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希文

原國民黨陸軍93師少將師長

段希文徠(1900年—1980年6月18日),雲南宜良人,中國國民黨陸軍93師少將師長。

1929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第19期步兵科,先後在滇軍4團、5團任職,由准尉見習官升任少校副區隊長。1938年8月初,從雲南開赴抗日前線,參加抗戰,晉陞為上校團長,抗日戰爭期間曾任武漢衛戍司令長官。1945年9月,奉命代表國民政府在九江受降。1949年所部在廣西被解放軍殲滅后,他隻身一人經廣州到香港,后被中國國民黨殘軍第八兵團司令李彌招募到金三角,歷任軍區司令、第五軍軍長等職,成為金三角中國國民黨殘軍總指揮。1962年,出資在美斯樂創辦了興華中學。1970年,指揮殘軍幫助泰國平叛,一戰成名后,得到泰國國王親自頒發的一枚勳章,以褒其勇。隨後泰國政府批准殘軍改編,稱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

1980年6月18日,因心臟病猝發死於曼谷,享年80歲。

人物生平


1929年,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第19期步兵科,先後在滇軍4團、5團任職,由准尉見習官升任少校副區隊長。
1937年,調滇軍58軍11師1旅1團3營任少校營長。
1938年8月初,從雲南開赴抗日前線,參加抗戰,晉陞為上校團長。
抗戰期間,曾任國軍陸軍93師少將師長,武漢衛戍司令長官。
1945年9月,奉命代表國民政府在九江受降。
1948年,任12師師長。
1949年,任265師師長兼武漢衛戍區司令。
徠1949年,所部在廣西被解放軍殲滅。隻身一人經廣州到香港,后被國民黨殘軍第八兵團司令李彌招募到金三角。
1950年,接收了金三角的全面管控權,擔任殘軍第4軍政區司令。
1952年,任干訓團第4期大隊長。
1954年,任副總指揮兼第5軍軍長,併兼任干訓團教育長。
1956年,任西區指揮官。
1961年,蔣軍殘部1、2、4軍撤往台灣,段希文拒絕從命,率殘部第5軍留在緬甸,與第3軍組成指揮部,自任指揮官兼第5軍軍長。后帶5軍入駐泰國清萊省美斯樂地區。
1962年,出資在美斯樂創辦了興華中學。
1970年,指揮殘軍幫助泰國平叛,一戰成名后,得到泰國國王親自頒發的一枚勳章,以褒其勇。隨後泰國政府批准殘軍改編,稱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
1980年6月18日,心臟病猝發,於曼谷辭世,享年80歲。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
妻子李惠芳

軼事典故


泰北孤軍

1949年國共內戰大局已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國民黨退守台灣。“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殘軍——李文煥第三軍和段希文第五軍共千餘人流落在了泰緬邊境。
1961年,在各方壓力下,台灣當局下令撤回在緬甸盤踞的中國國民黨軍隊。撤退令下達后,3軍官兵多為離緬甸咫尺之遙的雲南鎮康縣人,不願意遠離故土去台灣。5軍軍長段希文則據稱收到了台灣密令,讓部隊留守邊區。兩支缺乏依靠的部隊最後飄零到泰國北部,入駐泰國清萊省美斯樂地區。美斯樂開始從原始山林向現代市鎮轉變。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泰軍久攻盤踞在泰北的苗共、泰共,七年無效。泰軍於是要求三五兩軍協助圍剿。1981年,泰北孤軍幫助泰國最終打敗泰共后,之後,泰國國王普密蓬及皇后前往曼谷醫院探望,詢問傷兵時發現他們聽不懂泰語,國王才知道這些士兵的來源。普密蓬國王遂御賜參戰者約800人以泰國居留權。
1984年,泰北孤軍逐步向泰國政府交出武器,戰士全部退役成為純粹的農民。

定居泰北

1961年,段希文帶5軍入駐泰國清萊省美斯樂地區。美斯樂開始從原始山林向現代市鎮轉變。
如今的美斯樂已成為一處國際知名的金三角山區觀光區。當年5軍第一次進駐美斯樂時,面對的是野獸出沒的莽莽叢林。他們用茅草蓋房,用煤油點燈,後來到清萊買了1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美斯樂才第一次接觸了電燈。
進入美斯樂的第一年,5軍等待著台灣的援助。泰國、台灣都持觀望態度。毫無準備的5軍陷入了困苦之中,嚴重時甚至“日食一餐,衣不蔽體”。他們開始在山林中種植玉米和稻子。

因病逝世

1980年6月18日,段希文心臟病猝發,於曼谷辭世,享年80歲。知悉噩耗,泰國舉國震驚,次日,泰國前總理江薩上將親臨批耶泰醫院,向段希文遺體告別。望著靜卧在鮮花中的段希文遺體,他伸手撫著段希文肩膀,許久無語。泰國國王親自發唁電追悼,遺體上覆蓋泰國國旗,在距美思樂一公里的高地上修建了豪華的墳墓,成為當地一個旅遊景點。

後世紀念


段希文將軍墓,位於泰國北部美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