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囊腫
頜骨囊腫
頜骨囊腫可分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兩大類。頜骨囊腫由成牙組織或牙的上皮或者上皮剩餘演變而來的,稱為牙源性頜骨囊腫,常見的有根端囊腫、始基囊腫、含牙囊腫;由胚胎時期面突融合線內的殘餘上皮所致的囊腫和由損傷所致的血外滲性囊腫以及動脈瘤樣骨囊腫等為非牙源性頜骨囊腫。當囊腫位於組織深處較小而又未引起功能障礙時,很難被發現,常常是在做X線檢查等檢查時偶然發現,或是出現頜骨膨大,引起患者注意而被發現。治療頜骨囊腫的一般方法為外科手術治療,如果伴有感染,術前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治療。上頜骨的囊腫可侵及鼻腔、上頜竇、眼眶等處。囊腫過大還可引起鄰牙受壓,造成牙根吸收。由於頜骨囊腫沒有浸潤性,治療后的效果一般理想。
● 口腔頜面外科或口腔科
● 頜骨囊腫可分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兩大類,包括根端囊腫、始基囊腫、含牙囊腫、血外滲性囊腫等。
● 根端囊腫主要是由於根尖肉芽腫、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餘增生,增生的上皮團中央發生變性、液化,周圍組織不斷滲出,逐漸形成囊腫。有時根尖周肉芽腫在拔牙后未做適當處理,仍殘留在頜骨內,成為殘餘囊腫。
● 始基囊腫、含牙囊腫以及某些非牙源性頜骨囊腫主要是由於發育過程中的異常所致,例如非牙源性頜骨囊腫主要是由胚胎髮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發育而來;始基囊腫主要是由於成釉器發育的早期階段,在牙釉質和牙本質形成之前,由於炎症和損傷刺激后成釉器的星網狀層發生變性,並有液體滲出,蓄積其中而形成;含牙囊腫主要是在牙冠或者牙根形成以後,縮余釉上皮與牙冠之後出現液體滲出形成。
● 血外滲性囊腫主要為損傷后引起骨髓內出血,機化、滲出后形成,與牙體組織本身無關。
● 當囊腫位於組織深處較小而又未引起別處功能障礙時,很難被發現,常常是在做X線檢查等檢查時偶然發現,或是出現頜骨膨大,引起患者注意而被發現。
● 始基囊腫和含牙囊腫可伴缺牙和多餘牙,患者可因此就診而被發現囊腫。
● 可通過穿刺檢查、X線檢查等診斷頜骨囊腫。
● 穿刺檢查可作為一種可靠的診斷方法,牙源性頜骨囊腫穿刺可得草黃色囊液,在顯微鏡下可見膽固醇結晶。
● X線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輔助診斷,不同的頜骨囊腫,有其獨特的X線片表現。但總的來說,X線片顯示出邊界清楚,周圍常呈一明顯的骨白色反應線。若為上頜骨囊腫,可在囊內注入碘油后造影,以便明確囊腫與上頜竇的關係。但若為血外滲性囊腫,由於囊腫無明顯上皮襯裡,僅為一層纖維組織,X線片邊緣常不清。
● 必要時還應做血液檢查,以便區別血友病假瘤。
● 醫生通過患者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X線檢查、穿刺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等進行診斷。
● 牙源性頜骨囊腫應與成釉細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等鑒別。必須藉助組織病理學檢查方可最後確診。
● 根端囊腫需與根尖周肉芽腫和根尖周膿腫相鑒別。這三種疾病一般通過X線片鑒別:根端囊腫有一圈白色阻射線,而根尖周肉芽腫和根尖周膿腫沒有。
● 一般行手術治療,如果伴有感染,術前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治療。
● 如果患牙仍能保留,需行根管治療以及根尖切除術來保留患牙。
● 如果骨質破壞過大,可能發生骨折者,可行開窗減壓術。
● 上頜骨囊腫範圍過大波及上頜竇或手術時穿通,需同時行上頜竇根治術,術后注意引流,可從下鼻道引流。
● 頜骨囊腫摘除后,骨腔不必填塞其他材料,任血液充滿、凝固、機化、骨化。
● 血外滲性囊腫仍宜採用手術治療,以免日久波及有關牙根。對血友病引起的外滲性囊腫,需在手術前後進行血友病的相關處理,如給予血友病球蛋白注射等。
● 發育性的牙源性頜骨囊腫,常常有缺牙或多餘牙等癥狀,可影響患者的美觀。
● 上頜骨的囊腫可侵及鼻腔、上頜竇、眼眶等處。囊腫過大還可引起鄰牙受壓,造成牙根吸收。
● 囊腫如出現繼發感染可出現炎症癥狀,如腫脹、發熱、全身不適等。
● 當頜骨膨大,可造成頜骨病理性骨折。
● 由於頜骨囊腫沒有浸潤性,治療后的效果一般理想。
● 多數頜骨囊腫是由發育異常所致,沒有好的預防方法,若出現癥狀及時就診。
● 根端囊腫多由齲齒、殘根等引起的炎症發展而來,故應早期治療齲齒、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