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動
似動
似動,是指客觀上靜止的物體看成是運動的,或者把客觀上不連續的位移看成是連續運動的一種現象。
似動主要依賴於刺激物的強度、時間間隔和空間距離。這些物理參數的相互關係可以用科爾特定律來表示:
①當刺激間的時距不變時,產生最佳運動的刺激強度和空間距離成正比;
②當空間距離恆定時,刺激物的強度與時距成反比;
③當強度不變時,時距與空間距離成正比。
有人認為,對似動具有重大意義的不是刺激的時距,而是刺激的持續時間。如a、b兩個刺激,a呈現100毫秒或更長一些,那麼在a、b之間根本沒有時距時,也能知覺到最好的運動。
人們在電影銀幕上看到的物體運動,是由影片上一系列略有區別的靜止畫面產生的,這種運動叫動景運動。1833年J.A.F.普拉托設計和製造了第一個動景器。在一個圓盤分成的各個扇形平面上,依次畫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繫著的舞姿,當圓盤旋轉時,人們即可看到連續運動是根據動景運動發生的原理提出和製作的。在黑暗中,如果注視一個細小的光點,人們會看到它來回飄動,這叫自主運動;在皓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只覺得月亮在“靜止”的雲朵后徐徐移動。這種運動是由實際飄動的雲朵誘發產生的,因而叫誘發運動;在注視傾瀉而下的瀑布以後,如果將目光轉向周圍的田野,人們會覺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飛升,這叫運動後效。在所有這些場合,看到的運動都不是物體的真正位移,所以也是似動現象。
近20年來,心理學家們對似動與真正運動的關係、似動的機制、似動中圖形因素與運動因素的相互關係、似動的深度效應等等,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對揭示人們怎樣從周圍環境中拾取運動的信息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