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第一樓

雲間第一樓

“雲間第一樓”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中山東路250號,原為松江府署譙樓,現松江第二中學大門口即是此樓樓基殘牆。

“雲間第一樓”在抗戰期間被日軍破壞,僅存殘架,后又毀於1951年颱風,僅剩樓的殘磚碎瓦和台基。在20世紀末,重新仿造新樓。1985年,“雲間第一樓”被列為松江縣文物保護單位。

松江府志


據康熙《松江府志》卷十八“官署志”記載:“元初立府,即縣為治。越十六年甲午,知府強之翰撤而新之。大德癸丑嗣政周維惠遷譙樓於外。”
相傳“雲間第一樓”樓基原是三國時東吳大將陸遜的點將台(但無確切查考),上建樓座。府署於元貞元年(1295年)建成,門外有譙樓,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遭火災,九年(1349年)重建。樓四楹,高約20米許。下為磚砌基座,中有券門甬道,似城門。明末,譙樓毀於兵燹,清順治年初又重建,在舊基上,重建鼓樓三楹,以司更漏。樓共建二層,立於磚木結構的門道上,周圍清水磚牆,翹角飛逸,古色古香。20世紀30年代初,縣長金慶章募款重修此樓,立橫額“雲間第一樓”,又豎《重修雲間第一樓記》石碑。舊時松江城內房屋以兩層居多,而鼓樓高達16米,堪稱松江城中第一高樓,松江古稱“雲間”,故稱之為“雲間第一樓”。

建築風格


雲間第一樓
雲間第一樓
“雲間第一樓”門樓的建築風格取我國傳統的雙重檐歇山頂式,樓面闊五間,全部用柱子撐起。樓閣高聳空中,面闊24.8米,進深10.10米,高約16米,頗為壯觀。樓下中間為大門過道,門闊5.1米。古樓清水磚牆,翹角飛逸,古色古香,與宋代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樓閣式建築相仿,是解放初全國範圍內所存兩處樑柱式溯樓中的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