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彭志忠的結果 展開
- 武漢地質學院教授
- 廣東省雲浮市紀委常委、市監委會委員
- 物流專家
彭志忠
武漢地質學院教授
姓名:彭志忠
職業:教授
籍貫:湖北天門人
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系。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京地質學院講師、副教授,武漢地質學院教授、礦物晶體結構和晶體化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新礦物命名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專於礦物學、礦物X射線晶體結構與分析。1957年首次測出“葡萄石”結構,突破了三十年代建立的硅酸鹽構造體系;領導建立我國第一個礦物晶體結構分析室;發現四種新型硅酸鹽骨幹等三十種礦物;1985年首先提出准晶格體具有分數維結構的觀點和有關原理,推導出四種准晶格。撰有論文《葡萄石的晶體結構》,著有《結晶學教程》、《X射線分析》。
1932年9月生於湖北省天門縣.
1952年清華大學地質系畢業並留校任教,後轉到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
1954年就開始為研究生講課並與其他同志合編出我國第一本《結晶學教程》.
1957年,在唐有祺教授指導下,在世界上首次測出了複雜的葡萄石結構,突破了國際上研究晶體結構的權威布瑞格三十年代所建立起來的硅酸鹽晶體結構分類體系.
1960年,他領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礦物晶體結構實驗室,帶領幾位20多歲的年青教師,日夜苦幹,僅用了三十五天就測定了一個晶胞含有184個原子的複雜晶體結構,比國外同時進行這項研究工作的機構提前五個月發表了研究成果,再次震動了國際結晶礦物學界。這期間,他們測定出了十多種礦物晶體結構,發現了許多新礦物,發表了二十多篇論文,同時編著出版了《X射線分析》等著作。在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上,他領導的實驗室獲得先進集體獎,他個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自1978到1985年,他和他所領導的實驗室又發現和與其他同志共同發現了三十種新礦物與礦物新變種,測定了四十多種礦物的晶體結構,在世界上新發現了十餘項具有重要意義的晶體結構現象,在國內外發表了60多篇科研論文。他和他領導的科研集體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後獲得了國家科委,地質礦產部,湖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獎勵和表彰.
1985年9月以後,是他病情最嚴重的時刻,也是他奮力拚搏的時刻。他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趕寫出了四篇重要論文,四次帶病出差參加學術會議,作了七場學術報告,主持或參加了八次外事活動,多次參加科技評審會,接連不斷地堅持接待來訪者,還指導著十一名研究生。直到病情開始惡化,他還堅持參加研究生論文答辯會.
彭志忠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信共產主義事業必然勝利。在"左"的影響下,他受過多次錯誤的批判和衝擊,但從來沒有動搖過對黨的信念,在1983年實現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夙願.
為了振興祖國的科學事業,他在青年時期就立下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宏圖大志。他博學多思,刻苦鑽研,選定方向後鍥而不捨地奮鬥下去,不斷取得開創性的成就,獲得國際結晶礦物學的承認和稱讚,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彭志忠同志以高度的責任心進行教學工作,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青年教師,研究生,進修生和大學生,使我國形成了一支有水平的礦物晶體結構和晶體化學研究隊伍.
彭志忠同志不僅在教學,科研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奉獻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有高尚的學術道德,從不計較個人名利,敢于堅持原則,布告學術封鎖,善於團結同志,真誠幫助別人,他始終保持謙虛,謹慎,平等待人的作風,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受到了同行們的敬重。他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新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所走過的道路是優秀科學家成長的道路。他是我國中青年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