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務鎮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下轄鎮

乾務鎮隸屬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位於珠海市西部,陸地面積190.62平方千米(2017年),是珠海市地域面積最廣的鎮。乾務鎮下轄1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人口為86753人(2020年),旅居港澳、海外鄉親3萬多人,是著名僑鄉。

乾務鎮民間流傳著乾務飄色、裝泥魚、鑼鼓櫃、舞龍、舞獅、佛家拳等優秀的傳統藝術,有”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藝之鄉“之稱。截止2012年,乾務鎮有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裝泥魚”習俗)、省級非遺名錄2個、市級非遺名錄5個,區級非遺名錄7個。其中以“裝泥魚”習俗、乾務飄色、鑼鼓櫃等項目尤具代表性。

2019年10月,乾務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乾務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清朝中葉,乾務鎮原隸屬新會縣,所以有“四邑”人之稱。
清宣統二年(1910年),受香山縣黃梁都所轄。
民國十四年(1925年),乾務鎮是中山縣第八區內的乾務鄉和東灣鄉。
1950年6月,中山縣分11個區,第八區區政府設駐乾務,全區建立26個鄉(鎮)政權。
1952年6月,中山縣改置成15個區(原八區分為八、九兩區)。
1955年8月,按廣東省人民委員會規定,各區(鎮)改為以所在地區(鎮)名稱命名,八區改稱乾務區。
1957年3月,撤區並鄉。
1958年10月,成立斗門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乾務鎮撤銷大公社后把斗門公社分為斗門、乾務、白蕉三個公社。
1961年,乾務恢復區管,管轄乾務、東澳、荔山三個小公社。
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復稱人民公社。
1984年12月,撤銷公社建制,改為區建制,原生產大隊改為鄉。
1987年1月,區改鎮建置,鄉又改為村。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十四年(1925年),乾務鎮管轄乾務鄉和東灣鄉。乾務鄉所屬有:乾務、東務、東村塘、南佛、海北頭、大坑、新平山、舊平山、觀音岩、西成圍、石狗涌、大海環、南水、北水、草朗、黃金、大霖、小霖等村;東灣鄉所屬有東澳、灣口、牛山、高田、南安、獅群、石狗、西埔、東明等村。實行新縣制后,各鄉以下設保,乾務鎮兩個鄉共設28個保。
1957年3月,把乾務區分為白蕉、荔山、乾務三個鄉,南新、平沙等鄉劃出歸平沙農場。
1958年10月,乾務鎮管轄白蕉鄉、荔山鄉、乾務鄉、六鄉鄉、赤坎鄉、斗門鄉。
1965年7月19日,斗門縣建縣后,把沙仔、東明、西埔、黃金、草朗等村劃出歸泥灣公社,把馬山網山、夏村、南山、荔山、虎山等大隊劃歸五山公社。
1975年從東澳劃出獅群、南安、石狗等村成立團結大隊,全鎮由原來7個農業生產大隊擴展為8個。
1990年,設立行政機構鎮人民政府,在鎮政府之下設八個村。按居住類型劃分,以民、沙為劃分點,全鎮分民、沙兩大部分。乾東、乾西、乾北(含東村塘自然村)、獅群(含南安、石狗、三家村自然村)、東澳、灣口(含牛山自然村)等六村,是住民耕沙的地區;大海環、石狗(即石狗沖)兩村是住沙的水上居民。

區劃詳情

2014年乾務鎮下轄16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具體為:東澳村、夏村、灣口村、乾東村、新村、獅群村、大海環村、乾西村、石狗村、乾北村、荔山村、網山村、南山村、三里村、虎山村、馬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乾務鎮位於珠海市西部,南與金灣區平沙鎮接壤,北與斗門鎮相連,東面毗鄰井岸鎮新青工業園,東南隔雞啼門水道與紅旗鎮相望,西臨虎跳門與崖門兩水交匯入海口,陸地面積190.6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乾務鎮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終年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夏長冬短、夏少酷熱,冬少嚴寒,濕度大,雲量多,降雨豐沛,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颱風、暴雨比較頻繁,低溫冷寒時有發生,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地形地貌

乾務鎮依山臨海,地形多種多樣,有高低不平的山坡地;有海拔21米高的連綿丘陵台地和平原沙田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乾務鎮耕作面積68.993畝,其分佈區域按地形發育生成情況分為沙圍田區、民田區、早園地作物區三個區。

礦產資源

乾務鎮各山都儲存有大量的花崗岩石、白石和少量的甲長石。尤以花崗石居多。大旗山有鎢礦。

葯產資源

乾務鎮藥材資源包括薄荷、九里香、千斤拔、車前草、金銀花、杜仲,山紫蘇、枸杞、蘆根、金葦根、地膽頭、雞骨草、大力根、五爪金龍等。葯類資源種類繁多,大部分是野生的,人工培植甚少。

人口民族


人口

86753人(2020年),旅居港澳、海外鄉親3萬多人,是著名僑鄉。

民族

乾務鎮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

交通


乾務鎮位於珠海市西部、斗門區南部。東與珠海市新青工業園相接,南與金灣區一水相隔,全鎮以珠港大道貫通南北、珠峰大道貫通東西,北連黃楊大道及西部沿海高速出口,輔以一條省級道路貫通全鎮各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水泥道路。是廣東省出海五大門中的崖門、虎跳門、雞啼門出海交匯的“金三角”。交通發達,毗鄰珠海港、珠海機場,珠峰大道、珠港大道貫穿全鎮,粵西沿海高速公路出口近在咫尺,規劃中的廣珠鐵路西線在境內設立貨運站。

經濟


綜述

2014年乾務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99.8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1.4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2.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98%;農業總產值8.41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11840元,同比2013年增長10.2%。

第一產業

乾務鎮
乾務鎮
截止2015年,乾務鎮打造以優質水產品養殖和優質蔬菜種植等為主導產業的新型農業結構,現有蝦蟹、香蕉、水稻、蔬菜等19個農業基地。
2014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8.41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11840元,同比2013年增長10.2%。擁有水稻示範基地2個(新村水稻高產示範基地1035畝、虎山水稻良種示範基地1500畝),水產養殖示範基地3個(大海環華記烏頭鱭養殖示範基地1000畝、鎮農場嘉宜羅非魚養殖示範基地2000畝、鎮農場海惠鰻魚養殖示範基地1000畝),香蕉種植示範基地2個等(乾北農朋農資香蕉種植高產示範基地1200畝、鎮農場香蕉種植抗病毒示範基地500畝)

第二產業

乾務鎮內的富山工業園於2009年掛牌成立,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家電製造產業和臨港裝備製造業,是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內聚集了包括中國北車珠海基地、傑賽科技、瓦錫蘭玉柴中速機、修正葯業、翔宇實業等一大批知名企業。2010年全鎮的工業總產值49億元。
截止2014年,鎮內有明星企業:方正科技多層電路板有限公司、廣東堅士制鎖有限公司、廣州海鷗衛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白兔陶瓷有限公司、珠海玉柴船舶動力有限公司、珠海住化複合塑料有限公司6家。

第三產業

截止2014年,乾務鎮旅遊發達,有市幸福村居示範村4個,區幸福村居示範村4個,馬山村為市生態村,網山村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第二批古村落”,夏村2014年榮獲“全國文明村”、“廣東省文明村”稱號。

社會


教育

截止2014年,乾務鎮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撤併15所小學,屬下有公辦中小學5所:乾務中學、五山中學、乾務中心小學、五山中心小學、馬山小學,民辦學校1所,幼兒園5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形成了幼兒教育、義務教育、成人教育協同發展的全民終身教育體系;乾務鎮教育設施設備配備達現代化先進水平,其中乾務中心小學、五山中心小學達省一級學校標準,五山中學、成人文化技術學校達市一級標準,乾務中學和馬山小學達區一級標準,全鎮學校擁有電教平台(含多媒體綜合電教室)115個(含計劃安裝),校園網5個,全鎮學校計算機均可接入網際網路,實現了“校校通”工程;在編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3%、99.6%,2005年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評估,2010年也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複評。

文化事業

乾務鎮建有總面積達2650平方米的乾務鎮文化活動中心,中心設有民間藝術展覽室、民俗文化展覽館、圖書閱覽室、兒童活動室、乒乓球室、棋藝室等;在鎮文化站的積極帶動下,民間文化藝術團體不斷發展壯大。
截止2015年,全鎮16條村,共有曲藝社13個,建立了飄色隊、佛家拳武館、鑼鼓櫃、醒獅隊等民間藝術團體,民間藝術隊伍達2700多人。

衛生

乾務鎮衛生院
乾務鎮衛生院
截止2015年,有衛生院1間,該院衛生院於1952年成立,全院佔地面積18483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口腔科、中醫科等15個診療科目,全院有在職人員79人。共有醫生30名、病床28床;全鎮16條行政村的農村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實現農民養老保險100%覆蓋,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57%。鎮周邊還有有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珠海)醫院、重視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等大型醫院。 

文化


地方特產

藤鱔
珠海斗門乾務地方特產
珠海斗門乾務地方特產
藤鱔是鰻魚的一種,不能用飼料餵養的純野生食品,生長在鹹淡水交界處是乾務鎮的著名土特產之一,其體型、花紋及顏色均類似老藤條,多刺且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成為筵席上的上等佳肴。
青蟹
青蟹學名鋸緣青蟹,屬甲殼綱,梭子蟹科,俗稱青蟹,是乾務鎮特產之一,生長於鹹淡水海域,從不同生長時期可分為庵仔蟹、重殼蟹、水蟹、肉蟹、膏蟹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兼有滋補強身之功效,歷來有“先食蟹,余餚無味”之說。
沙蝦
沙蝦是乾務的著名土特產沙蝦,學名刀額新對蝦,俗稱基圍蝦,體肥殼薄,味道鮮美,是蝦中上品,目前市場價格在40-80元/公斤。沙蝦具有鮮、甜、美、脆等特點,是食客推薦的美食,配以海鮮醬油,味道鮮美。 
泥魚
泥魚
泥魚
泥魚俗稱花魚,身有花點,肉嫩,味清美,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利於人體抗血管衰老,故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乾務鎮有著240多年歷史的傳統習俗“裝泥魚”正式入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鴿魚
白鴿魚與花魚為近親,是斗門漁民對白花魚的美稱。乾務鹹淡水相交,孕育了許多有名的海產品,白鴿魚就是其中之一。清明時節乾務白鴿魚肥美肉嫩,“豉油皇焗白鴿魚”又名“江山美人魚”為珠海十大名菜之一。
烏魚
烏魚
烏魚
烏魚是乾務鎮特色水產品之一,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烏魚繁殖力強,胃口奇大,還能在陸地上滑行,可以離水生活三日之久。是一種營養全面、肉味鮮美的高級保健品。
香蕉
乾務香蕉品種主要以粉蕉和巴西香蕉為主,粉蕉皮薄,肉質滑,味甜,具微香;巴西香蕉甜度適中,香味濃,品質好,耐貯運,果實商品性較高,很受收購商和蕉農歡迎。2011年乾務香蕉種植面積達到2703畝,主要集中在乾北村、虎山村、灣口村、鎮農場等地。
荔枝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乾務鎮種植荔枝歷史悠久,如今的荔山村在宋時村前村后遍植荔枝,故稱荔枝山,后簡稱荔山。馬山村現存百年以上的荔枝樹多株。主要品種有淮枝、桂味、妃子笑、糯米糍、玉荷包,以淮枝數量最多。

旅遊


乾務“八大景觀”是指荔山百歲牌坊、黃氏大宗祠、蓮花山古井、網山古村落、南山村鎮南樓、乾北石橋、忠義梁公祠、珠海耀朗假日休閑俱樂部。
荔山百歲牌坊
八大景觀
八大景觀
荔山百歲牌坊建於清代,坐東向西,佔地面積3平方米。這是清帝為享年103歲的咸豐年國子監(相當於最高學府副校長)黃增慶所敕建。牌坊正面對聯為:“崖海行千波,光涵荔嶺;熙朝隆百代,秋晉槐堂。”牌坊背面對聯為“大德享大年,恩承玉陛;壽身兼壽世,藝講瓊林。”牌坊額正中賜字“百歲京堂”。
乾務鎮荔山黃氏大宗祠
乾務鎮荔山黃氏大宗祠建築群始建於明朝中葉,有500多年歷史,現有建築面積1914.02平方米,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保存著古代嶺南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宏偉,是珠海市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
蓮花山古井
蓮花山古井
蓮花山古井
蓮花山古井位於乾務鎮蓮花山東南麓門樓,建於宋末元初,清道光辛卯年(1831年)重修。蓮花山古井自建村不久后,由當時的開村始祖白石公(梁白石)帶領村民挖出這口井,是乾務鎮最老、最深的井。井水清洌,長年不竭,青磚護壁,花崗岩石圍。
乾務鎮網山古村落
網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處南海之濱、崖門之東,依山而建,因村后的來隆山造型奇特,遠觀如同網狀,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區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古村落之一。由於網山古村至今仍保存著清代乾隆年間的諸多生活細節和場景,被一些古建築專家譽為:“中國清代古嶺南人民居建築的活化石”。
南山村鎮南樓
南山村鎮南樓位於斗門區乾務鎮南山村的山腰上是一座古舊的信號樓。由於當時社會治安混亂,颱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鎮南樓的建造與當時的地理環境和過去的社會治安密切相關,這座防衛性護村崗樓可作為防澇防匪之用。由當時南山旅美華僑陳澤三和陳曲經兩人在國外發動僑胞捐資回鄉建造。鎮南樓第五層樓頂懸掛著一座大銅鐘,擊鼓時,鐘聲鏗鏘嘹亮,可以傳至五公裡外的平沙農場大虎分場。鎮南樓見證著歷史的變遷,至今依然傲立在南山村,成為了乾務鎮的一個歷史地標,也是鎮里難得的古建築之一。
乾北石橋
乾北石橋建於明朝末期(1641年左右),沒護欄更沒有任何雕飾,樸素的石橋橫跨在龍漩窟及附近幾條山溪的匯流段。古時的乾務村民外出活動都要經過此橋。名聞遐邇的乾務飄色,此前都從此橋經過前往當時的斗門縣城演出。乾務梁氏培養出的多名舉人、進士,也都是從此橋出外應考、做官。它在三百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注視著乾務鎮的繁衍生息,並成為乾北村村裡風俗的載體,文化底蘊深厚,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忠義梁公祠
忠義梁公祠
忠義梁公祠
忠義梁公祠,建於清朝中葉,是乾務梁族四世祖梁東橋之裔供梁公及阮氏、趙氏安人之宗祠,一連三進的巨型建築。雕樑畫棟,塑壁琢柱,大門頂上,塑著御賜的“忠義流芳”泥塑匾額。1987年10月,乾務鎮人民政府為了保護文物,在旅外鄉親鼎力資助之下,把忠義梁公祠和毗連的梁氏大東祠,重新修飾門面,回復故容。
珠海耀朗假日休閑俱樂部
珠海耀朗假日休閑俱樂部座落於斗門區乾務鎮,佔地五千餘畝,四周園林茂密,風光如畫,是商務、運動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勝地。700畝的水庫碧波粼粼,高爾夫、四星級標準之度假商務會所(含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桌球/水庫垂釣等)合為一體的綜合性渡假勝地。

代表人物


黃錀
黃錀,男,字世美,號稱香山主人,(即九世祖荔山公之三子),斗門縣(前屬中山縣)五山鎮荔山村人。生於明正統元年(1444年)甲子歲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終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丙寅歲十二月十九日吉時,享年六十有三。
清代進士黃槐森
乾務鎮
乾務鎮
黃槐森,字作鑾,號植庭。荔山人。自小就很有抱負,勤奮好學,受到鄉村父老的讚揚,族中父老黃香石,曾寫了一首詩贈之。詩曰:“荔山雄海國,祠宇仰前賢(荔山黃族曾建有六賢祠)。若輩宜爭奮,吾宗豈偶然。文章歸有用,德業浩無邊。黽勉艱難日,任誰濟大川。”這首詩一方面看到黃槐森的文采突出,同時又給黃槐森很大的鼓舞,更加發奮讀書。在同治元年(1862)赴京會考,中進士,入翰林院編上修。後任刑部給事中,外放視察,權升雲南巡撫,調之貴州巡撫廣西巡撫,廣西布政使,歷官數年,為人有正義感,名聲很好。 
老華僑陳康大
陳康大(又名陳龍),1864年生於五山鎮南山村,他排行第四。十八九歲時移民到美國加洲,初時,白天在其胞兄工作的民記米店裝運大米,晚上到華人區教堂學英文,這時後來與洋人打交道,在加洲克拉門托一桑、尤干三角洲耕作獲得巨大成功起了決定性作用。
乾務梁氏第四祖梁富
字東橋,乾務梁族第四世祖,明朝人。明正統十四年(1449,己已年),五山葵山農民義軍領袖林帝佑,隨廣東農民起義軍領袖黃蕭養率兵共反朝廷。林被黃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林妻蘇氏也隨軍戰鬥,是婦女首領。林帝佑反朝廷之舉,梁富密告於官府,為林所悉而逮。正統十四年十二月,林將富推下崖門海溺斃。富之事,聞於朝廷,被明英宗表為“義民”。清雍正七年己酉年(1729),鄉民建忠義祠而奉祀。
林帝佑
馬山葵山人,明正統年間,響應南海縣黃肖養號召,舉義旗,反朝廷,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指揮使,正統十四年1449年,他在香山大欖都,龍眼都發動農民反對明朝地方統治者,由於農軍未經訓練,交戰亂作一團。帝佑與妻蘇氏率女兵披甲出戰,在城牆邊緣抗擊官軍,奪取勝利。林帝佑反朝廷的舉動,由乾務梁東橋密告官府,帝佑逮富報復,於十二月推梁東橋下崖門海溺死。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乾務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乾務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