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老師

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遺體捐贈者無償捐獻他們自己的遺體,遺體捐贈者在過世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到4℃,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訓練。

從這些遺體捐獻者的軀體上,醫學界的學生們掌握和豐富人體基本知識,讓學生們去感受救死扶傷的深刻內涵。這些遺體是醫學生第一個手術的“患者”,也是醫學生的老師,他們被尊稱為“無語良師”,亦被尊稱為“大體老師”。

釋義


“大體老師”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又稱“無言老師(無語老師)”。
醫學院校的臨床專業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接受基礎醫學的學習,而人體解剖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這些遺體捐獻者用他們的軀體,讓學生們掌握和豐富人體基本知識,他們安靜地躺著,他們雖然不說話,但是,他們的無私精神深深地感動著一批又一批的醫學院校的學子。讓學生們去感受救死扶傷的深刻內涵。他們被尊稱為“無語良師”,醫學界還尊稱其為“大體老師”。

現狀


基礎醫學是醫學院校學生們的必修課,在學習人體解剖之前,老師們都會為同學們講解遺體捐獻方面的知識,尤其是讓每個同學養成尊重遺體捐獻者的習慣,尊重和愛護“大體老師”。每次課前,同學們都會用心靈去哀悼眼前的整體或者離體的“大體老師”,因為大家知道,他們是為了醫學研究事業而作出的無私奉獻。

意義


學習人性化理念
逐步學習國內外的人性化理念,讓更多的臨床醫學專業 學生從內心深刻感受對“大體老師”尊重的意義,真正做到醫學解剖等研究前後集體默哀一分鐘。在香港中大醫學院,捐贈遺體可在中大紀念牌匾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