個性化、戲劇化。因此《洪湖水浪打浪》也成為湖北民歌與革命音樂的完美結合。
民歌特色之一:襯詞的運用。襯詞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對歌詞的節律變化、情緒表達和地域風格的體現起到很大的作用。《洪湖水浪打浪》中襯詞的使用極具地方特色。湖北地處中國南北交界地帶,文化與音樂均有獨特的色調,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流暢,又兼北方民歌的高亢明亮。從民歌發展來看,荊楚民歌是由《楚辭》經漢代樂府的相和歌、南朝樂府的西曲到宋代及以後的竹枝詞,形成了豐富完整的楚歌體系。自古荊楚民間就有“無歌不插禾”之說。許多民歌反映了當地特有的農業生產民俗,也繼承了“楚歌”中浪漫主義的音樂性格和樂觀的音樂稟賦。早在屈原借用“楚聲”的民歌形式作成《楚辭》之時,楚地民歌已經打破了古詩語言字數與句式的諸多限制,每句可長可短,並在句頭或句中加上襯字以豐富歌曲的韻律和節奏,增加歌詞的內容含量,是以形成穿插體的民歌形式。《楚辭》中“兮”字所體現的體式因素,是穿插體民歌體式流行的重要淵源。作為體現楚文化特色的湖北民歌,《洪湖水浪打浪》不僅反映了楚地的諸多民俗與藝術風情,也沿襲了《楚辭》中的騷體形式,句子參差不齊,靈動自由。歌詞中運用的襯詞,如:“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即使歌詞口語化、生活化,營造一種自然而綿延的情感氛圍;同時襯詞也改變了正詞中原有的平仄,造成句中和句尾的迴環韻律,使得歌詞既悅耳和諧又活潑整齊,既有潑辣奔放的酣暢淋漓,又有如水般的柔美綿長;加上音樂上的“拖腔”,結合婉轉的旋律,使人深深感受到歌唱者韓英所代表的革命者對家鄉愛的深沉與純真。
民歌特色之二:地域特徵的描寫。民歌作為人類歷史上最為悠久的文學樣式之一,也是反映民俗民情的一面鏡子。湖北為荊楚之地,歷來善歌。宋代《樂府詩集》中著名的“西曲”即出於“荊、鄖、樊、鄧”,說為“荊楚四聲”,可見“九頭鳥”善歌古來有名。
荊楚民歌中多有反映農業生產民俗的歌曲。洪湖地區自古就有種田、出湖唱歌的習俗,民歌形式有漁歌、田歌、號子等十來種,歌曲內容十分豐富。如湖北通志便載有大量的荊楚田歌,其中就有與洪湖接壤的沔陽的《薅草歌》,其旋律高亢優美,富有江漢平原淳樸的田園風味。《洪湖赤衛隊》中的音樂主要來自湖北天門、沔陽和潛江一帶的民間音樂。《洪湖水浪打浪》的音樂取自洪湖漁歌之一的《襄河謠》(襄河是漢江的別稱)。《洪湖赤衛隊》創作組的主要負責人張敬安搜集到這段民謠后,很快被其中優美的旋律打動,一改其悲傷凄惶的情緒,成為一種悠揚又委婉的行腔,正適宜新中國成立後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洪湖人們的歌唱心情。洪湖現是中國湖北最大的淡水湖,全國七大淡水湖之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洪湖水域面積四百多平方公里,煙波浩渺,綠荷紅蓮成為其天然的形象代言人。“人人都說天堂好,怎比我洪湖魚米鄉”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漁帆點點,輕舟蕩漾,清晨的陽光照得水面波光粼粼,如同金子般燦爛。湖中荷葉彌蓋,荷塘深處卻是歡聲笑語,一派安樂祥和的鄉土生活情景。行進於湖中,進入蓮荷的海洋,荷香陣陣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思緒怡揚。新的漁歌便回到了漁船上,成為湖中人們勞作時最好的抒情之曲。
魚水情深的沉澱
洪湖亦是一片革命的熱土。這裡曾經是全國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賀龍同志曾在這裡利用河湖港汊的地勢,領導人民開展革命鬥爭。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支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根據。”利用水域優勢開展革命鬥爭是洪湖革命根據地區別於其他根據地的特點。《洪湖赤衛隊》反映的就是這段革命歷程。其中塑造的革命英雄韓英,已經成為一代革命者的精神楷模。《洪湖水浪打浪》就是韓英唱出的對家鄉深情的讚美與依戀。
曲洪湖水,悠悠幾代情。洪湖人民牢記歷史,對黨的感恩之情由來深久。曾經血雨腥風的英雄歷程,曾經烽煙滾滾的崢嶸歲月,在這柔美悠揚的歌曲中又盡顯豪邁與忠貞。據說當年創作組在採風時進駐洪湖西岸的沙口鎮。作家們每天看見紅日從洪湖湖面上冉冉升起,每日呈現一幅雲蒸霞蔚、波光漁帆的風情畫。面對洪湖優美的自然風光,作家們卻無處下筆。忽一日早上聽見了洪湖打漁船上的漁歌:“洪湖水浪打浪,太陽出來放金光。白天下湖來撒網,夜晚扛槍去站崗。地主湖霸都打倒,漁民個個喜洋洋。歌唱領袖毛主席,歌唱救星共產黨。”創作組的作家們如獲至寶,由張敬安執筆寫下了《洪湖水浪打浪》歌詞的前八句,歐陽謙叔改寫了后六句。在後六句歌詞中,歐陽謙叔突出表現了共產黨和新中國與洪湖成為魚米之鄉的因果關係,直抒胸臆地歌頌了共產黨的恩情,歌詞抒發了革命者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直接揭示了歌曲的革命主題,因而被人們當做一種革命的精神象徵。加上歌曲本身濃郁、優美的抒情旋律,很快被全國人民傳唱不息。因此周恩來曾經稱讚《洪湖水浪打浪》是“一首難得的革命的抒情歌曲”。時光流逝,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而最初的感動依舊,歌詞中描寫的記憶與畫面卻依舊。如今洪湖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遺址—翟家灣老街還常年放映電影《紅色赤衛隊》。《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在洪湖這片土地上經久不衰。

社會影響


時間考驗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藝術魅力。1989年,它榮獲新中國成立40周年“喚起我美好回憶的那些歌”優秀作品獎,1994年入選“百歌頌中華”優秀紀念歌曲獎。1999年,湖北省歌舞劇院復排公演《洪湖赤衛隊》,濃縮的劇情,精簡的台詞,精緻的舞美,特別是耳熟能詳的《洪湖水浪打浪》被改編成壯美、輝煌的合唱。同年5月29日,江澤民視察湖北省工作時,觀看了該劇的片段,演出結束后,他上台祝賀並親自指揮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合唱《洪湖水浪打浪》,場面十分感人。次年底,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一周年的文藝演出上,江澤民提議全場齊唱《洪湖水浪打浪》,歌聲氣勢磅礴,催人振奮。
這首歌曲是成為經典,被人們廣為傳唱。悠揚的旋律,寬廣的節奏,配合曲折的劇情,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觀眾。周恩來就曾稱讚它是“一首難得的革命的抒情歌曲”。的確,自歌曲問世以來,《洪湖水浪打浪》優美動聽的旋律蕩漾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間。它不僅謳歌了一個革命的時代,而且將繼續激勵著新一代去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美好明天而奮鬥。

發行信息


發行時間1959年
發行公司-
歸屬專輯原唱經典名曲珍藏1

作者簡介


歐陽謙叔
歐陽謙叔
歐陽謙叔(1926-2003),湖南湘鄉人。湖北省歌劇團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歌劇研究會會員。1951年入中央音樂學院華東分院進修作曲,畢業后在湖北省地方歌劇團任創作員、組長、藝術室副主任等。參與歌劇《洪湖赤衛隊》音樂創作,該劇拍成電影后曾獲首屆電影“百花獎”。創作獨唱歌曲《祖國大地任我走》被灌制唱片並為中央電台對台灣廣播列為開始曲。撰有論文《生命之樹常青——<洪湖赤衛隊>產生前後》、《中國歌劇探索隨想》入選《中國歌劇藝術文集》。
張敬安
張敬安
張敬安(1925-2003),湖北麻城人。一級創作員。曾任全國文聯委員,省文聯、省音協副主席,中國音協會員,湖北省文聯榮譽委員,湖北省音協顧問。1949年畢業於湖北國立師範大學。1952年在湖北省地方歌劇團任編導組第一副組長,湖北省實驗歌劇團任創作組組長。1975年任湖北省歌舞劇團副團長。1978年任湖北省歌劇團團長。1958年創作歌劇《洪湖赤衛隊》(文學劇本及音樂創作的主要作者),創作了插曲《赤衛隊員之歌》、《手拿碟兒敲起來》、《這一仗打得真漂亮》、《洪湖水浪打浪》(合作)、《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放下三棒鼓、扛起紅纓槍》等,該歌劇獲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