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為原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和四川省中藥研究所按省政府[2005]253號文精神合併組建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原四川省中藥研究所成立於1930年,是我國建立最早的、學科配套最全的中藥專業研究機構。

簡介


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原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成立於1985年,系全國七大中醫藥研究基地之一。
全院職工現有編製992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150餘名,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人員60餘名,留學歸國人員、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及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等50餘名,四川省名中醫17名。
2021年3月,發起成立川產道地藥材川貝母產業創新發展聯盟。
2021年5月14日,發起成立成渝雙城經濟圈道地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

學科建設


下設中藥資源與種植研究所、中藥藥學研究所、中藥藥理毒理研究所、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所、菌類藥材研究所、中醫藥文獻信息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分析測試中心以及附屬醫院(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研究所)、附屬中醫研究所(省第二中醫院、針灸研究所)等科研醫療單位。

研究領域


運用傳統和現代科學方法,開展中醫藥基礎理論及發展戰略研究;合理開發我國西南地區動植物葯資源,進行川產道地藥材、民族醫藥和創新中藥的開發研究;開展中藥品質評價和標準化研究;進行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及重大疾病的臨床研究。

項目與成果


1980年以來,該院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500餘項,共獲科技成果獎200餘項,其中國家級、部省級以上獲獎成果97項,廳局級100餘項,在國內外公開刊物發表論文1000餘篇,編輯出版中醫藥專著50餘部。在創新藥物研究方面,共獲臨床批件和新葯證書60餘項。現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50餘項,其中國家級20餘項,省部級60餘項,創新中藥研發項目30餘項。該院先後開發的新葯及保健品包括:紫杉醇注射液、泰克吉寧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甲基斑蟊胺片、靛玉紅片、火把花根片、熱毒平膠囊、風濕平膠囊、強骨膠囊、益氣增乳膠囊、芍甘多苷膠囊、痛風利靈膠囊、芪香益氣解毒膠囊、牙炎口服液、金澤冠心片、玉泉丸、藏葯亞瑪眾清膠囊、藏皮康霜、彝葯彝膚軟膏、青娜油降脂軟膠囊、氂牛多肽骨素膠囊、雄獅丸、嫦娥佳麗丸等70餘種。

對外交流


與日本、美國、德國、瑞士、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中國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及製藥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研究關係及人才交流機制。合作領域主要包括:川產道地藥材的系統研究與新葯開發,中藥材的栽培技術研究,針灸國際培訓與研究,美容護膚藥用植物篩選研究等。

發展目標


依託四川“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人文、資源和技術優勢,將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建成為“集中醫、中藥科學研究、開發、臨床醫療於一體的技術指導中心”和“四川省中醫藥自主創新中心”;以“一體兩翼”(科研為主體、臨床醫療和產業為兩翼)為發展思路,努力實現“西部領先、全國一流”的中醫藥科研強院的發展目標。

現任領導


院長:趙軍寧
副院長:王超