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
輸血
輸血是一種支持性與替代性治療方法,通過輸注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和凝血功能、增加攜氧能力、提高血漿蛋白、增進機體免疫力。主要用於急性大量失血、嚴重貧血、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常見的輸血的血液成分包括血細胞、血漿和血漿蛋白成分。輸血是一種支持性與替代性治療方法,通過輸注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和凝血功能、增加攜氧能力、提高血漿蛋白、增進機體免疫力。主要用於急性大量失血、嚴重貧血、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常見的輸血的血液成分包括血細胞、血漿和血漿蛋白成分。
● 1.急性大量失血
● 根據失血量、速度和患者的全身情況來決定補充的血容量和血製品種類。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制定的輸血指南建議:血紅蛋白(Hb)>100g/L可以不輸血;Hb<70g/L,應該考慮輸血;Hb在70~100g/L時,根據患者的貧血程度、有無代謝率增高、心肺代償功能及年齡等因素來考慮是否輸血。
● 2..慢性貧血
● 慢性貧血患者病程較長,多數都建立了代償機制,能夠耐受較低水平的血紅蛋白。因此,慢性貧血患者的治療應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有缺氧癥狀者可以考慮輸血。其適應證為:①血紅蛋白<60g/L,且伴有明顯缺氧癥狀者;②貧血嚴重,但又需要手術的患者或者待產孕婦。
● 3..凝血功能障礙
● 凝血功能障礙主要由於血小板數目減少、血小板功能障礙及凝血因子異常導致。臨床上一般根據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等實驗室檢查結果給予相應的成分輸血。如補充纖維蛋白原或冷沉澱可用於纖維蛋白原缺乏;新鮮冰凍血漿輸注和冷沉澱輸注可以預防和治療因凝血功能異常所致的出血。
● 4..重症感染
● 嚴重膿毒血症和化學治療后的難治性感染,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輸注濃縮白細胞。輸注時需注意輸注白細胞所引起的不良反應。
● 5.低蛋白血症
● 輸注白蛋白可治療因慢性失血、燒傷、嚴重膿毒血症等導致的低蛋白血症。
● 1.對供血者采血前要做好嚴格篩查,阻斷可能存在的疾病傳播隱患,保證血液及血製品質量,切斷一切可能的污染環節,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 2.輸血前必須進行血型鑒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鑒定。經鑒定沒有問題后才可以進行交叉配血,如濃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濃縮白細胞、濃縮血小板等,都應做交叉配血試驗。輸注血漿時應做次側配血試驗。
● 3.輸血前須認真核對患者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血單。檢查輸血袋是否有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有異常及保存時間。不向血液內加入任何其他藥物和溶液,以免發生溶血或凝血。
● 分為全血輸血、成分輸血和自體輸血。
● 1.全血輸血
● 全血採集後進行保存,其中的血小板、白細胞和各種凝血因子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破壞和丟失,可增加循環負擔,同時大量抗原進入受血者體內產生相應抗體,導致輸血不良反應。一般在急性大量失血且血源緊張的情況下可考慮輸注。
● 2..成分輸血
● 成分輸血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輸血類型,是將血液中的各種有效成分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加以分離提純製成的血液成分製劑,如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等。
● 3..自體輸血
● 自體輸血即輸入患者自己預先儲存的血液或回收的血液,可以避免同種免疫和輸血傳播疾病。
● 輸血可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和併發症,嚴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輸血併發症包括發熱反應、溶血反應、過敏反應、細菌污染反應等。只要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遵守操作規程,大多數併發症可以預防。
● 1.輸血時應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並遵守操作規程。
● 2.輸血過程中應仔細觀察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檢查體溫、脈搏、血壓和尿液顏色。
● 3.輸血后仍應繼續觀察患者情況,以便於及早發現遲發性輸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